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采访活动

作者:落樱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门外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陈凡认得他,是五标段的项目经理,杜瑶。


    他也是全线唯一的秃头经理,江湖人称,秃头瑶。


    秃头瑶轻轻拨开人群,挤到了肖万民和董辉的面前。


    “肖主任,董部长,我打算毛遂自荐一下。我们五标段,拥有全线最标准化的试验室,环境、设备都是一流的,我觉得,特别适合采访拍摄。”


    肖万民倒是不介意,反正他要的是效果,对于他来说,去哪里拍摄都一样。


    但是这事儿他不能定,他再是上级部门的领导、专家,这毕竟是人家的地盘,一切还得董辉说了算。


    董辉看了看陈凡,好像在询问他的意思。


    陈凡毫不犹豫地笑着点点头,他要的是把这件事儿做成,在谁那里采访,对于他来说,都一样。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肖万民对董辉说:“那就这么说定了,你尽快确定一下媒体采访的时间,我好邀请局长一块儿来。”


    得到了肖万民的大力支持和认可,陈凡、董辉二人的信心大增。


    送走肖万民等人,董辉就立即联系了市电视台的记者,想把这套系统通过济安市本地最大的电视节目《济安新闻联播》,普及给全市800万百姓。


    记者姓马,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姑娘,做事儿也是雷厉风行。关于工程类的报道,马记者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了,这事儿对她来说信手拈来。


    很快,记者就和他约定好了时间,又让董辉给她发了一些资料,她好准备一些采访的问题。


    肖万民回去之后,立即向住建局局长钱德昌汇报了这次考察情况,毫不吝啬自己的唾沫,对监理质量监督平台大为赞赏。


    在得到董辉那边确定的采访时间之后,肖万民又向钱德昌发出邀请,希望他能代表住建局一同前去,说有他出面,对推动市建筑质量安全发展大有裨益。


    钱德昌说:“你不请我去,我也得去。”


    五天之后,采访活动如期而至。


    此时的五标段试验室,早已准备完毕。


    杜瑶今天起得格外早,在项目经理室一支接一支地抽烟。陪他一起抽的,还有济邹快速路项目上,三标段施工单位的试验室主任,陈建。


    杜瑶吐出一口烟圈,不安地问:“我们确定要这么做吗?我们也会有损失,会被罚款、全线通报。”


    陈建一笑,“杜经理,我们在内环高架上的损失,都会在济邹快速路上省下来的。这事儿办成了之后,那个系统就别想大面积推广了,其实对于我们施工单位来说,是好事儿呀。”


    内环工程五标段,与济邹快速路三标段,承建单位都是鲁东高速集团。今天陈建特意赶来,就是为了帮助杜瑶完成他们早已经计划好的大业。


    杜瑶表示同意,这套系统虽然好,但他们项目部可就苦了。改革了质量安全监督措施,对于他们来说,就等于变相提高了质量要求。之前那种似是而非的混凝土和材料,就无法再糊弄下去了。


    成本提高不说,还有个问题就是,一旦有不合格的,处理起来也是麻烦事儿。人力、物力,这些都得花钱。


    尽管他们现在发现了系统监管的漏洞,可以暂时作弊,但漏洞就会有被堵上的一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系统扼杀在摇篮里。


    姜回、陈建和李向西已经约定好了,这事儿成了之后,他们用于济邹快速路三标段的混凝土,强度可以低一个标号。


    开弓没有回头箭,杜瑶一咬牙,“那就干!”


    陈建问:“那人选你确定好了?”


    “放心,实习生,很听话。”


    今天是一场非常正规的采访活动,全线监理、施工标段都派人来到了五标段项目部试验室。


    住建局钱德昌这次亲自带队,一下就来了七八个人。


    陈凡提出并建设了监督系统,但这套系统是归公司所有。所以,毕景山作为公司法人和老总,也受邀接受了采访。


    一下子,五标段试验室,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陈凡还专门做了PPT,在五标段数字化的会议室里放映讲解着。


    台下,摄影机在不停地录,所有人聚精会神地听着。


    “谢谢大家。”


    陈凡讲解完毕,现在报以热烈的掌声。


    马记者开始提问,陈凡全部对答如流。此外,她还采访了董辉、钱德昌等人。


    毕景山也接受了采访。


    马记者问:“毕总,你们公司做了一件行业里没人做过的大事儿,请问你是如何同意陈凡开发建设这套系统的呢?”


    毕景山慷慨激昂地答道:“当时,陈凡第一次把这套系统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会成为改变行业的革命军,于是我当即就决定,无论再难,我们也要把这套系统做成……”


    理论环节采访完毕,接下来就是现场展示了。


    与上次肖万民视察的时候一样,这次五标段项目部也准备了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


    他们的试验室确实正规,临时试验室都铺好了地板砖,面积也比其他标段大,甚至比总监办的还要大。


    无奈人还是太多,试验室再大,也装不下几十个人。


    于是,杜瑶在前面打头阵,记者和扛着摄影机的摄影师紧随其后,打算先拍摄一下试验室的画面。


    来到力学室门前的时候,他们已经听到里面压力试验机的嗒嗒嗒的响声了。


    这表示里面正在有人做试验,杜瑶走在最前面,准备开门。


    钱德昌、肖万民等人紧随其后。


    摄影师找好机位:“可以进了。”


    杜瑶推开力学室的门,大家走进了宽敞明亮的试验室。


    一个年轻的试验员正在旁若无人地操作着试验机器,看起来顶多二十几岁。


    杜瑶说:“这是我们的试验员,正在做试块的抗压强度试块。”


    只见,电脑屏幕上一条笔直的力学曲线由低向高攀升而去,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这条线,展示着数据采集的过程。


    “不对啊,你这压的是啥啊。”


    为了防止试块破碎时崩裂,打到人身上造成伤害。试验机的周围都会安装金属防护网,试块在试验过程中,就在防护网的包围之下。


    刚才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电脑屏幕上,加上隔着防护网,一时没人注意到试验机压的是什么。


    还是眼尖的外行马记者,率先发现了问题。


    大家的目光全部被吸引过去,董辉也不管什么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了,他一把打开防护网安全门,当看到里面的东西之后,他震惊得说不上话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