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说不上来的、诡异的臭味悄然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起初只是若有若无,像风从下水道里带上来的气味。
但很快,它就战胜了现扬所有的奶香、茶香,成为主导一切的气味支配者。
——他妈的真有人放屁了!
而且不是普通的屁,是那种堪比生化武器“重型气体”,直接把几个桌的同学熏得集体皱眉捂鼻。
周围桌的人纷纷看向了气味疑似发源地——刘依依他们那桌。
眼神从怀疑,到确认,再到“哎呀原来是这样”的那种复杂表情。
刘依依一脸震惊:“梁鹏,你是不是中午吃红薯了?”
“我发誓不是我啊!”梁鹏连连摆手,眼神却开始游移到黄婷婷身上。
“不是我!”黄婷婷也急了,语气特别重,“我、我根本没吃东西好吗!”
嚯,一桌三人直接陷入甩锅、互推狼坑。
脸色最难看的还要数刘依依,堂堂小绿茶,最在乎的就是体面和人设。
眼下不仅吃了哑巴亏,还成了众人视线焦点,哪还坐得住?
她低头猛灌了两口奶茶,匆匆站起身:“我们、我们走吧。”
说完就拉着人往外撤,连话都不多说一句。
人走了,味儿也散了。
而这时,坐在姜媛和肖瑶旁边的一桌班长周宇,正默默缩了缩脑袋,一直笑的很不好意思。
——毕竟,他的外号可是“屁王”。
伴随着几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喝了么”在热热闹闹中度过了正式营业的第一天。
客人们来来去去,周屿在店里也忙碌到很晚。
众所周知,餐饮门店的开门时间是固定的,
但打烊那就得看缘分了。
如果生意好,客人不散,哪怕到了下班时间,也得硬着头皮接着撑下去。
可今天,“喝了么”并非被顾客耗到打烊,
而是被一件更“光荣”的事逼着收摊了:
——材料卖完了。
是的,彻底清空,一颗珍珠不剩。
大约在晚上八点出头,门口还排着一大串队,
但店员只能一脸歉意地举起“今日售罄,感谢支持”的小牌子。
不少人当扬抱怨:“什么嘛?才八点欸!”
“啊我才刚准备点单啊——”
“早知道下课就来了!”
“明天早点来!”
可是再抱怨也没有办法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咯。
打烊之后,店里一片狼藉。
周屿看了眼时间,八点半,便让司绑梓和罗京先回去了。
这俩今天算是“摇”出了自信,还意犹未尽地嚷嚷着明天继续来上工。
周屿则留下来,和小张、小赵一起收拾残局。
好在晚上书店那边客流不多,小田也过来搭把手,几个人配合熟练,一个多小时便将现扬收拾得差不多了。
收拾完店面,就让小张小赵线下班了。
不过,周屿没着急走。
反倒是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最让人愉悦的环节——数钱!
现金一把一把摊在桌上,红的、绿的、紫的、灰的,五颜六色,堆成了小山丘。
算下来今天入账两千大几,接近三千块。
对于一家刚开业第一天的小店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奶茶这玩意,本就暴利。
比如说隔壁向左的那种——香精粉一冲,塑料珍珠一倒,成本能压到两三毛。
成本还不到售价的10%。
“喝了么”这边虽然良心些,用的是茶叶现煮、真材实料,但算下来,一杯的成本也就一块出头。
成本大概在售价的20%,其实还是相对良心的。
今天是五折价,三块一杯,利润已经能做到六成。
等明天恢复原价,六块一杯,利润可以高达八成。
周屿抬头看了看干净整洁的店面,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
“辛苦是辛苦,不过还是等生意和客流稳住再招人手吧。”
然后,又打电话和各家供应商逐一确认了明天的供货数量。
其实,以今天的火爆程度,明天大可以加大备货。
但问题在于——五折开业活动,今天就结束了。
从三块恢复到原价六块,这价格直接翻倍,客流量受影响是肉眼可见的事。
周屿对此早有预期,他心里的底线是:砍一半。
别小看这三块钱——对你来说可能是“少喝一口”,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贵了”与“冲一波”之间的分水岭。
尤其是学生,钱包本就不厚,
但即便如此,周屿也没打算减量。
备货,照今天的来。
——就赌明天还有一波惯性消费。
他心里算得清楚:哪怕真只来了一半人,材料也能撑两天,到后天再安排第二批采购就是。
可事实又一次超出了周屿的预料。
第二天的人,更多了!
人流量硬生生涨了将近三成,连门口那两个“雪王”和“奶茶”都快跳断腿了。
周屿更是在店里忙成个陀螺。
“开业首日卖断货”的情况,反倒形成了一种极有效的饥饿营销!
从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很精准的。
一个是稀缺效应。
人类天性里就是“得不到的最香”
当大家发现“材料售罄”、“排队却没买到”,就会自动认定这个产品一定很受欢迎,从而产生“我也必须喝到一次”的冲动。
一种奇怪的胜负欲就此诞生,因而有了执念。
另一个,是错失恐惧症。
总觉得“错过一次,就像错过了整个世界”。
再加上门店那超前的装修风格,简直是拍照打卡的天花板。
不少人来了不是为了喝奶茶,是为了拍照发空间说说、冲状态。
于是,一波潮流就这么被带了起来。
学生也好,上班族也罢,统统来凑热闹,生怕自己落伍。
毕竟在任何年代、任何年龄层,总有一群——“一生要出片的中国女人”!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那杯奶茶配方确实先进,口味真过硬。
以至于正式营业的第二日,愈发火爆,不到7点就再次售罄了。
门外又留下一长串没买到的队伍,抱怨着明天再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另一头。
街角的“向右奶茶”,门口冷风一阵阵。
老板向左默默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事实上,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二包烟了。
兴许是街尾人声鼎沸,太吵闹。
烟灰积得很长,最后烧到了向左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