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山正看着,忽然听到对面传来细微的“咕噜”声。
低头一看,顾三水倚在车厢边睡着了。
快四月的天,还是有些冷的。
顾三水睡着了若是不注意,很容易生病。
顾远山回过神来,把身上方才顾三水给他披着的小被子拿下来,轻轻往自家老爹身上搭了搭。
看着睡着沉的顾三水,顾远山笑了笑,又转头看向旁边的顾远丰。
瘦弱的少年还是端坐着,眉头微蹙,嘴里念念有词,偶尔还会抬手在空中虚划几下,像是在默写经义。
“远丰哥,累不累?要不歇会儿?”顾远山轻声问。
他本也打算看书的,可路上实在是不舒服,看了一会儿书,他就头昏脑胀了。
索性,便放下书不看了。
……
听见顾远山的关心,顾远丰这才睁开眼。
他揉了揉太阳穴,笑了笑:“不累,趁路上没事多背两句,府试考经义,多记点总没错。”
说着,他看向顾远山,问道,“你呢?怎么不看书了?”
“路太颠了,字都看不进去。”顾远山如实道。
想了想,他指着窗外问道,“远丰哥,你可知道咱们到哪里了?”
一队人马已经走了半日,现在已是午时,太阳最烈的时候。
周围是一条修得还算不错的石子路,路两旁都是参天大树。
顾远山从未离开过云梦县,也不知道如今自己身处何处。
不过,顾远丰是参加过一次府试的,这条路他是走过的。
果然,顾远丰侧头看向窗外,抿了抿唇,便道:“你看见前面那片高粱地了吗?咱们这应当是快到王家屯了。咱们这一路去府城,得经过三个村庄,其余时间都是没有歇脚的。为了下午好走些,李大哥应当会在此地休息片刻。”
此时已是正午,四月的天还算凉,但太阳也是很毒辣的。
顾远山几人待在马车里还好,晒不着。
外面的镖师们骑马的骑马,赶路的赶路,是受不住这样长时间的暴晒的。
……
正说着,前面的队伍忽然慢了下来。
李威的声音又传了过来:“前面石桥窄,大家慢着点走,别挤着!”
顾远山扒着车窗往前凑。
只见那石桥确实不宽,只能容一辆马车过。
镖局的人正两两一组,扶着货厢慢慢挪。
李威站在桥边指挥,时不时伸手帮着稳住马匹的缰绳。
等队伍都过了桥,李威才招呼众人:“到茶摊了,歇半个时辰,喝口水再走!”
顾远丰适时解释道:“前面前面茶摊的老婆婆熬的绿豆汤特别解渴,到时候你喝多些。”
顾远山点点头。
……
见外面的人已经陆陆续续停好马车,朝茶摊走去。
顾远山伸手摇了摇仍在熟睡的顾三水,“阿爹,醒醒。”
顾三水呼噜声顿住,揉了揉眼睛:“小山子,咋了?咱们到哪儿了?”
“爹,咱们到王家屯的茶摊了,李大哥说歇息半个时辰再走,咱们也下去喝点水,歇息歇息吧。”
虽然他们不用赶路,可以坐马车上。但这本就是运送货物的车架,不过是加了一个遮风挡雨的车棚罢了。
一个人都躺不下,别说他们坐了三人了。
这还算是好的了。
沈叶初体谅他们行李多,让三人坐一辆,他和孙书川那边可是一辆马车坐了四个人的,比顾远山几人拥挤多了。
……
听了顾远山的话,顾三水这才清醒过来。
他猛地坐直身子,连忙拉开帘子,往外看去。
只见原先在车辕上赶车的车夫早就将马匹拴好,人都坐在茶摊上了。
而前面的孙书川和沈叶初等人也下了车,此时正往他们这边走,想来是来叫他们了。
“远山,远丰,咱们下车透透气?”孙书川提高音量,朝几人喊来。
“好,谢谢书川兄提醒,你们先去,我们这就下来。”顾远山同样扬声回道。
“那你们快些。”
抛下这句话,孙书川便带着他们那边四人往茶摊走去。
见状,顾远山先让顾远丰先下了车,他则扶着睡眼惺忪的顾三水下来。
……
刚走到茶摊,就见镖局的好汉们已经围坐在一起,捧着粗瓷碗,喝着绿豆汤,高谈阔论起来。
李威看见顾远山一行人,还笑着扬了扬手中的碗,“这里的绿豆汤十分好喝,凉丝丝的,很是解乏,你们几个也得好好尝尝!”
“谢谢李大哥提醒。”孙书川笑了笑,招呼着顾远山等人就往那摊主前面走。
“阿婆,这绿豆汤怎么卖?”
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抬起头,看向几人,一脸笑意,“我家绿豆汤3文钱一碗,都是家里的熬的,过往的行商都称赞好喝,你们要不要来一碗?”
孙书川笑着点点头,看向顾远山和沈叶初,“远山,远丰,叶初,你们要不要?”
顾远山赶紧点头,“我们要。”
他虽然没做什么,但是坐了半天的马车,浑身都不得劲儿,此时正需要一碗绿豆汤解解乏。
顾三水方才睡着了,此时脑袋还迷迷蒙蒙的,更是需要喝一碗绿豆汤了。
一旁的沈叶初看向他舅舅,见其同意了,才说道:“我们也要两碗。”
孙书川点点头,转过身去,朝阿婆道:“阿婆,我们要7碗。”
“好嘞!”
老婆婆笑着应下,俯身就去拿碗。
……
一碗接一碗。
很快就轮到了顾远山。
“接好了!”阿婆扬声道。
顾远山接过满满一碗的绿豆汤,朝老婆婆笑了笑,“谢谢婆婆!”
老婆婆在摊子做了几十年的生意,还是第一次见有人给她道谢的。
她很是高兴地看向顾远山。
只一眼,就有些意外地瞪大了眯眯眼,“哎哟,你这小娃娃看着也就十来岁吧,怎么跟着就要走这样远的路啊?你家大人呢?怎么舍得让你折腾的?”瞧着怪可怜的。
顾远山虽然长得壮实,但年龄一看就不是很大。
等今年六月,他才满11岁,如今不过是10岁出头的模样。
在这里,十岁的孩童,虽说能帮着家里干活了,但很少会跟着大人出远门。
不说路上辛苦,就说小孩子身体也没有大人这样好,长途跋涉很容易病倒的。
一般人家,都不会叫家里小孩跟着走这样远的路的。
所以老婆婆看见顾远山夹杂在一群大人中间,很是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