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得道者多助

作者:三山花正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十月初,秦晔得到朝廷旨意,将自西境远道而来的大部分兵马遣回原来所驻的防区,从永州大营中拨给粮秣


    永州本部兵马不动,另选精兵一万,其中骑兵三千步卒七千,押送此战的缴获与叛军高层俘虏一路回京,献俘表功。


    这支队伍的后勤线便不再是永州诸地负责,而是沿途所经过地方州府供应。


    宴回与李子山带着大军依依不舍的回了西境。


    南境捷报频传,京中自然是歌舞升平。


    天子收到奏报后,志得意满,彻夜饮宴不休。


    天子富有四海,威凌九州,纵使地方上出点小乱子,大军一到,还不是犁庭扫穴、翻掌即平!


    那些大臣实在是多虑了。


    且歌!且舞!且乐哉!


    “天子如今越发率性了……”


    “纵情声色,穷奢极欲,岂止率性二字了得。”


    “慎言!”


    傍晚时分,丞相府中,民部尚书褚丘山与丞相林文慈相对而坐,堂中烛光幽幽,清静无比,侍候之人都在屋外守着,只有他二人私下交谈。


    褚丘山自知失言,只转开话题道。


    “如今南方靖平,秦伯安抚民有道,未见乱象,天子正该下旨安民,免赋除役,万事以民为本。


    南方那些世家豪强的手段你我难道不知晓,凭他们自己,最多拉出几千人马,如何两月间便动乱州郡,拥兵数万?


    说到底,是地方凌迫过甚,太多百姓已经无路可走,才会跟从作乱,若是就此以为天下太平,依旧不肯体恤民情,只怕再乱之日为期不远。”


    林文慈一时无言,这些事理朝野上下有几人不知呢?


    御史大夫一日三谏,帝不听。


    如之奈何?


    半晌,他摇了摇头,叹气道:


    “如今这个局面,你我总不至于也一气之下挂冠而去吧?无论如何,还是要将局面维持下去的,若是清正之臣尽皆求去,朝中尽是阿谀小人,天下百姓,又该交给谁来看顾呢?”


    褚丘山明白他的意思,有自己这些老臣在,政事总是可以不出大差错的运转下去,如同疾驰中的马车,握紧缰绳还能顺着惯性往前跑。


    若是松开了缰绳,届时那个位置上的人无人能制,才真是回天乏术。


    南境现在看似安宁,可若是大军班师,地方必然故态复萌,终将平而复乱。


    浪潮退去后,才是泥沙俱下,届时逃散的小股叛军为盗为匪,地方郡兵能否控制?


    动乱连月,大军行动处不知毁坏多少庄稼?多少土地抛荒?饥民四起那一天,不远矣。


    九州百姓才是这朝廷的基石,基石动摇,宫厦何存?


    地方板荡,中枢也不得安宁。


    乱天下者,正在紫宸殿。


    他捋了捋胡须,正色道:“皇子们都已经入朝听政,陛下却越发不愿理事,此消彼长之下,必将生乱。”


    林文慈却不接他的话,只朝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


    “陛下的心意,我等岂可随意揣测。”


    褚丘山闻言冷笑:“你不揣测陛下,皇子们却要揣测你!秦伯安南境平叛,半路遇伏,永州粮草缺额,兵部拨付的军械都差点出了岔子。


    他掌管兵部数年,一离开京城,自己的锅里都被人伸了手进去。你知道有多少人等着接替他禁军统领的位置吗?”


    禁军总领京城防务,位置可以说既关键又险要,这么急着手握兵权,想干什么还用说吗?


    林文慈越发不耐,人在前线打生打死,还得防着后方的明枪暗箭,把争权夺利放在国事之前。


    想到此处,他心中也涌起一股愤怒。


    争权也就罢了,关键是拎不清轻重,手段又难看!


    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不外乎就是那几个皇子。


    有人伸手,有人暗中行了方便,有人推波助澜,有人冷眼旁观。有这些人将来入主紫宸殿,还愁什么未来必乱?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罢了。


    这启朝的江山,自家人都不当回事,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操那么多心做什么?


    褚丘山也不着急出言,他与林丞相乃是同科的进士,又同朝为官多年,对他也有些了解。


    林丞相神态虽然不见异常,面色却有些微红,准是气的,可见他对此事的态度。


    况且他虽不耐烦,却也没有出言赶客,便是还愿意听一听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


    他便站起来,背着手走到窗前,确定左右无人,慢声说:


    “无德之人,不可以君天下!”


    林文慈立刻醒悟过来,这个家伙今天上门东拉西扯是做什么来了。


    当下恨不得叫人把他丢出去。


    他都是没几年就要致仕的年纪了,历经两朝,只想着最后再为朝廷掌舵一程。


    等到新君即位,他便是三朝元老,再勉励支持个一年半载,正好给皇帝的心腹退位让贤,功成身退,他年青史之上,也能记上两笔。


    褚丘山这个不安好心的家伙,拉着自己搅和进夺嫡之争。


    赢了,没什么好处。官都做到丞相了,家族子弟也成器,不缺上升途径,还要怎样?


    输了,恐怕就要晚节不保,一生清名,毁于一旦。


    林文慈一声嗤笑:“褚丘山,你有哪位有德之人欲要引荐一下?”


    “此言差矣,我不欲引荐谁人,只是收到风声,有人想对文慈使些小手段,前来提醒罢了。”褚丘山摇了摇头。“近来还需多管教家中小辈,莫被人陷了进去,而后……坐观成败。”


    “坐观成败?”林文慈捻着胡须,看来是有人见拉拢不成,坐不住了。


    “正是如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文慈只需不站在失道者那一边,就已是一种帮助了。”褚丘山也没有多说,向来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林文慈既然不站在他这一边,就不必透露太多。


    “老夫知晓了。”


    很多时候,人的言行举止是可以看出他的立场的,褚丘山既然痛斥某些人无德,可见与他们不站在一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褚丘山平时里做事勤勉,秉志怀仁,颇有治平之念。他所追随之人,至少是品性能力是可以折服他的。


    林文慈在脑海里思来想去,也没有从已经成年的诸皇子中找到一个这样成器的。


    皇家之人,表现在面上的也未必是真,且观之吧。


    褚丘山目的达成,也不多留,告辞离去。


    夜色沉沉,林文慈以手蘸茶,在桌上写字。


    无德之人。


    这四个字,指代的究竟是谁?


    是未来会坐上那把椅子的人,还是现在就坐在上面那位呢?


    想到此处,他不由悚然一惊!


    拥立皇子宗室,只不过是正常的皇位更迭,可若是他要效仿王莽,选有德之人,行废立之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