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27 章 婚事暂缓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昂!”


    顾三水点点头。


    他就是知道沈叶初是儿子的同窗,才想着亲上加亲。


    到时候两家成了亲家,儿子在学堂,无论是在什么甲乙丙丁班,都是有亲属作伴了。


    这年头,只有亲缘关系才可靠!


    任人唯亲,大家都是一个沾亲带故的,自然要照拂一些。


    至于杨家那日藏着沈叶初,不给众人介绍,想想也能理解。


    毕竟不是自家人,暂住的,不介绍也没关系。


    只是闹得不好看了些。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


    顾远山见自己阿爹没当回事儿,只好将沈叶初说的话说了出来。


    “爹,沈叶初说,杨杰并非良配,劝大姐最好不要嫁过去。”


    骡车碾过石子路有些颠簸,让顾远山的声音有些发颤,但听在顾三水耳边却异常清晰。


    顾三水晃腿的动作一顿,斜睨了他一眼,“他当真这样说?”


    想了想,顾三水又自我安慰地说着:“读书人自是不会撒谎,但万一是他和杨家闹得不是很愉快,对杨杰有偏见呢?咱也不能只听叶初的一面之词,万一误会了杨家,可就损了一门好亲事。”


    “不是的。”


    顾远山有些急,往前凑了凑,“叶初虽然是杨杰表弟,寄住在杨家。可我那日瞧着杨杰,也觉得不对劲。何况那日叶初在杨家树后,躲躲闪闪,看着杨杰好似很害怕的模样。而且我回书舍问了,他提到杨杰的时候,更是话里有话。再说,要是杨杰没问题,人很好,他又何必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帮我这个外人?”


    要知道,他们可是姻亲!


    说完一通话,顾远山看着自己阿爹被晒得通红的侧脸,最后道,“阿爹,你别忘了,杨杰可是衙门里的捕快,若是咱们是亲家,自是也能得些便利。但若是他不是个好的,日后磋磨大姐,咱们也因着他捕快的身份,对他无计可施。”


    那顾春雨可就求救无门了。


    顾三水沉默了。


    这几日杨家确实殷勤,杨母隔三岔五往顾家送布料点心。


    当然,这些他们没收。


    拿人手短。事情还没谈拢,他们自是得端着些。


    杨家对顾家无计可施,路远了些也不方便。


    他们便在顾春雨那边使劲。


    杨杰隔三岔五就给春雨带吃的,用的,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但也能看出用心了的。


    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


    余氏嘴上虽还是端着架子,但心里早就软了大半,昨晚还跟他说“要不就再去杨家坐坐,把事情给定下来。”


    顾三水心里摇摆不定。


    一时是想着杨家的行为,一时是杨家对自家,对大闺女的用心,一时又是儿子严肃又冷酷的话语。


    “阿爹,你想过没有?”顾远山的声音沉了些,“杨杰连亲表弟都不让咱们看到,说是怕咱们介意,坏了亲事。咱也不说他到底是单纯这样想,还是另藏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光是这一点就能看出他的心思有多深。大姐性子温润,若是嫁过去,真能应付得来?沈叶初虽没明说杨杰哪里不好,可他一个读书人,总不至于平白无故给自己表哥使绊子。”


    骡车此时驶过一片杏林,花瓣被风卷进车厢,落在顾三水的身上。


    他捻起一瓣杏花,看着自己黝黑粗糙的手指捻着的粉白色的花瓣,忍不住将其碾碎成渣。


    半晌才缓缓道:“今日我去看了你大姐,她谈起杨杰那小子嘴角总是带着笑的。”


    瞧着,是对杨家小子动了心思的。


    “那是她心软,听不得几句好话。”顾远山梗着脖子,“杨杰送的都是些寻常的物件,咱们也给大姐买过许多!大姐就是看你们中意他,才对他另眼相待!”


    他相信自己姐姐,绝对不是一个见过几次面就喜欢上别人的人!


    最多就是有几分好感。


    若是姐姐知道那杨杰不是好人,这几分好感也就不复存在了。


    顾三水抬眼看向儿子,见他眉头拧成个疙瘩,眼里满是认真,倒不像平日念书那般温和。


    忽然想起,儿子幼时总跟着春雨那丫头,走哪跟到哪,两姐弟感情十分要好。


    此时儿子这股执拗,也是因着他担心自己大姐罢了。


    想到这里,顾三水倒是意动了,可想到满意的余氏,便只好道:“你娘十分喜欢杨杰,她那边……怕是不好说。”


    顾三水叹了口气,“她总觉得杨家在城里,条件好,差事更是不得了,你大姐嫁过去,不说对咱家好,就说你大姐自己,都不需要下种田的。”


    种田很辛苦,要是有条件,他自是希望儿女不需要种地的。


    他们老了,都种惯了,对田地也割舍不下。可几个孩子还小,不种地就要找个好差事,譬如在城里扎根的顾远秋。


    若是女子,自身立不起来,自是要找个殷实的人家。


    村子里这样的人家不是地主就是乡绅,看不上自家。那就要往城里找,城里人没有地种,嫁过去,就做做饭,洗洗衣服,日子也好过的。


    “穷点不怕,日子过得舒心才要紧。”顾远山的声音软了些,“女儿家嫁人,嫁的是人心,不是青砖瓦房。何况大姐才16岁,自己绣艺了得,就算不种田,也能养活自己。婚姻大事,再多等些时日又有什么打紧?咱们再托小姑看看,还有没有品行端正的好人家。”


    骡车驶到岔路口,再往前就是十里村。


    顾三水勒住骡子,回头望着顾远山,见他眼里满是认真,没有半分玩笑的意思,终是点了点头。


    “罢了,你念书多,看人的道理比阿爹通透。回去我就跟你娘说,杨家这门亲事,先搁一搁。”


    他顿了顿,又道:“还有你大姐那边,我明日送你去学堂,再同她说说,免得她一头栽进去。”


    顾远山心里一松,仿佛压了几日的石头落了地。


    他望着远处村口的老树,轻声道:“多谢阿爹愿意听我说的话。”


    “谢什么?你也是为了你大姐好。咱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说开了就好,可别憋在心里。”顾三水笑了笑,伸手揉了揉顾远山的头发,重新扬鞭赶车。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