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8章 孤身入燕云

作者:砂糖橘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


    以太行山脉为界,以北为‘山前七州’:


    幽、顺、莫、檀、蓟、涿、瀛。


    以西为‘山后九州’:


    新、妫、儒、武、蔚、应、寰、朔、云。


    大周太祖建国,改元太初。


    太初三年,太祖不顾群臣劝阻,亲率五十万精锐之师与一百五十万民夫北伐。


    史称——太初北伐。


    初始时,太祖连战连捷,收复朔、寰、云、应等州。


    然在幽州大战中,主力深入腹地,中敌军埋伏。


    最终,开国精锐之师损失殆尽。


    就连大周太祖,也身陷囹圄。


    申九千冒九死一生之险,救太祖于危难之际。


    此役过后。


    开国之兵损失殆尽,太祖皇帝一蹶不振,身体每况愈下。


    申九千奉命修建长城。


    就此,大周对北元战略,由攻转守。


    太祖晚年时,凭自身记忆,每日都要亲自绘画燕云十六州某些州域舆图。


    ......


    此时,雁门关。


    雁北军统帅,代州刺史,河东道节度使薛尧已赶来此地。


    雁门守将向他汇报此地战役。


    薛尧身边,站着一位年迈体弱的谋士,缓缓道:


    “我等不知雁门战役,应是北元萨满,用了某种可以遮蔽战机的秘术。”


    “雁门派出的守将,无法逃脱那种秘术,自然也就难将情报禀明大帅。”


    闻言,薛尧点了点头。


    他的样貌,看起来也就四十岁左右。


    古铜色皮肤,胡茬杂乱无章。


    身着红色披风,目光如星火,正在看着身前几位雁门守将,问道:


    “那名唤遂古者,当真只有二十来岁?”


    几名守将齐齐点头。


    见状,薛尧若有所思。


    他与身旁那位胡子花白的谋士,缓步走向雁门关城外。


    最终来到张道之一剑挥砍的界线前。


    薛尧看着眼前这道剑痕,缓缓蹲下身子,合上双目,伸出一手。


    即使已过去数日。


    但这道剑痕内,仍旧蕴藏着磅礴剑意与肃杀之气。


    良久,薛尧才睁开双目,站起身来,负手而立。


    老者轻声问道:“大帅可感觉到了什么?”


    薛尧直言道:“这缕剑气内蕴含的力量,乃是天道之力。”


    天道之力?


    闻此言,老者亦若有所思道:


    “道门中人...擅长用剑,年纪轻轻,思来想去,只有剑斩...”


    他没有再说下去。


    二人已然得知答案。


    薛尧沉声道:“他来此地,我等却一无所知。”


    “雁门逢遭此劫,我等也不知...”


    “这样不行。”


    老者微微颔首,“请大帅放心,今后,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薛尧道:“你率先返回代州,本帅在雁门过年。”


    老者好奇询问,“大帅可是要等那位?”


    薛尧点头,“如此人物,若能结识,对我等,有利无害。”


    老者皱眉道:“只是,世人都清楚,大帅是由申九千一手提拔上来,是他的门生故吏。”


    “而那位却斩了国师...若是大帅与其交好,只怕会使天下英雄小觑。”


    薛尧焉能不知此理?


    他摇了摇头,“如此,不全都是坏事。”


    如今。


    天下人都知道,在雁门关,有一位至强者,一剑灭甲千余众。


    但却不知,那位至强,在大战结束后,趁夜色出长城,西进河阴,北上应州。


    此州府,地势险要,北依龙首山,南控雁门关,有着‘两山夹一川’的险要格局。


    古往今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原王朝失去应州至今,已过五百载。


    城中已无汉人。


    若不是张道之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只怕,也绝难入此城中。


    他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伺机打探一下如今北元境内的异士组织与狼居胥山的情况。


    入城之后,所见种种,都让他大为惊诧。


    应州在草原势力手中长达五百载,这里的百姓,早就不知何为汉语。


    甚至就连孩童都能朗朗上口几句的唐诗宋词,在这里,都不得见。


    张道之去了一间酒楼,见这里也有些许汉人,不过都为商贾。


    虽说周与元之间经常战乱,但并不影响两国通商,这也是双方朝廷都默许的一件事。


    在战时,两国刀兵,不到万不得已,也绝不会挥向彼此的商贾。


    这事关利益、民生等。


    大周需要草原的战马,而草原也需要大周的铁器。


    除非是在国战爆发的情况下,双方统帅才会命令麾下将士,去肆无忌惮的掠夺对方商贾财富。


    雁门之战,使得燕云各州戒严,不准进出。


    所以,酒楼里的这些汉人商贾,也只能留在应州过年。


    张道之点了壶酒与几碟小菜,正吃得津津有味时。


    忽见一位说书先生登上高台,此人身着元服,谈吐也皆为草原声音。


    张道之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但是一些常年行走在元人境内的商贾,却能听得一清二楚,此刻,他们正议论着,


    “这厮在说,咱们先皇在世时,与元庭之间爆发的檀渊之战,说是咱们侵略了他们,他们的脱脱大将军,历经千难万险,才将咱们这帮人给赶出元人境内,护住的燕云十六州的太平。”


    “他娘的,往上数五百年,这些人的根,不都是一个‘汉’字?如今,他们倒是把根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谁让出了个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家伙,你从天下政要这块来说,是中原朝廷先对不住的燕云十六州。”


    “哼,一群数典忘祖的家伙!”


    “你少说些吧,这儿毕竟是他们的地盘!”


    “别说人家数典忘祖,这种事,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再说,五百年过去了,他们早就不是汉人,是元人了,他们为自个儿家国说话,有何错之理?”


    “说得对,他们从小学的是元人的文字,了解的,也是元人的历史,你现在一棒子下去,告诉他们,他们是元人,不就是要让他们推倒平生所学?搁你,你受得了?”


    “...”


    张道之听到这些声音,内心唏嘘不已。


    中原、草原,一脉相连。


    彼此间,早已在数千年来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中形成了集体。


    但是,如今干扰这个集体产生分裂的因素,不过是因为政治而已。


    与老百姓无关。


    无论是草原攻打雁门,还是中原攻打燕云十六州。


    受灾的,始终都是老百姓。


    五百年的岁月,足以改变太多人或事了。


    张道之吃饱喝足之后,便寻了几名常年行走在元人境内的汉人,询问有关狼居胥山的情况。


    草原很大,大到数千年来,有不少名臣武将带兵来此,深入草原腹地,最终迷了路。


    张道之很强,可这与迷不迷路无关。


    他想去狼居胥山,要么找一个当地人为向导,要么买来一张狼居胥山的地理舆图。


    只是,无论中原还是北元,舆图这东西,都不会轻易售卖。


    而来到北元的汉人商贾,其足迹,也顶多涉及到燕云十六州、上京城等地。


    至于草原腹地,那是一无所知。


    无奈之下,张道之只能寄希望于后者。


    他刚出了客栈。


    就见一名浑身脏兮兮的乞儿怀里抱着几个白花花的大馒头,在街道里横冲直撞。


    身后几名元人不停地大叫着:


    “贼!站住!”


    “死乞丐!”


    “...”


    张道之下意识看向那乞儿。


    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奇。


    因为他在第一眼看去时就知道,那乞儿竟是女扮男装。


    看来,无论是中原还是草原,在这个世道,都少不了靠沿街乞讨为生的乞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