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4章 众议三才

作者:砂糖橘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快请进。”张道之也没有怠慢,立刻起身行礼,请孔任进入院子。


    “衍圣公,久违尊颜,别来无恙。”王守义与程朱也都起身向孔任行礼道。


    这回都不用人说,阿絮立刻就泡好了茶水端了上来。


    “张天师,程山长,王先生,久违了。”孔任抱拳回礼道。


    几人坐定之后,程朱颇为疑惑的问道:“衍圣公怎得有时间到京城来?”


    孔任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已至耄耋之年,千里迢迢到京城,已是极不容易。


    “老夫已经八十余岁了,不知何时天命就会到来,趁还能动,便到处走动走动。”孔任摸着已经雪白的长胡须,笑着说道。


    程朱与王先生听到这话,不禁都沉默了下去。


    是啊,人生能活到八十岁,已经极不容易了。


    即使是程朱,如今亦是已逾古稀之年,再过两年,也将至耄耋之年。


    范知行虽比他们年少几岁,亦也已年过古稀。


    当代大儒中,也就王守义最年轻,成就也最高,但如今也是年过花甲……


    “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程朱忽然叹道。


    孔任与王守义二人,亦是无比感叹。


    好像他们还什么都没有做,却垂垂老矣。


    “时光如刀,岁月无情,任生前何等风华绝代,终将逝去。”孔任摇了摇头,说道。


    即使是距离这个时代最近的孔圣人,如今也已逝去,唯有其事迹,其名望,其立下之言,为后世传颂。


    长生何其难?当今这个世间,即使是长生者都有逝去的一天,更遑论是神仙,都已不可见。


    即使是传说中长生不灭的圣人,在世间都已没有了踪迹,谁又能够相信,他们还在世间存活呢?


    更别说凡人,谁能够不死呢?


    几人感怀,畅谈,及至将近正午,范知行也到了。


    现在他的病虽已经好了,能够处理政务,但赵长青怕他又再次累倒,因此很多事都还是自己处理,或者交给其他人。


    范知行也确实到了退休的地步,赵长青这么做,也是想让范知行找一个接班人。


    王荆文虽然不错,但还是太年轻了,镇不住朝中的那些老臣。


    是以,范知行再次主政之后,也只在大事上,说说自己的意见就行了。


    “范相公久病初愈,可喜可贺!”孔任等人都向范知行贺喜道。


    “还能在为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老夫的荣幸。”范知行淡淡道。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看得不重了,只是遗憾于,还有太多想做的事没有完成。


    尤其是范知行,他想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可惜,在年轻时,他没有那个权力,等大权在握时,虽依旧受到皇权节制,但总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只是他又已经老了。


    张道之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四个老人说话,很少发言。


    心下却是同样感叹,岁月不待人啊。


    若是师父还在世,那该有多好?


    然而,这世间没有如果。


    四个老头谈论了很久,像是有说不完的话,如四个老友一般。


    “我们这几个曾经的三才都已经老了,也不知后继者,又有谁能够继任。”


    忽然,程朱笑着说出了一个问题。


    此言一出,顿时四个老儒都来了兴趣。


    只听孔任笑道:“范相公的那位门生王荆文不错,虽然年轻,却胸怀大志,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当代大儒。”


    提到王荆文,范知行也对自己这个弟子十分满意,当即拂须应道:“此子有大才,以后的成就必不在老夫之下。”


    他毫不掩饰对自己对王荆文的满意,王荆文也是他最为得意的弟子。


    除了在王荆文面前,可谓是逢人便夸。


    程朱与王守义二人,也曾听闻过王荆文的才气,对他亦是赞不绝口。


    “衍圣公的长子,如今也已颇有大儒气象,日后的三才之位,必有他一席之地。”程朱看向孔任,亦是笑道。


    说到这儿,孔任却是叹了一口气,道:“我那个儿子,也仅限于此了,且他如今也将至花甲之年,也老了。”


    说起来,孔任的儿子,与王守义相差不了不了几岁,但两者的成就,却是天差地别。


    未来虽能继承衍圣公的名号,但孔任认为,却当不起天下三才之位。


    至于他的孙子辈,则更不必说了。


    他的后人,虽生于孔家,生来便拥有常人难以拥有的资源。


    但也正因如此,孔家的后辈子弟,却在儒学之上,并未太过认真。


    孔任似乎都已预见,未来的孔府,在儒道之上,恐将后继无人。


    “我看王先生的弟子,虽只十几岁,却已颇具气象,又得王先生倾囊相授,三才之位,恐怕都已容不下他了。”


    孔任转移了注意力,似乎并不想提自己的儿子。


    “衍圣公谬赞了,张白圭年纪还太小,恐怕难以承受如此盛名。”王守义谦虚道。


    虽然他认为,张白圭日后成就定然不会低,但是谁能够知道,他是否能达到那个境界呢?


    毕竟儒道与其他不同,可以说全凭心性。


    “听闻程先生有一位学生,十分好学,听说他在程先生下学习时。”


    “想向程先生请教一个问题,却发现程先生正在午睡。”


    “于是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硬是站了一个时辰没有离去,也没有打扰程先生。”


    “敢问程先生是否有这个事?”


    就在这时,范知行看向程朱,不禁笑着问道。


    “竟有此事?”孔任听他这么说,顿时惊讶不已。


    程朱亦是一愣,没想到连这种事他都知道了,这家伙真没有在自己书院里,安插内应监视他吗?


    “确有此事,不过并未那么夸张,只有半个时辰不到。”程朱只得应道。


    “若果真如此,此子的前提,必定不可限量啊。”范知行感叹,又接着问道:“不知此子有没有参与这次的春闱?”


    程朱笑了笑,应道:“老夫有两名弟子,都报考了会试。”


    “果然还是程先生弟子众多,在这一点上,恐怕无人能及程先生。”王守义笑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