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300 章 商定婚事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要知道,朱熹的四书注释虽好,可多看看不同的见解,特别是这样的人物的批注,说不定能触类旁通,对四书的理解也能更上一层楼!


    而且,本朝科举题,许多都是朝中老大臣出的题。


    有了他们本人的批注,对科举更好。


    想到这里,顾远山感激地看向顾春雨。


    “大姐,这书太珍贵了!郑宰相博古通今,又高中状元,他对《四书》的批注,不知多少读书人求都求不来。我之前读《大学》‘明明德’那一段,朱熹注解虽详尽,可我总觉得意犹未尽,这下好了,有了郑宰相的见解,定能豁然开朗!”


    ”你喜欢就好。“顾春雨笑着看着情绪激动的顾远山。


    她不懂读书的事情,但也知道县令夫人特意拿出来的书不是简单的书,这才赶紧带了回来。


    不然,她是打算将自己的绣工单子全部完成,再回家来的。


    李氏在一旁听着,也来了兴致:“郑宰相?可是那个帮着皇上处理天下大事的郑大人?他写的书,那得有多好!春雨,你这当姐姐的,可真是有心了。”


    她没见过郑宰相,但说书的都不知道说过多少回郑宰相的生平了。


    这可是京城响当当的人物。


    少年状元,当朝宰相。


    这是李氏想都不敢想的人。


    她不懂什么批注,只知道这本旧书是当朝宰相亲笔所写,这就够了。


    顾云生也点头,脸上满是欣慰:“是啊,这书于小山子而言,比什么都强。郑宰相当年还是少年状元,他读过这样多的书,这写出来的批注,定有独到之处。”


    说着,他看向顾远山,叮嘱道,“小山子,你可要好好读,莫辜负了你大姐的一番心意。”


    这样珍贵的书,想来顾春雨寻来也不容易。


    顾云生很是高兴。


    顾春雨愿意为弟弟寻来这样好的书,这不就是他所期盼的,兄友弟恭,姐弟和谐的现象吗?


    身为顾家的大家长,他自是要表态的。


    面对顾云生的叮嘱,顾远山自然是重重点头。


    他把书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顾远山知道,顾春雨每日都在做绣工,挣来的钱也大多给了余氏,每次回家都要给家里众人备上一份小礼物。


    这样忙得脚不沾地,都还操心着他读书的事。


    这份心意,比怀里的书更让他动容。


    月光如水,洒在书页上,映出顾远山眼中的坚定与感激。


    望着笑容恬静的顾春雨,他暗暗发誓:


    自己定要日夜苦读,把郑宰相的批注吃透。


    将来考取功名,让大姐和全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不辜负家里人这份沉甸甸的期待 。


    ……


    礼物分发完,院子里众人更是叽叽喳喳,热闹起来。


    顾四水和王氏摸着两兄弟手里的布,眼中满是得到好处的高兴,直说着什么时候给两人裁身新衣。


    小李氏抱着新布,坐在顾远冬身旁,脸上也满是笑意。


    小夫妻低声,悄悄说着什么。


    顾三水乐呵呵地将新鞋揣进怀里,被余氏笑着给拿出来,比划着让他试穿一下。


    顾远山将书放回屋里,才放心出来。


    看着这一幕,顾云生笑得眉眼弯弯。


    “春雨这孩子,心里装着全家人,给每个人的礼物都合心意。咱们顾家,能有这么个懂事的孙女,真是福气!”


    以前他还觉得大孙女胆子小,出去怕是会被人欺负。


    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大孙女性子虽然温和,但人情往来方面倒是比顾夏至好上许多。


    况且她如今自己就能挣钱,就算日后嫁过去了,也不需要伸手问夫家要钱,这一点,就能让她腰杆挺得直直的。


    再一个,有家里的看顾,她自己又有本事,嫁去哪里也是不怕的。


    李氏也跟着点头,拉过顾春雨的手,轻轻拍了拍:“是啊,春雨丫头,快坐下歇会儿,忙了这半天,也累了。”


    余氏也忙不迭拉来一张椅子,示意顾春雨坐下。


    “大丫头,你先前说那些绣活儿都做完了?”


    顾春雨微微点头,顺势坐下。


    “阿娘,我手里那批嫁妆帕子都赶完了,就差一两个绣品了,等回去再花上一两个月时间,往后倒能空出些时辰来。”


    余氏正剥着花生,闻言手顿了顿,随即笑着点头:“可不是嘛,你前阵子天天熬到半夜,总算把活儿清了。我前阵子就跟你爹念叨,说你今年都十八了,也该好好想想婚事,总不能一直耗着。”


    ……


    其实,顾春雨的婚事能拖到现在,也是有余氏的功劳的。


    先前知晓她手上有绣活儿要忙,李氏和顾云生的意思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家里看好了人家,喊顾春雨去瞧上一瞧就定下婚事。


    这样,也不耽误婚事,也不耽误绣工。


    可余氏不啊。


    眼看着闺女就要挣钱了,就得嫁过去给别人家。


    到时候闺女挣的钱就没她的份了。


    她也不贪心,就想着闺女两年内不要相看,她先得一笔钱再说。


    两年,也就是顾春雨十八岁,也不算太晚。


    有家底的人家,拖个几年又如何?


    她当初也是二十出头才成的亲。


    一想到这里,余氏便理直气壮起来。


    不过,如今顾春雨手里的绣活儿已经干完,人也拖到18岁了,是时候该说亲事了。


    余氏不敢说,自己这两年拿了顾春雨快一百两银子,心里虚得很。


    总觉得自己像恶毒母亲,将女儿的钱财都挖空了。


    而且,要是被顾远山知晓,他定要念叨自己了。


    顾远山虽然知道顾春雨会给钱余氏,但不知道会给这么多。


    一百两银子啊,这都能供他从启蒙到考科举的费用了。


    也是农户一辈子的花销了。


    他一直以为,顾春雨给余氏孝敬个几两银子,就很了不得了。


    若是知晓这么多钱,顾远山定是要劝着余氏给顾春雨留着,备嫁妆的。


    就是知晓儿子这样的德行,余氏才不敢说。


    这银钱,连顾三水,她都未曾透露。


    而拿着女儿的钱一直增多,余氏心里高兴的同时,还有些心虚。


    每日将孝敬的银钱数一次,她心里就心虚一分。


    如今听到顾春雨的话,心里一下子就想到了她被拖了许久的婚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