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锦初来到御书房时,永和帝刚批完一摞奏折,正揉着眉心休息。
见到女儿,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初儿来了,可是为了你那‘美食嘉年华’的事?谢卿前几日也跟朕提过了,想法不错,与民同乐,彰显盛世气象。”
齐锦初行过礼,神色却不见轻松:“父皇明鉴,儿臣前来,另有要事禀报,关乎京城安危。”
心知女儿不会无的放矢,永和帝闻言,坐直了身子,神色严肃起来:“哦?细细说来。”
齐锦初将夜枭探查到的关于“黑巫教”可能潜入京城,以及他们暗中收集阴邪之物,可能策划大规模破坏行动的情报,择要禀明。
她刻意略去了消息来源的具体细节,只强调是“听风楼”偶然发现的可疑迹象。
永和帝越听脸色越沉,尤其是听到可能涉及大型诅咒或范围性蛊毒攻击时,帝王的多疑与警惕被彻底激发。
南疆的麻烦,真是没完没了!
“此事当真?”永和帝的声音带着寒意。
“儿臣不敢妄言,虽无十足证据,但种种迹象吻合,宁可信其有。”齐锦初恳切道,“尤其是过年期间,就算不办‘美食嘉年华’也是人流密集,若被歹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永和帝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齐锦初:“初儿,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取消嘉年华?”
“不可。”齐锦初断然否定,“嘉年华消息已放出,民心期待,若贸然取消,反而易打草惊蛇。儿臣以为,不如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永和帝剑眉微调,问道:“哦?如何引蛇出洞?”
“对方若真想动手,嘉年华无疑是最佳时机。我们便外松内紧,表面上一切如常,甚至营造出更热烈的节日气氛,暗地里则布下天罗地网。”齐锦初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请父皇下旨,明面上由卫大人的京兆府和萧将军的京畿大营负责嘉年华外围安保和日常秩序,显示朝廷重视。暗地里,儿臣会让夜枭和墨白协助。”
“我们可以故意露出一些‘破绽’,比如在场地规划时,留出几个易于潜伏又便于监控的区域,作为陷阱。同时,让墨白提前在关键位置布下反制蛊毒的药物,只要他们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永和帝听着女儿的谋划,眼中闪过赞赏。
可惜昭阳是女儿身,这份胆识和谋略,远超同龄人,甚至不逊于一些朝中老臣。
他思索良久,缓缓点头:“准奏。朕会下密旨给萧卿和卫卿,让他们各自配合于你。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调动,务必要将这群魑魅魍魉,一网打尽!”
“儿臣遵旨!”齐锦初心中一定,有了父皇的全力支持,她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离开御书房前,永和帝又嘱咐道:“年关宫宴在即,莫要让这些腌臜事扰了喜庆。”
“儿臣明白。”
有了永和帝的尚方宝剑,齐锦初立刻行动起来。
她召来夜枭、墨白和云舒,传达了永和帝的旨意,并详细部署了“引蛇出洞”的计划。
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新年嘉年华,悄然张开。
腊月二十三,小年。
宫中也在皇后沈清漪带领下,举行了祭灶等仪式,年味愈发浓郁。
但齐锦初这些知情人心中,却都绷紧了一根弦。
一年一度的除夕宫宴并不是在除夕那天举办,而是定在腊月二十八晚上。
这是每年最重要的皇家宴会,场面宏大,环节繁琐,也是最容易出事的场合。
有了上次南疆使团的前车之鉴,除了萧屹,齐锦初也对此次宫宴的安保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
她亲自参与了安保方案的制定,与萧屹、夜枭、墨白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
从食材采购、烹饪流程到人员筛查、场地布置,再到应急预案,务求滴水不漏。
腊月二十八这日,皇宫内外张灯结彩,洋溢着浓厚的年节气氛。
这次宫宴还是在太极殿举行,规模比中秋宫宴和招待使臣更为盛大。
后宫嫔妃、皇室宗亲、文武百官、有爵位的勋贵及其家眷,齐聚一堂。
永和帝和沈清漪相携出席,帝后和睦,接受着群臣的朝拜和祝福。
卷卷也被乳母抱出来露了个面,穿着大红锦袄,像个福娃娃,引得群臣夸赞。
齐锦初依旧坐在御座下首显眼的位置,穿着一身绯色宫装,娇艳明媚。
她的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与旁边的周德妃等轻声聊天,笑语晏晏。
只是,她的眼角余光,却依旧不着痕迹地扫视着全场,尤其是永昌侯林家的席位,以及几个与西南边境或南疆贸易有关的官员所在区域。
永昌侯林罡今晚显得格外低调,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相邻的几位勋贵饮酒闲聊。
看起来貌似很正常!
酒过三巡,群臣献礼后,气氛愈加热烈。
这时,礼部尚书方祈川出列,夸起由昭阳公主提议并主导的“京城美食嘉年华”将于大年初一至初十举行,届时皇城东广场将汇聚百家美食与百戏杂耍,与万民同乐共庆新春,彰显陛下仁德与盛世繁华。
此事筹备多日,其实百官基本上没有不知道的。
但是方祈川这个老狐狸,选在这个时候提起来,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纷纷赞扬公主殿下仁心巧思。
然而,永昌侯林罡却在此刻缓缓起身,语气看似恭敬却一脸担忧:“陛下,公主殿下此议的确是惠及百姓的善举。然,这嘉年华期间人流汇聚,鱼龙混杂,安保事宜……不知京兆府和京畿大营是否已准备万全?稍有差池,恐损及天家威严及京城安定。”
这话听起来像是关心,实则是在给齐锦初上眼药,暗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齐锦初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永昌侯爷多虑了。萧将军和卫大人早已制定周详预案,安保力量充足。更何况,本宫相信,在父皇治下,四海升平,京城更是首善之地,哪有那么多宵小敢在天子脚下作乱?侯爷莫非是知道些什么风声?”
她巧妙地把问题抛了回去,暗示永昌侯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