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147 章 下雪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顾远山是被砸在窗棂上的雪粒子惊醒的。


    他拉开窗帘一角,只见院子里堆了层薄薄的雪。


    隔壁炕上传来顾远秋和顾远冬两兄弟窸窸窣窣的穿衣声。


    今日两人要回县城,也早早起床了。


    顾远山裹着棉袄推门出去时,正看见顾三水蹲在灶膛前烤火。


    “小山子,今天这么早?”余氏端着一盆水走进来。


    “我瞧下雪了,就起来了。”顾远山乖乖答道。


    余氏给他端了洗脸水,示意让他洗脸。


    看着儿子鞋子上的雪,她眉头皱了皱,朝正在看火的顾三水喊道:“他爹,你去把院子里的雪扫一扫?免得等会儿小山子他们走时摔了。”


    雪天路滑,外面的路不管,但院子里大家都走来走去,得扫干净。顾远山他们年纪小,摔了没关系,顾云生和李氏年纪大,可经不住一摔。


    顾三水闷不吭声,点点头,起身走出去,拿起扫把就将院子里的雪扫到一边。


    此时的雪还不算很厚,能扫动,等再下几日,就得用铁铲来铲了。


    ……


    顾远山正吃着早饭,顾远秋、顾远冬、顾春雨还有顾四水都过来了。


    他们今天要一起回城,得趁着天还没亮,早些过去。


    一群人风风火火吃了饭,便一同出了门。


    顾三水拿着饭盒和书箱,看着吊儿郎当的顾四水,叮嘱道:“四水,你好好看着他们,你是当长辈的,就要有个长辈样。”


    对于这个弟弟,他是一万个不放心。奈何顾大水伤了腿,不能跟着去,他也亏了身子,得趁着过年这几天补回来,不然耽误了来年的春耕,损失可就大了。


    顾四水有些不满顾三水的唠叨,直摆手,“我知道了,你快送小山子去学堂吧,不然要迟到了。”


    顾三水还想叮嘱两句,顾四水已经招呼顾远秋、顾远冬还有顾春雨走了。


    看着几人的背影,顾三水悠悠叹了口气,才招呼顾远山,“小山子,咱也走吧。”


    顾远山见自己阿爹愁眉苦脸,便安慰道:“阿爹,远秋和远冬哥都长大了,没事的,再说了还有小姑看着呢。”


    至于顾四水,他没提。


    明眼人都知道,顾四水不靠谱。


    顾三水听了这话,倒是笑了。


    伸手拍了拍顾远山的头,“走吧,阿爹送你去学堂。”


    ……


    雪慢悠悠地飞扬,顾远山踩着半尺厚的积雪到了学堂。


    木门“吱呀”推开,炭盆里的火星子倏地亮了亮。


    这炭盆是天气冷了,顾海生特意放的。


    虽然课室里还是寒冷,但聊胜于无。


    顾远山见顾海生正坐在椅子上拨弄算盘,连忙行礼,“夫子。”


    “来了?”顾海生头也不抬,算盘珠子“噼啪”归了位,“把《三字经》前二十行背来听听。”


    《三字经》早已学完,不过顾远山丝毫不见胆怯,放下书箱,朗声背诵。


    一直背到“融四岁,能让梨”时,顾海生忽然抬手,“停。你说这孔融让梨,让的是个果子,若是让家产,让性命呢?”


    顾远山愣住,没料到夫子会突然这样提问。正思索该如何回复之时,顾海生已经从桌上摸出张纸,上面用朱砂圈着个名字——顾老三。


    “昨儿个族里祭祖,顾老三被逐出族谱这事儿,你可还记得?”


    顾远山点点头。这么大的事儿,谁会忘记呢。


    “你看这‘夫’字”,顾海生用戒尺敲着《弟子规》里的“夫义妇德”四字。


    “两横一捺,横是担待,捺是底线。顾老三担待了什么?他把妻子当牲口,把天理当草芥!”顾海生义愤填膺,涨红了脸。


    窗外的雪忽然大了,糊得窗纸发白。


    见顾远山默默站着,顾海生也知自己失言,起身往炭盆里添了块硬柴,火星子四溅。


    悠悠叹了口气,他继续说道:“为子要孝,为夫要仁,为父要智。”


    话落,顾海生从桌上拿起一本书,封皮写着《家训》。他没说话,只是把书翻开到某页,指着“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一句。


    “这是朱熹所撰写的《家训》,朱熹自幼聪慧,18 岁中举人,19 岁登进士第。著《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十分受人推崇。”


    顾海生满脸向往,接着话锋一转,“‘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这句话便是朱熹所写,意思是: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


    话落,顾海生看着下首乖乖站立的顾远山,感慨道:“远山,若是你日后成为了别人的丈夫,成为了别人的父亲,对于儿女的婚姻之事,一定要看重对方的人品和才能,不能只看物质财富。”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给予女儿尊重、爱护和支持,与女儿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好一个家庭。当然,儿子也应当如此。


    顾远山没想到顾海生对于顾老三这件事竟有如此深的感触,听到这里,拱手保证:“夫子教诲,远山定当铭记在心。会好好当一个好儿子,未来也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顾海生见顾远山认真的模样,也收敛了情绪,“如此便好!”


    “好了,接下来,咱来学学这《家训》一书。”顾海生起身,将手中书本递给顾远山,“你便看这本,等会背了便抄一份,自己看。”


    其实这书并不是启蒙书籍,只是顾海生对于顾老三所作之事,太过气恼,这才想让顾远山跟着,学学做人的道理。


    要知道,一个学子,不只是要学识过关,人品上更得向君子靠齐。


    顾海生不希望自己教出一个只知道念书,却罔顾人伦性命的学生。


    俗话说,三岁看老。顾远山自小便乖巧懂事,他也相信顾远山不会成为顾老三那样的败类。


    但学习便是如此,遇到什么,便由此事得出启发,教给学子什么样的道理。顾海生也想趁此机会,对学堂里的学生来一次心灵的启迪。


    这堂课,不只是顾远山需要学,大班和中班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学。


    只不过是先教了顾远山。


    对于其他人,顾海生只是想着让他们学学。对于顾远山,要求就高了,得背诵出来才算过关。


    顾远山不知顾海生心里所想,只点点头,接过那本薄薄的书,坐下。


    趁着顾海生喝水的空隙,顾远山翻开书,发现里面正文记载只有几百字,其余的全是他人的注解。


    对于朱熹,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存天理,灭人欲”害了多少人。可顾远山没想到,他竟然还写了“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这样的话。


    实在是令人唏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