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官差走到顾远山的号舍外,隔着木门往里瞥了一眼。
见顾远山正低头专注誊抄,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痕迹工整流畅,便没多停留,转身往别处去了。
巷尾的号舍里,有个学子大概是写得急了,那雪白的试卷上竟滴下硕大一滴墨水来。
他慌得手忙脚乱,翻找布条准备擦拭的动静稍大了些,立刻引来官差的目光。
“怎么回事!”
学子急得脸都涨红了,急忙摆摆手:“笔不小心掉了,无事无事。”
官差恶狠狠地盯着他,直至过了许久,才离开。
劫后余生的学子望着沾着墨汁的试卷,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这试卷脏了,大概也是不能考过了。
但若是大庭广众之下被官差拖出去,他这辈子就别想继续考科举了。
……
不知过了多久,顾远山终于抄完了整张试卷。
望着手底下整整齐齐的答卷,他才长舒一口气。
抬起头来,捏了捏有些僵硬的脖子,他的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对面不远处的号舍中。
其实两边号舍隔得很远,他只能依稀看见对面那穿着蓝布长衫的学子奋笔疾书的模样。
这人瞧着写得就很顺利,大概是遇到的题都是会的。
顾远山心中有些紧张,赶紧又低头细细检查起自己的卷子。
科举可不是考了多少分就能上的。
这里同考的,都是他的竞争对手。
他不认真些,名次很容易就会掉下去。
……
终于,随着官差吆喝的声音,号舍内的学子都暂停了手中动作。
个个都坐着,静静等着官差前来收卷。
顾远山自然也不例外。
府试比县试严格些,他们中午休息的一个小时,是不允许出去走动的,必须待在自己的号舍内。
就算要上厕所,也要报告给官差,由他带着前去才行。
若是无故乱走,会被以作弊的名义拖出去。
顾远山为了少上厕所,一早上都没怎么喝水。
就算渴了,也就抿口水,润润唇。
索幸如今是府试,每日都可以回去,不然他还真不能不喝水。
……
午间休息。
顾远山将带来的午饭只吃了一半,怕吃太饱,等会儿答题的时候容易犯困。
吃饭的时间,号舍内也是无一人说话的。
虽然官差没有考试时走得频繁,但仍是有人巡逻的。
学子都待在号舍内,紧紧啃着手中干粮。
不过,过道上走动去上厕所的学子,倒是比考试的时候多了起来。
顾远山吃饱了饭,又喝了一大口水,这才摇铃报告。
等官差来带他去茅厕解决人生大事。
回来后,顾远山也没有坐着,而是小范围地拍拍手脚,免得一直蜷缩着,血液不循环导致手脚麻痹,耽误了考试。
……
午时过后。
随着官差的一声令下。
下午场考试开始了。
考的依然只是一道策论题。
题目是:“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
这句的意思大概就是:
君主用来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士大夫群体。如今士大夫的风气不正,大多追求速成、贪图小利。现在想要端正士风、恢复儒家‘修身治国’的正道,该用什么方法才可行?
总体核心就是围绕“士大夫的社会责任与风气矫正”。
这道题相比起之前做过的策论题来说,其实有些难了。
不是做题难,而是端水难。
若是批判得狠了,搞不好,容易得罪主考官。
若是只说些彩虹屁,也容得罪人。
若是两边都讨好,做个端水大师,那分数也别想太高。
顾远山一时之间,也皱紧了眉头。
他的文风一向是朴实无华,透着股踏实劲儿。
写如何建设城池,如何兴修水利,如何为民谋福,他还能有理有据。
可这篇策论,分明是有些擦边的。
谈论“士大夫群体的风气”。
他们的主考官,京城的话事人,都是士大夫群体。
若是说不好,这得罪的也太多人了。
若是拍马屁,又与此题主旨相悖了。
最重要的是——要他写些吹捧的话,他是写不出来的。
可太犀利的话,他也不擅长。
这道题……
哎!
顾远山暗暗叹了口气。
抬头看了看,对面远处的那蓝衣学子,竟已经开始奋笔疾书,仿佛这题难不倒他的模样。
顾远山收回视线,目光落在轻飘飘的几个字上。
最后摇了摇头。
罢了,罢了,便按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做题好了。
若是贸然写那些个华丽又激进的文章,说不定画虎不成反类犬。
还不如就按自己平日里的文风来写便好。
至于抨击的对象,自己再严谨些,规定了是“行为不端”的人不就好了?
想到这里,顾远山不由为机智的自己点了个赞。
真不愧是我!
……
做好决定,顾远山便看着题目,认真琢磨了起来。
首先,可以知晓,“士习不端”指的是部分士大夫背离“经世致用”的儒家初心,或沉迷空谈义理,或钻营官场、贪图私利,缺乏对民生、国运的担当。
其二,“欲速见小”中的“欲速”,即急于求成。其中的“见小”,即目光短浅。只看重个人名利,忽视天下安危。
其三,“复道”,指的是恢复儒家“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本源之道,回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
理清楚其中利害关系,顾远山心中顿时有了方向。
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先写下“正士习者,当从‘源’‘流’两端发力——源在‘育’,流在‘导’”,作为核心论点。
顾远山先在草稿纸左侧列“破题”思路:
开篇需紧扣“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本源,引用《论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破题,点出“士风正则天下安,士风颓则国本摇”,先立住“正士习”的重要性。
写到此,他抬头望了眼号舍的木板门,正午的阳光正烈,照得人眼睛发昏。
“士者,事也,以任事为责”。
顾远山埋头,便在草稿上补了句——“古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皆士之正道;今之‘欲速见小’者,失此初心也”。
将古今士风对比,让论点更显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