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1章 承负的意义

作者:砂糖橘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元至顺七年,以周历为准,七月二十一日。


    额图根寻大元皇帝,二人密谈。


    起居注郎不录,后,史书不显。


    七月二十二日,大元皇帝‘天汗’领兵进西北。


    ...


    当日。


    张道之与阿茹娜缓步前往乌兰特部。


    途中,前者思虑了些有关当前境界之事。


    “因无垢体魄缘故,使我的筑基境不同于常人。”


    “而如今,就连我的三花聚顶境界,也与众不同。”


    “这算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


    “又或者是因为,我的筑基实在是太过不同,导致往后的境界,也出现偏差?”


    “旁人筑基,是为了更好的踏入真正得修行,而我的筑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筑大道之基了吧?”


    张道之还猜测,他能步入三花聚顶境。


    不全是因为三花聚顶丹的缘故。


    最大根源,还在于九尾的一身妖力。


    那些妖力,不仅仅蕴含着磅礴灵力,还有着九尾一身通天彻地的修为。


    只是,这种强大的修为,经过漫长岁月,已不复巅峰。


    青丘的魂玉与狐灵玉虽说能储存灵力修为,但不代表,存储之后,经过岁月的沉淀而不会流逝。


    饶是九尾修为不复巅峰,但那毕竟是九尾的修为,蕴含着九尾乃至妖族对于‘道’的了解。


    如今这位正一天师,不仅仅是身具自然道法了,还有佛家愿力与妖力。


    这几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因无垢体的存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最主要的是,若是没有那九尾之力,张道之真要在混沌界中‘气化’了。


    “起初遇到桃夭那丫头,只觉着她有些许可爱,又知青丘下落,可以助我得到大药。”


    “没想到,当初我救下她,如今,她却也救了我。”


    张道之认为,这,或许就是承负。


    承负不像是因果。


    后者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行为的直接报应。


    但是前者,却强调责任与自然循环。


    比如父向善,子学之,则子孙得福。


    张道之救桃夭,是因为桃夭先救了他的妹妹,此构成因果一环。


    后来,张道之为根除她体内的九尾之力而前往青丘...这便是由责任构成的承负观念了。


    换而言之,在佛教观念中,因果不可扭转,做下了什么事,就要去承担什么样的业、果。


    但承负的观念,是可以将一些不好的,凶恶的事情扭转。


    也就是所谓的趋吉避凶。


    张道之为夺大药,为两地太平,为提升自身境界,为了自身与妖族的十年之约。


    去挑战腾格里,动了执念与杀心,已经形成了一种‘大凶’之局。


    不过,因他所做之事,却扭转了这种大凶的局面。


    是将趋吉避凶这四个字,拉高了一个等级。


    但是,因果却强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认为当世因果需要来世偿还。


    当然,道教与佛教对于因果承负之论,有着如此明显巨大化的差异,是因最初孕育这种信仰的环境不同。


    佛教的诞生,其背后,有着更多地政治因素,是想借由因果观念的论述,去反对种姓特权与宗教神权。


    可是,这种今世因来世果的观念,其本质,仍旧是想奴役底层的百姓。


    让他们今生今世无怨无悔,来生来世再去享福。


    而道教的诞生,除了因为受到先秦思想的启发之外,更多地,是两汉社会危机的催化。


    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繁杂...


    儒家的治世之道,已不足以应对这种问题。


    百姓就急需一种精神信仰,因此道教孕育而生,成为百姓的精神寄托与现实庇佑。


    可在当时士家大族眼中,这无异是在绝他们的根,所以,他们都不希望道教这个组织壮大,而后成为治世之学。


    但饶是如此,道教思想的诞生,仍是为了底层的劳苦百姓。


    可佛教的诞生呢?其思想本质,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当然,这是两教诞生之初的观念。


    随着佛教东渡,出现许多贤者,以至于中土佛教与佛教发源地的信仰论述,有了明显的差别。


    总结来说。


    不论中土佛教,只论两教发源地。


    中土道教治世救民的观念,比佛教发源地传播的佛教思想,要更为纯粹。


    当然,这只是张道之的想法。


    因为在这个世上,也有着很多佛教的信徒,他们认为,佛教的思想比道教更为深邃。


    这也是因为,道教思想基于先秦思想,而先秦百家争鸣时代,其本质在于何处?


    在于治民、强国,在于当世。


    道教也讲轮回,但没有佛教那般钻研太深,因为道教思想,还是希望,这一世的人过得可以更好一些。


    这一世的人,是道教眼里能看到的众生。


    ...


    张道之收回思绪。


    让他值得庆幸的是,若是按照儒家那句君子论迹不论心来讲。


    他无愧于承负,更无愧于自身。


    若将这种承负观念加持到阿茹娜身上。


    张道之相信,作为他弟子的阿茹娜,若在十年后,真能战胜苏赫德玛,也就是现任腾格里。


    那么,她一定能成为草原有史以来,最为伟大,最想追求世间太平的腾格里。


    是因为,张道之已经做给阿茹娜看了。


    身为中原天师的他,从来不会去分什么中原百姓、草原百姓。


    在他的眼里,百姓就是百姓,众生就是众生,本质上并无区别。


    他与额图根定下两地十年太平的约定,不仅仅是为了中原百姓做出考量,草原的的百姓,也不想打仗。


    这一切,都被阿茹娜看在眼里。


    若将来有朝一日,她站得位置足够高,那么,也会像张道之一样,作为一名异士,为两地太平贡献绵薄之力。


    包括身在妖域的桃夭,身为张道之开山大弟子的她,也会秉承张道之的观念。


    去为人与妖之间,寻找到一条和平共处之路。


    细细想来。


    桃夭亲眼目睹过张道之斩妖,也亲眼目睹过张道之将一只妖封神。


    更切身体会,身为天师的他,为了她自身这只妖,又做过怎样的事情。


    这一切的一切,她也看在了眼里。


    阿茹娜将来会为两地太平奔波忙碌,桃夭也会为人妖两族的安定而去努力奋斗。


    这就是承负的意义。


    将承负拆开,并且只用两个词汇,去形容承负观念的话。


    也就是传承与因果了。


    ...


    此去乌兰特部途中。


    张道之为了使阿茹娜将阿如罕的一身修为完美融合。


    特意用九阳针法协调她的经脉。


    “阿茹娜,此去乌兰特部,尚有六七日。”


    “在这段时日里,你要将阿如罕的修为全部继承、炼化,最好使你的筑基圆满无缺。”


    “但不管怎么说,那一身五气朝元境界的修为,都不属于你,所以,你需要靠自身,凝聚顶上三花。”


    “不然,筑基一境,便毫无意义。”


    万丈高楼,始于垒土。


    张道之这般警告她,也是不希望她因小失大。


    他这个天师,不能直接干预乌兰特部的事情。


    多半,还需要年仅十岁的阿茹娜独自去面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