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头,临江餐厅。
陈云汐捏着下巴,思索了片刻,看着林望舒开始了她的分析推理:
“这不对啊,我觉得他明明挺喜欢你的。难不成,他是有什么顾忌?”
“能有什么顾忌?”姜媛剥着虾,语气不以为然。
“成绩啊!”陈云汐说,“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呢。万一差强人意,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万一他要复读呢?”
“那又怎么样?”姜媛挑眉,“我不觉得这是问题。”
“哎——你太单纯了。”陈云汐放下筷子,一本正经地道,“感情这东西,异地影响真的很大你知道吗?你看那么多初中开始谈的,谈了七八年,到了大学,还是分手。”
“同城不同校都会分,更别说大学都不在一个城市的。”
“我看小说里,这种最后都be掉了。而且前几届学长学姐,90%上了大学都分手了。”
“屁嘞!”姜媛反驳,“我还是觉得,只要足够喜欢,距离不是问题。问题只是——够不够喜欢。”
“哎呀,小姜啊,你的感情观还太稚嫩。”陈云汐摇头,“搞不好,他自己都不确定自己的未来,所以才不想耽误人家。”
“屁嘞屁嘞!”姜媛摆了摆手,“就他?会有这种顾忌?你怕是没见过他那副贱兮兮的笑脸!”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桌边气氛瞬间升温。
而清冷少女——
从头到尾,都没参与这场“狗头军师”辩论。
她只是撑着下巴,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江面,神情平静得像一副画。
有时候也挺有意思的。
三人中,唯一真正为情所困的人一言不发,
反倒是两个连恋爱都没谈过、甚至连暧昧对象都没有的——
关于恋爱,却能吵得天昏地暗。
但这就是现实。
狗头军师,往往都是感情最“纯洁”的人。
甚至,两个狗头军师都快“打”起来了。
而此刻。
餐厅的音响里缓缓响起一首老歌,旋律一出来,瞬间让人回到了千禧年前后。
是S.H.E的《恋人未满》。
翻唱自Destiny''s Child的《Brown Eyes》,灵感则来自那句熟悉的日文表达——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意思是:两个人的关系,早已不只是朋友,但也还没有跨过那道成为恋人的界限。
这首歌唱的,正是那种半熟期少女对爱情的憧憬——甜蜜中带着点不安,暧昧中裹着点期盼。
歌词细腻,旋律柔软,像是专为这个夏天、这桌少女的情绪而生。
S.H.E轻柔的嗓音从音箱里飘出来,像风,像夜色,轻轻绕过人群,飘进每个人的心里:
...
为什么只和你能聊一整夜
为什么才道别就又想见面
在朋友里面
就数你最特别总让我觉得很亲很贴
.......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甜蜜心烦愉悦混乱
我们以后会变怎样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再靠近一点点就让你牵手
再勇敢一点点我就跟你走
你还等什么时间已经不多
再下去只好只做朋友
再向前一点点我就会点头
再冲动一点点我就不闪躲
不过三个字别犹豫这么久
只要你说出口你就能拥有我
.....
歌词像是随风而来的心事,轻易地穿透了饭桌上的喧哗,穿透了窗外夜色里的江风。
林望舒没有参与狗头军师的辩论赛,只是低头,用吸管轻轻搅了搅杯中的气泡水。
杯底冰块已融,气泡顺着杯壁缓缓升腾,在她指尖的旋动中轻轻炸裂开,发出“嘶嘶”的细微声响。
窗外,钱江的夜景正盛。
灯火倒映在江水上,和她的侧脸交叠着,明暗交错,波澜不惊。
两位狗头军师你来我往地吵了一阵,
到最后,还是陈军师先察觉——
清冷少女从头到尾,一句话也没说。
于是她识趣地收了招,悄悄投降,顺手换了个话题:“好啦好啦,你说的对行了吧。”
“话说,你们班这次校庆准备了什么节目啊?”
临安中学的生日定在每年六月中旬——也就是下周一。
而按照传统,这天不仅是学校的校庆日,
也是应届毕业生的毕业晚会。
不知从哪一年起,校庆和毕业晚会就合并举办了。
一来节省人力物力,二来高考刚结束,学生整体精力也跟不上。
原本的高二变成了新高三,原本的高一也升级了,谁都没空腾出时间来弄两个晚会。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舞台就交给了刚刚结束高考的毕业生。
这也是他们留在临安中学最后一次的集体登场了。
此去一别,甚至都不需要再回学校咯。事实上也是如此,毕业后还真有不少人没再回过学校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刚好是个“大生日”。
临安中学,建校60周年。
为了这场“甲子庆”,学校把排场拉满了:预算拉满,赞助不断,就连校友资源都被一通盘活。
恰好,不久前林杰作为校友捐建的新体育馆也正式完工。
这座体育馆不仅能容纳万人,
而且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灯光音响一应俱全。
不仅是临安中学建校以来最豪华的场馆,
放眼整个临安市,哪怕是一些大学,也望尘莫及。
于是学校一拍板,干脆决定——
今年的校庆,就在这里办。
要办,就办出排面。
搭最专业的舞台,配最顶级的音响,
请最强的舞美团队,
广邀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前来观礼。
今年临安中学建校六十周年,
正好借这个大日子——搞个大的!
至于演出节目,主角则由是刚刚走下考场的这一届毕业生为主。
按照惯例,每个班级都可以上报名额不限的节目,
学校会安排专门的工作小组统一审核。
节目足够出彩,那就全收;
如果质量一般,也可能一个都通不过。
不过,考虑到这毕竟是很多人在校的最后一次登台,
校方一般也会尽量“人性化”处理——
实在不行,也会“保一个”。
哪怕真保不住,最后也会想办法走个“曲线救国”的路子——
比如临时并班、配合联动,或者插进开场背景里露个脸什么的。
“我们班啊,”姜媛一边喝水一边说,“报了个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和隔壁五班一起的。”她顿了顿,又补了句:“说是上报的时候撞歌了,就干脆合并了。”
“然后就,莫名其妙成了‘联动节目’。”
她耸耸肩,语气一如既往地潇洒:“不过也挺好的,省得排练太复杂。你们班呢?”
“我和林望舒一起,报了个唱歌节目。不过可能她弹琴伴奏,我唱歌。”陈云汐说。
“可以啊!我舒宝弹琴最棒了!那你们准备唱什么歌?”姜媛问道。
“一首日语歌,《First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