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6章 给李渊服药

作者:携风系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长孙无忌这一套“医学理论”,听得药王孙思邈如痴如醉,眼中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


    行医数十载,他首次听闻如此阐释病理的方式。


    虽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竟觉其中自有一番难以辩驳的逻辑,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医学世界的大门。


    而李世民则更关心实际效果,他急切地打断沉思,向长孙无忌确认道:


    “辅机,依你之言,只要服下此药,便可诛灭那名为‘细菌’的邪祟,太上皇之疾便可痊愈?”


    “陛下放心,正是此理!”长孙无忌回答得斩钉截铁,信心满满。


    “此药专克细菌,太上皇服用后,病根得除,龙体不日即可康复。”


    “好,好,好!那朕便服用这仙药!”


    李渊闻言,病恹恹的脸上也露出了期盼的笑容,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一旁的孙思邈抚须沉吟,出于医家的谨慎,他惯例性地建议道:


    “既然太上皇已得仙境神药,药性未明,为免冲突,老朽所开之方,或许暂且停用为妥。毕竟药有偏性,多方杂进,恐于龙体无益。”


    李世民闻言,正欲点头称是,长孙无忌却再次开口,语气笃定地说道:


    “孙神医不必多虑。此药名为‘西药’,与您所开之‘中药’药理迥异。在仙境,常有‘中西药结合,共奏奇功’之法。二者大多可同时服用,相辅相成。”


    “哦?”孙思邈白眉微蹙,眼中探究之意更浓,“这…药理迥异在何处?还请赵国公详解。”


    长孙无忌成竹在胸,将他从苏寅处听来、并自行消化理解的知识娓娓道来。


    “其机理确有天壤之别。中药之道,重在扶正固本,调理人体自身之阴阳气血。气血充盈,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疾病自消,如同治国安邦,强基固本。”


    他顿了顿,拿起那盒阿莫西林。


    “而这西药,讲究的则是‘靶向治疗’,如同百步穿杨之神箭,其力专攻一点,直指病患之处,强行灭杀病源。它不理会您体内气血是否调和,只负责歼灭来犯之敌。”


    见众人若有所思,他趁热打铁,抛出了他最得意的军事比喻。


    “须知人体抵御疾病,便如同沙场征战。人体为帅,疾病为敌。胜,则病退身安;败,则……”


    后面的话他不需说完,在座之人都明白。


    “中药之用,便是为我大军补充粮草,操练兵马,使我军士饱马腾,军容鼎盛,最终以堂堂正正之师,碾压过去,扫清敌寇。”


    他举起阿莫西林药盒,声音提高。


    “而这西药,便是一支精锐无比的援军。它们不从属于我方大军体系,却能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插敌阵核心,凿穿营寨,斩将夺旗,专司破坏与歼灭。”


    最后,他总结道,语气铿锵:“若能将此二者结合,便是既有了稳扎稳打的堂堂之师,又有了无坚不摧的奇袭锐旅。中西药合璧,双管齐下,何愁战之不胜?太上皇之疾,必能更快痊愈。”


    这番深入浅出、又以沙场兵法为喻的讲解,说得玄之又玄,却又鞭辟入里,极大地契合了李世民、李渊这两位马上皇帝的理解方式。


    两人听得频频点头,深以为然。


    “妙!妙不可言!”孙思邈更是抚掌大笑,眼中满是对未知医学领域的兴奋与推崇,“国公爷此番见解,真是闻所未闻,却又深含至理。老朽受教了。”


    李渊已是迫不及待,催促道:“既是如此神药,还不快与朕服用!”


    “臣遵旨。”长孙无忌含笑应道,小心翼翼地从药板中取出两粒红白相间的胶囊,那奇特的形态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孙思邈凑近了些,眼中充满了纯粹的好奇与探究,他仔细端详着那光滑的胶囊,忍不住惊叹:


    “此物形态着实奇异,非丸非散,光滑椭长,老夫行医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剂型。”


    长孙无忌解释道:“孙神医有所不知,此物在仙境名为‘胶囊’。它本身并非药物,只是一个外壳,内里包裹着研磨好的药粉。服下后,胶囊在腹中融化,药粉方才释放出来,起效治病。”


    孙思邈听得啧啧称奇,不住地摇头赞叹:“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仙境之术,竟能精妙至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啊!”


    此时,宫女已服侍李渊将胶囊合着温水一口吞下。李渊咂咂嘴,脸上露出颇为意外的满意神色。


    “嗯!此药果然甚好,毫无苦涩之味,顺滑易咽,远比那汤药可口得多。”


    李渊服下药后,精神似乎稍好了些,他看着在一旁恭敬侍立的长孙无忌,打趣道:


    “辅机啊,你这去了一趟仙境回来,竟成神医了。”


    长孙无忌闻言,连忙躬身,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连连摆手道:


    “太上皇真是折煞微臣了。臣不过是借着仙境现成的灵药和听来的些许皮毛,在此班门弄斧,显摆一二罢了。若论真才实学,臣在孙神医面前,连提鞋都不配,岂敢妄称神医?”


    李渊却笑着摇头,语气越发肯定:


    “辅机你过谦了。朕看你方才那番‘中西合璧’、‘沙场点兵’的高论,可是头头是道,令人茅塞顿开啊。能说出这番道理,在我大唐,怎么也算得上是一位见解独到的神医了。”


    他说着,目光渐渐飘远,语气中流露出深深的向往,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与嫉妒:


    “唉,那仙境听起来如此神妙,连朕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都心痒难耐,真想亲身去开开眼界啊……”


    言罢,他意味深长地瞥了身旁的李世民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带着试探与期待,似乎在等待儿子的首肯。


    李世民何等精明,岂会听不出父亲话中的弦外之音?


    他心中苦笑,面上却只能无奈地解释道:“阿爷,连我没去过仙境呢。”


    李渊一听,立刻把眼一瞪,没好气地驳斥道:


    “你是一国之君,身系天下安危,岂能轻易涉足那等未知之地?”


    “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回不来了,这大唐江山、万千黎民该怎么办?”


    “我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就不一样了,无牵无挂,想去便去。就算真留在那儿回不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当我死了。”


    李世民无可奈何地说道:“阿爷,要去也要等你身体好了再说。既已服下仙药,便请好好安歇。静养方能助药力运行,病体方可早日康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