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1章 永昌之始

作者:青埂峰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泉州港——


    初春的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掠过千帆竞发的港湾。我站在“宝船二号”的舰桥上,望着港口忙碌的景象。三年前从方舟带回的中式帆船,如今已经发展成一支融合古今技术的庞大舰队。


    “陛下,南洋使节团到了。”唐若雪轻声道。她如今身兼理学院院使与礼部侍郎,一袭绯色官袍衬得肤若凝脂。


    港口处,十余个南洋岛国的使者正仰头惊叹。他们面前是最新的“灵风号”——以宝船为原型,加装了小型灵炁动力装置的混合战舰。没有黑船的压迫感,却自有一种东方韵味。


    “按计划演示吧。”我微微颔首。


    号角声中,“灵风号”缓缓升帆。与传统帆船不同,它的帆布上织有灵炁导流纹路,能捕捉最微弱的风。当主帆完全展开时,纹路亮起淡淡蓝光,引来使者们一片惊呼。


    “无需担忧。”邓玉函用流利的马来语解释,“这是大夏最新航海技术,完全无害。”


    这位格致院院使如今名满天下,其主编的《格物基础》已被译成七国文字。更难得的是,书中每项技术都附有“德用指南”,阐述其伦理边界。


    “陛下。”陈芝儿大步走来,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军校学员已准备就绪,请检阅!”


    港口西侧,三百名海军学员列队如松。与三年前不同,他们现在不仅要学习航海炮术,还需研读《灵炁伦理》与《世界文明史》。最优秀的学员将被派往欧洲,执行朱弘炆所说的“见天地之心”计划。


    “开始吧。”


    学员们分成红蓝两军,在模拟海域展开对抗。没有实弹,而是使用灵炁标记系统——被“击中”者腕带会变红。这种训练方式既安全又能真实检验战力。


    “报!蓝军突破防线!”瞭望哨高呼。


    我举起望远镜,只见五艘小艇呈楔形突进,领艇上是个瘦削的年轻军官,战术动作行云流水。


    “那是谁?”


    “林阿水,陛下。”陈芝儿嘴角含笑,“三年前那个渔家子,现在是海军讲武堂最年轻的教习。”


    欣慰之情油然而生。这正是我想要的大夏——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宝船带回的技术不该成为权贵玩具,而应是天下人的阶梯。


    演习结束,林阿水被带来觐见。这个曾经怯懦的渔民之子,如今举手投足间满是自信。


    “末将参见陛下!”


    “战术很精彩。”我赞许道,“听说你改进了灵炁罗盘?”


    “托陛下洪福。”他恭敬呈上一个精致铜盒,“臣将灵炁感应与西洋磁针结合,误差不超过三里。”


    打开铜盒,里面的罗针确实比传统精准许多。但更引人注目的是盒盖内刻的小字:「航海者当时刻谨记:技术为舟,德行为舵。」


    “好一个德行为舵。”我拍拍他肩膀,“下月西洋舰队启程,你任灵风号副舰长。”


    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叩首。这一幕被南洋使者们看在眼里,交头接耳间满是钦佩。软实力,有时比炮舰更有效。


    ——午宴时分·迎宾馆——


    大厅内,各国使者依次献上礼物。满者伯夷的犀角、暹罗的象牙、琉球的珍珠……最后一位是葡萄牙新任总督卡尔瓦略,他献上的是一套精装书籍。


    “《欧几里得几何》最新译本,附有达·芬奇注释。”总督恭敬道,“葡王希望这能增进两国友谊。”


    我让侍从收下书籍,同时示意唐若雪呈上回礼——一套《四书章句集注》,封面用灵炁墨水烫金,在光下会浮现立体山水画。


    “大夏相信,科技与人文如鸟之双翼。”我环视众人,“故今日宣布:在满剌加设立联合学院,各国子弟皆可入学,共研格物之理、仁义之道。”


    满堂哗然。这个提议打破了技术垄断的传统,展现了大夏的自信与胸怀。卡尔瓦略总督最先反应过来,起身行礼:“葡国愿捐资共建,并派遣优秀学者任教。”


    其他使节纷纷附和。看着他们热切的眼神,我知道,一条不同于殖民掠夺的文明交流之路正在铺就。


    宴席散去后,厉欣怡送来奏报:北方边陲试验的灵炁改良稻种大获丰收,亩产增加五成;南方新建的医馆用方舟医术治愈了数千疟疾病人;而最令人欣慰的是,科举新设的“格物科”报考人数首次超过了经义科。


    “陛下,还有一事。”她压低声音,“锦衣卫在爪哇发现疑似林玄余党的踪迹。”


    我眉头微皱。三年来,不时有关似报告,但都查无实据。或许只是商人们以讹传讹?


    “继续监视,勿扰百姓。”


    ——黄昏·海岸独步——


    夕阳将海浪染成金红色,我屏退侍从,独自走在沙滩上。眉心晶体微微发热,这是方舟在定期“联系”。自从重置系统后,每季度它都会通过灵核向我传递知识包,同时评估大夏文明指数。


    这次传来的是一组农业技术:抗旱麦种、有机肥料配方、害虫防治法……都是民生急需的。看来方舟Ai认可了我们这三年在伦理建设上的努力。


    “陛下。”


    唐若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换了身便装,月白襦裙在晚风中轻扬,恍若仙子。


    “怎么不在迎宾馆休息?”


    “有要事禀报。”她递上一卷竹简,“理学院刚完成的《灵炁伦理进阶》,请陛下过目。”


    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小楷,核心思想就一句:灵炁使用者的道德水准必须与技术掌握程度同步提升。为此,理学院设计了十二级考评体系,从“修身”到“平天下”逐级而上。


    “善。”我收起竹简,“传旨:即日起,所有灵炁相关职位的晋升必须通过对应伦理考核。”


    海浪轻拍沙滩,远处“灵风号”的帆影渐融暮色。唐若雪忽然轻声道:“皇兄还记得三年前今天吗?”


    怎会忘记?正是那日我们从方舟归来,带着改变大夏命运的宝船与典籍。


    “朕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我转向她,“若当日朕选择基因室或火种库,你会如何?”


    “臣妹会以死相谏。”她毫不犹豫,随即莞尔,“但我知道皇兄不会。因为您心中有帝王之心。”


    帝王之心……这个词自从方舟归来后,时常萦绕耳边。朱弘炆选择关闭方舟,是怕人类重蹈覆辙;而我选择融合三条路,是相信这次会不同。


    谁对谁错?或许要百年后才见分晓。


    “陛下!”传令兵匆匆跑来,“琉球急报!尚宁王驾崩了!”


    老王爷终究没能熬过这个春天。我立即下旨:以亲王礼治丧,太子亲往吊唁。这个忠诚的藩王,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保管的蓬莱图引发了怎样的风云变幻。


    “要启用方舟的延寿技术吗?”唐若雪轻声问。这是我们从方舟带回的最高机密之一。


    “不。”我摇头,“生死伦常,不可轻变。除非大夏面临存亡危机,否则那些技术永远封存。”


    这决定或许残酷,但正如《灵炁正典》所言:有些界限,一旦跨越,就再也回不去了。


    ——三日后·舰队启航——


    泉州港万人空巷。十二艘新式宝船整装待发,将分别前往印度、阿拉伯、非洲乃至欧洲。每艘船都载着大夏特产、典籍和善意,还有最重要的——平衡发展的理念。


    “灵风号”甲板上,林阿水正指导水手调试灵炁罗盘。这个曾经的渔家子,如今要代表大夏出使威尼斯。命运之奇,莫过于此。


    “陛下,时辰到了。”陈芝儿提醒道。


    我登上点将台,看着台下数千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他们中有水手、学者、医师、工匠……都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三年前,朕曾问一位智者,如何避免文明重蹈覆辙。”我的声音借灵炁传遍港口,“他给了朕八个字:科技如酒,道德似器。”


    人群安静下来,连海鸥都停止鸣叫。


    “今日你们远航,带去的不仅是大夏的技术,更是这种平衡之道。无论欧洲的王公,还是非洲的酋长,愿他们明白:无德之技,终将自焚;有术之德,方得永昌!”


    “永昌!永昌!”欢呼声震耳欲聋。


    号炮响起,舰队缓缓离港。我站在“宝船二号”舰桥,望着逐渐远去的海岸线。那里,无数百姓仍在挥手致意;更远处,是大夏的万里山河。


    眉心晶体突然强烈共鸣!方舟Ai的影像直接投射在视网膜上——朱弘炆的形象,面带赞许。


    「文明指数评估:良好。第二阶段知识包准备就绪。您证明了帝王之路可行。」


    “这只是开始。”我轻声道。


    「确实。前方仍有无数挑战:技术垄断的诱惑、灵炁滥用的风险、外来文明的冲击……您准备好了吗?」


    望向浩瀚大洋,我嘴角微扬:“朕与子孙,永续前行。”


    碧波万顷,千帆竞发。这一次,人类的故事或将改写。


    这一次,结局终会不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