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诬陷!
李观月不是傻子。
可眼前的场面……
“大殿下!”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方禄之排开人群,大步走到陆承乾面前,深深一揖,“大殿下明鉴,曦尧姑娘绝不可能下毒,她素来仁善,绝不是伤害无辜孩童之辈,此事十分蹊跷,还请大殿下彻查!”
陆承乾看着突然出现的方禄之,视线在方禄之与苏曦尧的身上转了一圈,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双眼微微眯起,“方公子,你倒是关心郡王府上的表姑娘,只是这证据……”
他话音未落——
“郡王府的东西,何时需要别人来查了?”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书斋门口传来。
所有人,顿时噤声。
那书斋大门被猛地推开,一道凛然的身影大步走了进来。
正是李知行。
他一身墨色长袍,玉带束腰,眼神扫过混乱的厅堂,最终落在陆承乾的身上,唇角勾起一抹嗤笑。
“秦十三不过去郡王府里请了我一趟的功夫,大皇子便已经人证物证俱全,要定我郡王府的罪了?”
“孤这是……”大皇子才要解释,却见李知行对着面色惨白的苏曦尧招了招手。
“曦尧,过来。”
苏曦尧眼神微闪,被李观月拉着,走到了李知行的身后。
李知行唇角轻勾,目光重新落回到陆承乾的身上,“这点心,的确是我让秦十三送来的,至于毒……”
他微微一顿,目光再度扫过全场,“在来之前,我已经让秦十三去查了,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敢在我郡王府的东西上动手脚,玩这种下三滥的把戏。”
京兆府公堂之上,气氛凝重。
府尹钟程宁坐在堂上,额头冷汗岑岑。
堂下,中毒孩童的亲属仍在跪地哭诉,矛头依旧直指郡王府和苏曦尧。
“大人!您要为我们做主啊!”一个妇人抱着虚弱的女儿,哭喊道,“不管他们是什么,这点心都是郡王府送来的!证据确凿,求大人严惩凶手!”
“对!严惩凶手!”
“郡王府仗势欺人!草菅人命!”
人群中,那几个格外激愤的声音,瞬间吸引了李知行的注意。
果然是有备而来——
陆承乾适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钟大人,此案涉及无辜孩童,更牵扯郡王府清誉,务必……秉公执法。”
分明是话里有话。
李知行坐在堂下,“钟大人,这’鬼见愁’的来源,我已经派人去查了。”
陆承乾眼神微闪,接话,“哦?刚刚李大人便这么说了,现在不妨告诉大家,李大人查到了什么,也好让这些苦主们安心。”
他话音刚落——
“报——”一声高喝从堂外传来!
秦十三走进公堂。
他的身后,两名侍卫押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汉子一起进来。
“公子!人犯带到!”秦十三对着李知行抱拳行礼,随即转向陆承乾和京兆府尹,“大皇子,钟大人,这就是那位下毒之人。”
满堂哗然。
“说,到底怎么回事!”钟程宁可算是找到了一个切入口,赶紧开始审讯。
那汉子吓得浑身哆嗦,看了一眼秦十三手中寒光闪闪的佩剑,又看了看堂上端坐的大皇子,眼神惊恐,似乎是犹豫了一番,最后哑声道,“是……是有人给了小人一大笔银子,让小人在苏姑娘的位置上,给那些点心偷偷撒些毒粉,小人……小人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毒啊!小人……小人只是贪财!”
“何人指使!”钟程宁惊堂木一拍!
“是……是……”那汉子眼神飘忽,忽得,他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是他!那个穿灰布衫的!他……他给的钱!还……还给了小人毒药!”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个穿着不起眼灰布衫的中年男子,脸色瞬间惨白,猛地转身就想跑!
“拿下!”
秦十三厉喝一声,早有准备的侍卫瞬间扑上去,将那名灰衣男子死死按倒在地。
“冤枉!冤枉啊!我不认识他!他血口喷人!”灰衣男子挣扎嘶喊。
秦十三上前一步,从灰衣男子怀中搜出一个小瓷瓶。
一边候着的大夫上前查验,脸色凝重,“大人,此瓶中残留粉末,正是’鬼见愁’。”
证据确凿!
灰衣男子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陆承乾放在扶手上的手指微微收紧,目光转向京兆府尹,“钟大人,既然人证物证俱在,此案……可以了结了吧。”
钟程宁如蒙大赦,连连点头,“是是是!案情已明!来人,将这两个贼人……”
“且慢。”李观月突然开口,打断了府尹的话,“虽然下毒之人是查到了,可这幕后主使之人尚未查出,到底是谁与我郡王府有私怨,想出这般阴毒的法子来害我郡王府?”
这话,虽然是对着在场之人说的。
但李观月的视线却是落在陆承乾的身上。
陆承乾见状,直接站起身,目光扫过堂内的灰衣男子,“既然二小姐认为这灰衣人不过是个小卒,幕后真凶是冲着郡王府去的,那么此事事关重大,恐非京兆尹府所能决断,孤当奏请父皇,由父皇圣裁!”
听到此处,李知行瞬间皱眉。
御书房内,气氛更为凝重。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已经听几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了一遍。
李知行、陆承乾、京兆府尹钟程宁等人,悉数跪在殿中。
“知行,你怎么看?”
李知行抬起头,目光锐利,“皇上,此案看似线索全无,但是’鬼见愁’唯有北洲城才有,想要带到京城,除非是军中或是边关行商。且先前有人混迹在普通百姓中煽动民愤,这些人行迹鬼祟,训练有素,绝非普通人。”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秦十三已经去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他话锋一转,目光若有似无得扫过一旁的陆承乾,“幕后之人,不仅视人命如草芥,更想让郡王府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还请皇上明察秋毫,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