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平淡的烟火气里悄悄溜走,转眼就到了十月一号。
国庆放假两天,京市要在广场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家属院的街坊邻居一早就收拾妥当,相约着一起去。
顾家人也不例外,顾振邦、姚玉兰带着金玉芝、王雅琴、顾清和、顾清瑶,跟着大部队往广场去,唯独留下了顾老太太和宋心悦。
倒不是不想带她们,实在是宋心悦怀孕还不到三个月,正是需要小心的时候。国庆广场上人山人海,挤来挤去的太不安全,宋心悦也很宅,能在家待着,自然是愿意的。
顾老太太放心不下宋心悦一个人在家,也主动留下来作伴。
等其他人走后,堂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八仙桌上,暖洋洋的。祖孙俩在堂屋做针线活,桌上还放着一碗姚玉兰早上特意洗好的红枣,颗颗饱满红润。
给孩子做小衣服的活计,早就被金玉芝抢了去,,宋心悦便拿出之前织了一半的毛衣,继续织起来。
浅灰色的毛线在她指尖翻飞,针脚细密又整齐。
顾老太太则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小块的花布,一针一线地给未出世的重孙做小鞋子,鞋底纳得厚实,还打算在鞋面上绣朵小梅花。
“上班可还习惯?” 顾老太太手里的针线没停,抬眼看向宋心悦,语气里满是关心。
宋心悦点点头,眼里带着笑意:“嗯,挺习惯的。我这个月才上了两天班,却领了一个月的工资呢!供销社还给了我新人报到的福利。”
说着,她压低声音,凑近了些笑道:“其实我知道,这都是托了妈的福。”
顾老太太闻言笑了,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你婆婆啊,为人就是特别仗义,又心软。她在供销社待了十八年,就没跟别人红过眼。”
“嗯,我知道。” 宋心悦手里的毛线针顿了顿,笑着继续说,“以前没结婚的时候,旁人也不会跟我说这些家长里短。这两天我上班,听供销社的大姐们聊天,说谁家婆媳闹矛盾,谁家姑嫂不对付,光听着都替她们累。”
“这一番对比,我才真明白,咱们家是真的好!”
顾老太太听得眉开眼笑,带着几分自豪道:“那是!我这个婆婆这些年做得好,你婆婆跟着学,自然也差不了。咱们顾家,从来都是以和为贵。”
宋心悦笑着打趣:“那当然了!日后我要是当了婆婆,也要跟奶奶学,跟我婆婆学,做个通情达理的好婆婆,把咱们家的这份和气传下去。”
“好,好!” 顾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伸手拿起一颗红枣递给宋心悦,“多吃点枣,补气血。咱们心悦这么懂事,将来肯定是个好婆婆。”
宋心悦接过红枣,咬了一口,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里。
祖孙俩相视一笑,堂屋里只剩下针线穿梭的细微声响,和偶尔传来的轻声笑语。
国庆两天假期很快过去,宋心悦便照常去供销社上班。
七点四十,她便跟王雅琴、顾清瑶骑着自行车出门,到柜台时离上班还有十分钟。
宋心悦熟练地换上围裙,先把柜台上擦一遍,最后还打了一壶热水放在柜台后,等一切收拾妥当,顾客也渐渐多了起来,她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打酱油、称盐、给顾客装醋,宋心悦动作麻利,脸上始终带着微笑,遇到熟客还会笑着聊两句,柜台前的队伍虽长,却井然有序。
眼瞅着还有几天就是中秋,按照往年的惯例,供销社都会在节前适当发放糕点票、糖票,让同志们能凭票买到月饼、糖果,添些中秋的氛围。
这不,下班前半小时,李组长拿着一叠票据走了过来,挨个分给柜台的员工:“中秋的票下来了,大家拿着票赶紧去将过节的东西买好,晚了说不定就没货了。”
宋心悦接过票据一看,里面有半斤的糕点票和六两的糖票。
她便打算先用糖票购买红糖。糕点票则先先留着,看看婆婆有什么计划。
宋心悦对着一旁柜台的王霞道:“霞姐,麻烦给我来六两红糖!”
“行!” 王霞笑着点头,麻利地开单子。
宋心悦刚接过单子,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王霞姐,给我也开六两红糖!”
说话的人正是从二楼日杂区下来的王雅琴。
妯娌俩四目相对,都忍不住笑了。
两人想到一块儿去了,都想着给顾清瑶买红糖。
王霞见状也笑着打趣:“你们妯娌俩倒是有默契,这是特意给家里的小姑买的吧?”
宋心悦和王雅琴笑着点头。
……
下班后,妯娌俩提着红糖走到供销社后院的自行车旁,顾清瑶早已等在那里。
当看到两人手里各提着一包红糖时,顾清瑶眼眶瞬间有些发红,感动地说:“谢谢大嫂,二嫂!我身子已经好多了,真不用总给我买红糖,日后这糖票你们自个儿留着。”
这些日子,家里的糖票几乎都用在她身上,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让她心里又暖又愧疚。
可她不能一直占嫂嫂们的便宜。
王雅琴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亲昵:“跟嫂子客气啥?你现在正是需要补的时候,快把红糖收起来。”
宋心悦也跟着点头,把手里的红糖递过去:“就是,快拿着吧,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顾清瑶看着两位嫂嫂真诚的眼神,再也不好推辞,一脸感激的接过红糖,放进自己的挎包里。
心里暗暗想着,再攒几个月的布票,等到过年前,给两个嫂嫂一人做一件袄子。
几人骑着自行车往家走,路上还商量着中秋的事,今年中秋刚好是星期日,妯娌俩都要上班,只能等晚上下班回来再一起过节。
转眼到了中秋前一天,宋心悦正在副食柜台给顾客称盐,忽然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不用抬头,这一听声音,宋心悦就知道是林晓芸。
她如今早已想开,便像对待普通熟人一样,面带微笑地打招呼:“是晓芸啊,”
林晓芸看着柜台后衣着整洁、神态从容的宋心悦,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满是尘土的鞋子,心里五味杂陈。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不是说如今工作紧缺吗?你怎么会有供销社的工作?” 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羡慕和质问。
宋心悦听出她话里的不对劲,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平静地回答:“这工作是家里给的。”
她不想跟林晓芸过多解释,毕竟两人如今境遇不同,多说无益。
林晓芸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
她在乡下每天上工累死累活,而宋心悦却能在供销社做着轻松的工作,这种落差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看着宋心悦疏离的态度,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只是站在原地,神色复杂。
宋心悦见她没有再开口,便收回目光,继续给下一位顾客称盐,手里的动作有条不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