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语气关切,眼神却带着一丝探究。
他早已察觉,太傅对将军夫人的在意非同一般。
往日即便面对朝堂纷争,颜奕辰也多是淡然处之,可今日面对将军夫人,其他人看不出来,他却发现了老师眼里的担忧。
颜奕辰动作微顿,随即淡淡道:“楚氏是萧将军的妻子,萧将军刚立战功,若她受了委屈,难免影响萧将军心绪,进而牵扯边疆防务,臣自然要多留意几分。”
看来他是不想谈自己的私人情感了。
太子摇摇头,语气带上几分理解:“老师也不用瞒着我,您对她总比待旁人多些上心。我虽不知缘由,却也明白您定有自己的考量。只是她身份特殊,行事需格外谨慎,若有需要东宫出力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从他的视角来看,颜奕辰如此在乎一个女子,又非亲非故,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了。
老师心悦将军夫人。
他不好开口劝阻,但只要不是同萧将军抢人,他都能帮上几分。
颜奕辰不知道太子在想什么,他总觉得自己不想知道。
“臣确实担心将军夫人,怕今日之事扰了她心绪。原想着送些安神的物件过去,又怕行事不妥落了闲话。若能借殿下的名义,既合乎规矩,也能让她安心。”
毕竟以太子殿下的身份出面,那便是体恤下属家眷的心意。
其中意味瞬间便不同了。
太子当即点头,笑着应下。
“这有什么难的?就说我听闻将军夫人近来为府里的事费心,特意寻了宫里的安神方子送过去。”
他亲自取来东宫的专用信纸,递给了颜奕辰。
颜奕辰接过信纸,蘸了墨细细写起来。
信中只字不提宫宴风波。
只写“听闻夫人为府中诸事与边疆后续事宜操劳,恐劳心伤神,特赠宫中安神良方一份。望夫人保重身体,方能为萧将军分忧”。
这话既合着太子的身份,字里行间又藏着对师父的关切,正合分寸。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
“这方子是太医院专门配来安抚心绪的,可以长期服用。”
太子接过信与锦盒,立刻召来心腹太监。
“连夜送到将军府,务必亲自交到楚夫人手中,途中不可与旁人接触,也不可声张。”
太监领命离开后,颜奕辰道谢:“多谢殿下周全。”
太子摆摆手,示意这不算什么。
将军府内,楚知夏接过青禾递来的信与锦盒。
展开信纸,见着那熟悉的清隽字迹,再看信里贴心的安神方子,她心里当即明白是谁的安排,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言阙向来如此。
总用最稳妥、最不张扬的法子护着她,连关切都这般细腻。
隔天一早,楚知夏刚起身,就见侍女慌慌张张来报。
“夫人,柳夫人昨夜咳了半宿,今早起身时竟直不起身子,脸色白得吓人,连药都喝不进去了!”
楚知夏心中一紧,立刻往楚府别院赶去。
自从上次把话说开,柳玉梅就很少出门,大多时候只坐在窗前发呆,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即便是她去看她,也只能得到客气地关心。
两人说不上几句话。
楚知夏也清楚,柳玉梅即便与自己达成了共识,也有解不开的心结。
毕竟女儿身体被占的事实、半生被楚明远磋磨,都是抹不开的事实。
推开门时,屋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
柳玉梅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胸口起伏。
床边的药碗倒扣着,褐色的药汁洒了一地。
楚知夏快步走到床边,伸手探向她的额头,只觉一片滚烫。
怕是旧疾复发又添了新症。
“去请大夫,就说柳夫人病势危急,让他们即刻过来!”
待侍女跑出去后,她坐在床沿,小心翼翼地将柳玉梅的头垫高些,又用温热的帕子轻轻擦拭她的脸颊与脖颈。
指尖触到柳玉梅消瘦的肩颈时,她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她并非真正的楚知夏,与柳玉梅本无血缘羁绊。
可每次看到这位母亲眼底的痛楚,她又忍不住感同身受。
若是她的徒弟被人占用身体,她怕是连将对方锉骨扬灰的心都有了,更别说什么合作了。
正因如此,楚知夏也将照顾柳玉梅一事,彻底放在了心上。
听见动静,柳玉梅昏昏沉沉地睁开眼。
在看到楚知夏时,她眼神先是一亮,随即慢慢暗下来,又恢复了平静。
“是你啊……”
她声音极轻,下意识避开了楚知夏的目光。
柳玉梅心中清楚,眼前人早已不是自己的女儿。
纵然两人达成合作,她也说服不了自己接纳她,只能尽量不看不想。
见她模样,楚知夏在心中叹了口气。
“大夫马上就来了,您先喝点水。”
楚知夏倒来温水,递到她嘴边。
柳玉梅没拒绝,顺从地喝了几口,眼神却飘向窗外。
她喃喃道:“我这身子……早就不中用了,折腾这些,也是白费力气。”
楚知夏动作一顿,摇摇头。
“楚明远还没付出代价,赵姨娘和楚念秋也还好好地活着享福,您得活下去,亲眼看看他们的下场,就当是……为了知夏。”
最后一句话声音很低,只有她们两人听见。
柳玉梅眼底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亮。
她说得对,自己还没能手刃仇人,还不能倒下。
见人清醒了一些,楚知夏适时停下,不再说话。
大夫很快到了,诊脉后面色凝重。
“夫人这是思郁结伤及肺腑,又染风寒引发旧疾,”他开了一副药,“这药得一天煎两次,早晚都得喝,最要紧的是宽心静养,不要再动气。”
楚知夏将药方收好,亲自送大夫出门,给了一笔厚厚的诊金。
她没有回到房间,而是去了小厨房,亲自盯着侍女煎药。
待药熬好后,她端着药碗回到床边,一勺一勺地喂柳玉梅喝下。
侍女们看见她亲力亲为,都忍不住私下夸赞。
一来二去的,楚知夏的名声好了不少。
她不在意这些,反而有些担心柳玉梅的状态,干脆搬到了别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