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0章 暗流指向

作者:南沙的古源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皇城司秘勘房内,空气仿佛被韩似道进宫带来的那道旨意彻底冻结。暂停查案,移交一切!这无异于将即将咬住猎物喉咙的猎犬强行拖开,并将它侦缉已久的成果拱手让与旁人——而那“旁人”,很可能就是猎物本身或其豢养的鹰犬!


    赵明烛脸色铁青,指节捏得发白,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怒到了极点,却又被巨大的无力感所笼罩。皇权之下,宰相威势面前,即便是皇城司,也显得如此渺小。御史台与三法司中,韩似道的门生故吏不知凡几,案卷证物一旦移交,姜老汉的证词、冯四的尸体、那些染血的证物,还能剩下几分真实?


    陈砚秋的心也沉到了谷底,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危急关头,越不能自乱阵脚。他快速扫视屋内——姜老汉惊恐失措,崔月隐面色凝重,薛冰蟾默然不语,一众皇城司逻卒则面面相觑,士气低落。


    “赵兄,”陈砚秋压低声音,语气急促却坚定,“旨意已下,明面抗拒不得。但‘移交’需要时间,需要清点文书,需要程序!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赵明烛猛地抬头看向他,眼中血丝未退,却燃起一丝绝境中的厉芒:“你的意思是?”


    “暗渡陈仓!”陈砚秋目光锐利,“关键人证姜老汉,绝不能交出!立刻秘密转移,由绝对可靠的兄弟护送,藏匿到墨娘子或任何韩似道绝对想不到的地方!冯四的尸体,崔太医,能否……做出一些看起来自然病故,或无甚价值的假象?至于证物,”他看向那些诗牌碎片、毒物样本、“明”字邪经,“我们需要迅速制作副本,或者……将最关键的部分替换、隐匿下来!”


    这是欺君!是抗旨!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赵明烛只犹豫了一瞬,便重重点头:“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就这么办!”他眼中闪过决绝,“韩老贼欲置我等于死地,岂能坐以待毙!”


    皇城司这台庞大的机器,在赵明烛的强行驱动下,再次高速却隐秘地运转起来。心腹逻卒立刻行动,给姜老汉换上杂役衣物,趁着移交旨意尚未正式送达、人员混乱之际,将其混入一队外出采买的队伍中,悄然从后门带走,消失在汴京错综复杂的街巷深处。


    崔月隐则立刻对冯四的尸体进行处理,利用药物使其呈现出更明显的瘴疠病故特征,并巧妙掩盖了某些可能暴露死前讯问痕迹的细节。


    薛冰蟾与陈砚秋则快速筛选证物。那根毒针、少许阎罗籽粉末、诗牌上的机关核心部件、以及那本看似不起眼却可能至关重要的“明”字邪经被小心地取下,以赝品或类似物替换。真正的核心证物被装入一个不起眼的旧书箱,由陈砚秋亲自携带,准备另寻安全之处藏匿。


    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


    就在他们刚刚完成这些紧急处置,气息未定之时,御史台与刑部组成的联合接收官员便已带着谕旨,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皇城司门口。为首的是御史中丞邓文原,乃是韩似道的坚定追随者,面色倨傲,手持敕令。


    “赵干办,奉旨接管琼林宴一案所有相关卷宗、证物及一干人犯,请即刻移交吧!”邓文原声音冷淡,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赵明烛强压怒火,上前周旋:“邓中丞,旨意刚到,司内案牍繁多,清点尚需时间,不如……”


    “不必了!”邓文原粗暴地打断,“本官自带书吏,现场清点接收!赵干办只需将一应物品人犯交出即可,莫非还想抗旨不成?”他身后带来的书吏和衙役立刻上前,一副就要强行入库搜查的架势。


    形势剑拔弩张。赵明烛手下兵士下意识地握紧了刀柄,双方对峙,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


    陈砚秋见状,心知硬抗绝非良策,反而会授人以柄。他上前一步,挡在赵明烛身前,对邓文原拱手道:“邓中丞息怒,赵干办绝非此意。只是此案关系重大,证物繁多且琐碎,仓促之间恐有疏漏。既然中丞奉旨而来,皇城司自当配合。请中丞与诸位大人稍坐片刻,我等待命书吏这就将已整理好的部分案卷证物先行取出,供中丞过目清点。其余未及整理之物,还需些许时间,望中丞体谅。”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示了服从,又合情合理地要求了时间,避免了立刻的全面冲突。


    邓文原狐疑地打量了陈砚秋一番,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但陈砚秋面色平静,眼神坦然。邓文原哼了一声,终究不好做得太过难看,便道:“那就快些!休要拖延!人犯呢?那个岭南来的冯四,还有光禄寺的小吏王三,都需一并提走!”


    “冯四?”陈砚秋面露“憾色”,“回中丞,那冯四身染岭南恶瘴,病情沉重,方才……已然不治身亡了。尸身尚在停厝,仵作正在查验死因。王三……此前也已意外身亡,卷宗中皆有记录。”他早已将相关记录做了“完善”。


    邓文原眉头紧皱,显然不信如此巧合,但又无法立刻证伪,只得冷声道:“死了?哼,倒是便宜了他们!尸身也要一并移交!所有卷宗,一丝一毫都不能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是自然。”陈砚秋躬身应道,暗中对赵明烛使了个眼色。


    赵明烛会意,立刻吩咐手下:“没听到吗?快去将已整理好的卷宗证物抬出来!请邓中丞清点!”他特意强调了“已整理好的”。


    一场看似配合,实则暗藏机锋的移交工作,在一种极其微妙和紧张的气氛中开始了。皇城司的书吏抬出一箱箱看似齐全的卷宗和证物,邓文原带来的书吏则埋头仔细清点核对。赵明烛和陈砚秋陪在一旁,心中却紧绷着弦,时刻担心被看出破绽。


    趁着邓文原注意力被大量文书吸引的间隙,陈砚秋抱着那个藏有核心证物的旧书箱,悄然后退,试图从侧门离开。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出侧门的瞬间,一个阴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陈承事郎,这是要去往何处啊?”


    陈砚秋身形一僵,缓缓回头,只见邓文原不知何时已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正死死盯住他手中的书箱。


    “哦,邓中丞,”陈砚秋强自镇定,“下官想起还有些关于本案的私人笔记和参考书籍,放在此处恐与官家卷宗混淆,正欲拿去值房归置。”他拍了拍书箱,“皆是些寻常书籍。”


    邓文原却一步步走近,脸上带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陈承事郎勤于王事,连私人笔记都与案件相关,实属难得。既然如此,不如也一并拿出来,或许对案情也有参考价值呢?本官一并清点了罢。”他伸出手,就要去碰那书箱。


    陈砚秋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箱中之物若被发现,抗旨隐匿证物的罪名立刻坐实,顷刻间就是灭顶之灾!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皇城司大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喧哗声,一名内侍尖利的声音高呼:“圣人口谕!传皇城司干办赵明烛、承事郎陈砚秋,即刻入宫觐见!”


    这一声高呼,如同按下了暂停键,瞬间打破了勘房内紧张的对峙。


    邓文原伸出的手僵在半空,脸上闪过一丝错愕和惊疑。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赵明烛与陈砚秋也是心中一惊,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与警惕。这个时候入宫,是福是祸?


    但无论如何,这道口谕暂时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陈砚秋立刻趁机后退一步,将书箱看似自然地放在身旁的案几上,对着邓文原拱手道:“邓中丞,陛下召见,不敢延误。这些私人书籍,待下官回来再行处置。移交之事,还请中丞稍候,或与赵干办副手接洽。”他语气从容,仿佛那箱中真是无关紧要之物。


    邓文原目光阴鸷地在陈砚秋和那书箱上来回扫视,又看了看门外宣旨的内侍,终究不敢在明面上阻拦陛下召见,只得冷哼一声,收回手:“既是陛下召见,尔等速去!但移交之事,一刻不得延误!”


    赵明烛与陈砚秋不敢怠慢,立刻整理衣冠,随着宣旨内侍快步走出皇城司,乘上宫中准备的马车,朝着皇城方向疾驰而去。


    马车颠簸,两人心中却是波涛汹涌。陛下突然召见,是因为韩似道的告状?还是另有缘由?等待他们的,是雷霆震怒,还是……一线转机?


    陈砚秋回头望去,皇城司的大门渐渐远去,邓文原的身影依旧站在门口,目光似乎穿透车帘,死死盯着他们离开的方向。


    他知道,危机只是暂时缓解。那暗流汹涌的漩涡中心,已然从皇城司,转向了那座帝国最至高无上的宫殿。而他们手中所能依仗的,只剩下那些拼死保下来的、零碎却致命的线索,以及或许尚存一丝公理的帝王之心。


    所有的指向,最终都汇聚于紫宸殿。一场更为凶险的博弈,已然展开。


    喜欢不第河山请大家收藏:()不第河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