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了顾远山,顾远诚和顾远江几人便抬着箩筐,兴冲冲地往城门口而去。
怕被落下,顾远山也来不及询问几人为何如此狼狈,只好跟着跑,保证不掉队。
去到城门口,顾四水和王氏早早就等在那里了。
见几人回来,顾四水忍不住抱怨道:“你们几个兔崽子,怎么玩那么久?”
王氏点点头,吐出嘴里的瓜子皮,“是嘞,我和你爹等了好久,都想着要去寻你们了。”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他们二人坐得稳稳的,丝毫没有动弹的迹象。
看着爹娘底下一大堆花生瓜子壳,顾远诚嘴角微微抽搐一下,倒是没有辩驳。
顾远山见两人责怪顾远诚他们,连忙站了出来,“小叔,小婶,不怪远诚哥他们,是我回来晚了,他们一早就在山脚等我了的。”
身后的顾远诚和顾远江齐齐点头。
顾四水努了努嘴,没敢说顾远山,只朝几人催促道:“还不快些上车,太阳快下山了,你们爷奶该等着急了。”
王虎和王豹兄弟二人不敢吭声,此时听到顾四水招呼的话,连忙点头。
王虎更是一把抱起那满满当当的箩筐就抛上了车辕。
这重量压下来,把骡子都吓得叫喊了一声。
“哎哟,你们几个到底拿了什么东西回来?怎的这么重?”顾四水颠了颠箩筐,好奇道。
“阿爹,咱们先上车,路上说。”顾远诚催促顾远山赶紧上车,又将王豹几人拉上去。
待几人坐稳了,才扒拉开箩筐上的树叶。
里面立刻露出一堆圆滚滚的鸟蛋。
几人将鸟蛋拿出,又将隔层的树叶掀开,里面放着的,赫然是各种各样的野果。
红的、紫的,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今日运气可好了!”
顾远诚擦着额角的汗,黑得发亮的脸上露出一对开朗的酒窝来。
他双眼亮晶晶地望着几人,“我们本来想下河摸两条鱼,谁料水太凉,鱼没见着,倒在松树上掏了二十多个鸟蛋,后来又在山坳里发现片野莓丛,摘得手都酸了。”
“对啊对啊!”顾远江兴奋道,“要不是我们只带了这一个箩筐,非得把那片林子的野果都搬空不可!”
王虎也凑过来,献宝似的从怀里摸出颗拳头大的野梨:“小山子,你看这个!甜得很,听说吃了这个脑袋会变聪明,我们几个特意给你留的。”
王豹跟在一边咧嘴直笑。
“哎呦!”
顾四水一边赶车,一边回头看着那满箩筐的野果,“你们几个小子可真了不得,竟摘了那么多野果回来!”
城里铺子的果子可不便宜,得好记文一个。
反正他们这些穷苦的百姓是吃不起的。
他们想要吃果子,就得靠自己上山去寻。
十里村附近的山坡坡早就被孩童踏遍了,别说野果,连野菜都不好寻。
见到这么一筐野果,王氏也笑得合不拢嘴,伸手就敲了敲顾远诚和顾远江的头,“没白费娘对你们俩的栽培!”
她今日嗑了许多瓜子、花生,嘴巴刚好有点干了。
想到这里,她伸手就朝一个红彤彤的果子抓去。
随意在袖子上擦了擦,将其放进嘴里。
“甜!”
她甜得眯起了眼睛,还不忘又抓了一个,递给前面赶车的顾四水,“当家的,你尝尝。”
见顾远诚几人笑眯眯地看着野果,王氏也不忘招呼道:“你们几个吃了没?”
王豹立即拍了拍滚圆的肚皮,“婶子,我们在山上吃了好多才下山的!”
因为箩筐放不下了,他们只好都吃进肚子里去。
这不,都是撑到嗓子眼才下山的。
见到这里,王氏满意地点点头。
知道吃多些,是个好孩子!
……
坐在车厢一边的顾远山看见这么多野果也很是惊讶,“你们是在山里找的?山里这么多野果吗?”
十里村的山里也是有野果、鸟蛋,甚至野兽。
但是野兽基本在深山,除了猎户,没人敢进去。
而野果虽多,但架不住附近村子也多啊!
进山一趟,摘两颗果子下来都很了不得了,毕竟人肉眼能看见的野果,也早就被别人摘了去了,哪里轮得到他们去摘。
顾远诚笑眯了眼,“我们去了原先是掏鸟窝的,没成想有许多的野果,便都摘了。”
“兴许城里人当真不认识野果?所以没有采摘?”王虎猜测道。
“管他的,咱们看见了就都拿回来了,不吃亏!”王豹傻憨憨地笑着。
顾远江也咧着嘴看着一箩筐的野果。
这还是第一次没有顾夏至在一旁,他们捡那么多东西回家。
王氏也高兴,忍不住夸赞:“你们几个真了不得!这一趟算是满载而归了呀!”
顾远江笑了笑,朝顾远山看去,“小山子,你今日和城里那些学子做什么了?可好玩?”
顾远山吃着王虎递过来的野梨,忍不住笑了笑。
“我们今日去煮茶,吟诗,还爬山了。”
“啊!”顾远诚小声惊呼,“这不会很可怕吗?”
“笨!”王虎敲了下他的肩膀,“对于咱们来说是可怕的噩梦,但对于小山子来说,指定是如鱼得水啦!”
王豹则皱着眉,看着顾远山,问道:“小山子,那你们岂不是饿坏了?”
又是吟诗,又是爬山的,可不就是饿着了嘛?
听到这话,顾远江连忙从布袋里掏出一根红薯来,“小山子,给!这是二伯娘给我们带的,早上的时候都忘记给你拿出来了。”
顾远山顺势接过红薯,解释道:“我没饿着,中午的时候吃了同窗带的糕点,不饿。”
至于余氏给他偷偷拿的桂花糕,他没说出来。
说了不能怎么样,却能让顾四水和王氏心里不舒坦,还不如不说了。
最重要的是,桂花糕是余氏和顾三水私房钱买的,却每次都愿意拿出来给一家子吃,只不过大头都给了顾远山罢了。
这也像是今日顾四水带着王氏进城去,两人也会吃吃喝喝,买些零嘴回来分着吃。
各房花的都是各房的私房钱,没有人会要求互相解释汇报花销情况。
这也是顾家不分家,却能维持一大家子和和气气的关键。
若是顾云生和李氏不给各房手里拿些钱,家里一定会为着三瓜两枣争个不停。
田地收入计入公中,各房打零工挣的钱就自己拿着。
如今这样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