曾元德自信满满:“放心吧爹,我与游大夫年纪相仿,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的。”
二人急匆匆赶往县医院,院长一看惊动了曾老爷子,慌忙出来亲自接待。
“哎呀曾老爷子怎么来了?”
曾老爷子可是南曾,曾家的掌门人,也算是他们南派医术界的泰斗了。
因为年事已高,轻易已经不再出山。
曾老爷子没有太多客套:“小甄,游大夫到了吗?她在哪?快带我去见见!”
院长姓甄,甄院长满头雾水:“游大夫?她来医院了?”
曾老爷子见甄院长毫不知情:“那估计是还没到,元德,赶紧派人到火车站去接,沿途都派人接应着。”
曾元德赶紧应了一声。
甄院长也行动了起来,吩咐下去让人务必做好接待工作,整个医院陷入了紧张的气氛,都生怕怠慢了游大夫。
而此时游大夫本人带着俩弟子和姜婳三人在实验室里,又是另外一番紧张的扬景。
姜婳拿出了液体抗疟药:“游大夫您看,这就是我们研制出的抗疟药。”
游大夫接过姜婳手里的抗疟药,与两个弟子分析了里面的成分,发现其成分与他们去年研究出来的分子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纯度稍微弱了一些,但是影响不大。
游大夫道:“姜小同志,你这个是因为煮沸的时候温度不够,稍微欠缺了一点点火候,所以做出来的成分带了一点点酸性,才会纯度不够。”
姜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一直都捣鼓不明白呢!”
游大夫:“还有一点我想问下姜小同志,我们做出来的是固体颗粒,你这是怎么做成液体的呢?”
姜婳:“这个简单,我们是加了一种试剂,就是…”
两人越聊越投机,经过相互碰撞,很快成功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晶体,它的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分。
这个无色晶体物质,就是真正意义的青蒿素。
它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种晶体如果制成胶囊,可以直接达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但是对于重度昏迷,无法自主吞咽的病人来说,胶囊就没办法进食。
针对这种情况,姜婳的“抗疟药”刚好是液体的,在游大夫的指导下,进行下“提纯”就刚刚好。
短短两三个小时,他们几人就成功研制出了两种完善的抗疟新药,游大夫三人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特别是游大夫的两个弟子,激动道:“这下老师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游大夫也笑道:“是啊,压在心里几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了!走!我做东,请大家伙儿国营饭店吃饭!”
姜婳笑道:“这确实可喜可贺!恭喜游大夫!也恭喜我们!”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
不同于实验室的欢声笑语,甄院长的贵宾接待室里,曾家父子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曾老爷子:“人怎么还没到?火车站那边什么情况了?”
曾元德也急得不行:“刚叫人去问了情况,说是还没见到人!”
曾老爷子:“不应该啊!我得到的信儿就是今儿到啊!你再让人问问去!!”
曾元德抹着汗小跑着去找人了,经过门诊的时候一愣,来回几趟,他总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
这次,他终于知道哪里不一样了,人…少了!少了太多了!
难道就凭那小丫头一个人就治得了那么多人?
曾元德眼神一闪,招了招手叫来了一个护士:“今天门诊是怎么回事?人怎么少了这么多?”
小护士:“哎呀曾大夫,您还不知道呢?咱们院长新进了一批抗疟药,这药效果可好了!一针见效!这不,病人们可不就少了嘛?”
曾元德挥了挥手让小护士去忙,脸色却阴沉得可怕。
他转身回了接待室,曾老爷子一看他脸色不对:“元德,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沉住气…”
曾元德:“爹,有个20出头的小丫头研制出来抗疟药,现在县医院已经用上了。”
曾老爷子:“什么?!20多岁的黄毛丫头?!”
“这丫头什么来路?!”
曾元德:“下面东山公社石屋大队的一个村医,赤脚大夫。”
曾老爷子:“一个黄毛丫头,何德何能呢!”
“…元德,想办法拉拢一二…”
曾元德:“拉拢过了,我要收她为关门弟子,人家没同意!”
曾老爷子:“不过一个黄毛丫头!真是给她脸了!既然不能为我们所用…那你…尽早下手!”
曾元德:爹,说好的沉住气呢…
曾元德当然也不能让一个小小的黄毛丫头盖过他们曾家,若是传出去,他们曾家还要不要在江湖上混了!
曾元德应了一声:“放心吧爹,这药既然是咱们文县发明的,必然是咱们曾家的!”
…
曾元德又急匆匆往外走去,他要赶紧让人赶在游大夫来之前处理好药剂的归属,处理好那小丫头。
他相信,就姜婳那种眼皮子短浅的村姑,只要他稍微出个她想象不到的数,那村姑肯定就会把方子巴巴的卖给他。
到时候他方子在手,别说是跟游大夫攀上关系了,说不定,凭借此药坊,以后的地位超越游大夫也没准儿呢!
想到这儿曾元德也不着急让人去接游大夫了,反而急着找姜婳。
也是巧了,曾元德刚从接待室出来不远,就碰到了从实验室出来的姜婳一行人。
曾元德一见姜婳,哎呦,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这可是个好兆头!说明这连老天都在帮着他呢!
想到这个,曾元德笑呵呵地迎了上去:“姜小同学好啊,这是往哪儿去?”
姜婳本来对医者极为敬佩,但是对这个曾元德,观感还真是一般,她淡然道:“曾大夫有何贵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