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14 章 昭明王朝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顾远山只好乖乖点头,任由大姐牵着走出去。


    看了看太阳,应该是早上10点左右。


    今天的天气倒是很舒服,微风徐徐,阳光洒在脸上也没怎么刺眼。


    穿过村道,走出村口,一片农田。


    一只粉色的蝴蝶风筝高高地在天上飞着。


    顾夏至远远地在山坡上放着风筝,见春雨来了,连忙招了招手,“大姐,快过来。”


    她身后还跟了一大串小孩儿,男娃女娃都有,个个都羡慕地看着她手里的风筝线,巴不得她给自己拿着。


    风筝可是稀罕物,在村里更是难得见上一回,一群半大小孩儿都很是艳羡顾夏至的风筝。


    顾春雨也很兴奋,她没玩过这个,眼里满是新奇。


    可是,她低头看了看腿边的弟弟,有些犹豫。


    弟弟不能没有人照顾,她是大姐,理应照顾好弟弟妹妹。


    顾远山一眼看出了她的跃跃欲试,善解人意道:“大姐,你过去吧,我就在这里等你们。”


    他不喜欢玩这些,从来不会参与这种追逐活动,与顾夏至倒是恰好相反。


    顾春雨想着这里一眼就能看到,即使过去一会儿也不碍事,便将顾远山抱到树荫下,给他戴好帽子,交代几句,才起身朝顾夏至跑去。


    顾远山蹲坐在草地上,扒拉着地上的草。


    抬头看向远处,一块田连着一块田,无边无际的田。


    十里村,隶属于荆湖省,德安府,云梦县。


    顾远山也摸不准此地是在何处,方言倒是和普通话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官话竟是正正的普通话。


    顾远山琢磨着定是那位穿越大佬的功劳,这也方便他,读书科举是要讲官话的,这普通话,自己可不就是信手拈来嘛?


    历史上的金国早就被灭,元朝也没有出现,如今依然是大宋的天下,但再也不是当年被灭的南宋,而是改成了昭明王朝。


    寓意期望朝代政治清明,前途光明。


    为了缅怀力挽狂澜的昭明帝,也就是被穿了的宋光宗,朝廷沿用了他的年号,如今正是庆元八十九年。


    顾远山感叹一声,昭明帝力挽狂澜,大刀阔斧改革,在位十年,为这个王朝做了许多举措,可惜还是早早就仙逝。若是他能活久一点,想必昭明王朝会更加繁荣。


    顾远山惋惜重重叹了口气,看向地里忙着的村民。


    这地方水稻一年一熟,秋收后,人们都会种些其他粮食到地里,总之一年到头,那块田就没空闲过。


    顾家田地多,若不是有一头老黄牛帮忙,家里田地还收不起来。这些地大多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在顾海生那一代差点就被变卖了。幸好太爷爷当机立断,分了家,否则,这田地说不准都保不住。


    顾远山有些无奈,在这里待了五年,他也知道村民的辛苦。


    百姓日夜劳作,换来的连温饱都做不到。


    顾家若不是有些家底撑着,也过不下去。几十亩地种下也只够温饱,交税,卖不了几个钱。


    村里人口多,很多人家都分了家,像顾家这样挤挤挨挨十几口人住一起的倒是少见。


    主要是兄弟没多大的嫌隙,当然也有老两口的原因。


    父母在,不分家。


    何况如今虽说轻徭薄赋,但每年还是要服役的,只要不分户,服役的时候就只需要一户出一人。


    虽说兄弟三人轮流来,可顾远山也实在心疼,每次轮到顾三水去服役,一个月回来,人又黑又瘦,就像去了黑矿山挖煤一般,很是辛苦。


    不想服役就得出银子,或是家里有考上秀才的子孙。交钱是交不出来的,就算是顾家这样有些家底的人家,9两银子也不是说拿出来就拿出来的。


    大爷爷家就是每年都交钱,他家开了私塾有些收入,不怕。可顾家其实只是依靠祖上流传下来的家底,说实在,如今也只地地道道的种田,外加闲暇时打些小工,一年到头也挣不来20两,如此自然是不舍得花9两银子买一个月清闲。


    顾远山当然也不想以后去服役,他连跟着去捡稻穗都累得很,更别说去服役开荒。


    所以,科举之路,势在必行。


    大爷爷家堂哥顾远丰来年就要去参加童试,到时候乘机去求了爹娘和阿爷,若是不允,自己就丢下老脸,撒泼打滚,应当也能行。


    顾远山不确定地想着,心里倒是也不是没有把握。


    爹娘将自己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定舍不得自己希望落空,至于阿爷……也好办,他不喜欢儿孙读书也是怕付出没有回报,只要向他证明自己就可行。


    总的来说,去大爷爷那儿读书不难,难的是踏上科举之路。


    不过如今才五岁,想这些还早的很,只要自己能去私塾读书,定会以实力说服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考科举。


    想着想着,顾远山也渐渐放下心来,继续欣赏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


    现在入了秋,天气渐渐凉下来。


    顾远山坐着坐着,看到顾夏至几人不放风筝了,跑去河边摸田螺。


    这条小河从村头贯穿到村尾,农家娃娃最喜欢下河玩,其中当属顾夏至独得头筹。


    不是说她经常下水,而是说她每次下水必不会空着手上来。


    顾远山摸了摸头,心里直犯嘀咕,二姐简直就是天选之人,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贯彻到底。


    他慢慢踱步靠了过去,蹲下身子默默看着嬉笑打闹的半大孩童,低下头看着河里的倒影。


    顾远山叹了口气,矮胖墩一个。


    白白嫩嫩,说的好听是年画娃娃,人人稀罕。


    可他实在害怕,前世身子就有些发胖,为了控制体重,经常不敢大吃大喝,如今才五岁就初见端倪,这容不得他不多想。


    顾家人大大小小的,身材都匀称,样貌端正,虽然常年种地有些黢黑,但却是村里少有的模样好的,可他怕自己灵魂重量比遗传因素高,要是又长得高高壮壮,看着都不像读书人。


    顾远山拍了拍脑袋,想读书都想傻了,连长相都期盼像读书人。


    想到这里,他有些哭笑不得。


    “小山子,你在干什么?”忽然,背后一声清脆的喊叫声传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