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楼”的名气越来越大,早已超脱了普通茶馆的范畴。
接连爆火的话本子,文人雅集,让它成为了京城信息交汇的一个重要节点。
夜枭也因此忙得脚不沾地,情报网络的搭建,人员的筛选吸纳,信息的整理分析......
虽说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但也耗费了无数心血。
这日,他难得主动求见齐锦初,娃娃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愁容。
“主子,”夜枭的声音也跟云舒差不多了,累得沙哑,“‘听风楼’话本子的存稿,快要说完了。”
“嗯?”齐锦初正对着新送来的“花想容”账本傻乐,一时没反应过来,“说完了就让说书先生们再讲讲之前的嘛,《霸道丞相》和《冷面将军》不是挺受欢迎的?”
夜枭眼尖,早就瞄到了账册上那可观的金额,暗自撇嘴,不就是银子吗?
眼看齐锦初只顾着钻钱眼里,根本没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夜枭忍不住提高声音:
“主子,再好的故事,连讲三个月,听众也会腻的。”
“啊?哦哦。”
齐锦初终于回神。
夜枭娃娃脸都垮了,无奈道,“属下近来的精力,实在无法再分身创作新的话本子了。”
他之前为了维持“听风楼”的热度,以“听风楼主”的神秘身份硬是点灯熬夜地挤时间写完了《铁血丹心》,虽说那个故事让原本就是江湖中人的他也十分喜欢。
但是,如今这么多情报工作,他实在是分身乏术!
哎,太有才华也是一种麻烦!
齐锦初这才放下账本,摸了摸下巴。
这确实是个问题!
“听风楼”的表面繁荣离不开新奇有趣的话本吸引客流,从而掩护情报活动。
“唔......不能断更,断更会掉粉的......”她嘀咕着现代词汇,眼珠一转,忽然打了个响指,“有了!”
她兴奋地站起身:“我们不写话本了,我们让客人自己来‘演’话本!”
夜枭一愣,娃娃脸上一片茫然:“客人自己演?”
“没错!”齐锦初兴奋得杏仁眼闪闪发光,开始用夜枭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现代那个风靡一时的“剧本杀”!
“我们可以挑选一个精彩的案子,比如大理寺的什么比较有名的案子,或者新编一个也行。”
“准备好详细的背景故事,每一个人物的说明,案子的线索,然后邀请客人来,每人自己挑选扮演一个角色,根据线索去找证据,讨论,推理,最后找出真凶破案!”
夜枭是个极聪明的人,跟着齐锦初也有一段时间了,熟悉她说话的风格,立马就抓住了关键:“主子你的意思是,将情报混在这些‘线索’和客人的介绍里传递?让客人在玩乐中,不知不觉为我们完成信息的拼接和扩散?”
“聪明!”齐锦初赞赏地用力拍了拍夜枭的肩膀,“你看,这玩意儿新奇又费脑子,那些闲得发慌的贵族子弟肯定喜欢!我们可以把价格订高一些,不同的本子不同的价钱,每次限定人数,保证他们抢破头!”
“没错,没错!”
夜枭瞬间支棱起来,娃娃脸上神采奕奕,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番!
齐锦初又给他讲了几个房间如何布置,如何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至于案子,她根本不用担心,相信以夜枭的能力,大理寺那些陈年旧案,悬案等等,都不在话下!
果然,没多久“听风楼·破案现场”低调地发了帖子,邀请了几个老客参加。
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这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很快风靡了整个京城的纨绔圈和才子圈,“听风楼”又一次一席难求!
为了抢到一个角色,这些公子哥儿们一掷千金,甚至托关系走门路。
他们在“听风楼”精心布置的场景里搜证、争论、扮演角色,玩得不亦乐乎。
而夜枭安排的人手则混在其中,引导讨论,观察记录,轻松地将需要传递的信息碎片化地融入游戏,又从玩家们天马行空的“脑洞”中获取灵感和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
“听风楼”再次成为京城热议的焦点,日进斗金的同时,情报网络的运转也变得更加隐蔽和高效。
然而,树大招风!
昭阳公主名下产业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每日赚的银钱如流水般涌入昭阳宫的小金库,终于引来了朝堂上的非议。
这日早朝,一位以迂腐(划掉),耿直闻名的御史,手持笏板,出列躬身,声音洪亮:“启奏陛下,臣黄文基要弹劾昭阳公主!”
“弹劾公主?”永和帝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眉头一皱:“昭阳久居深宫,有何可弹劾之处?”
“回陛下!”御史一脸正气,“昭阳公主殿下身为金枝玉叶,不循闺训,不思研读《女则》《女戒》,反而经营商铺,与民争利!其名下‘蜜初坊’、‘花想容’、‘听风楼’等,时常引发百姓热议。且使得京城其他糕点铺、脂粉铺、茶馆生意凋零,此非皇家公主应为之事!长此以往,恐损陛下圣明,寒了天下商民之心!臣恳请陛下,下旨责令公主殿下关闭所有商铺,安心居于宫内!”
此言一出,其他几位御史纷纷附和。
永和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不久前才因为女儿解决了边关军饷的大难题而欣慰不已,转眼就有人来指责他的女儿“与民争利”?
“荒谬!”永和帝一拍龙椅,怒声道,“昭阳开店,一未强买强卖,二未巧取豪夺,全凭新奇点子与货真价实吸引客人,何来‘与民争利’之说?诸位大人的家眷经营铺子的不少,怎不见有人上奏‘与民争利’?难道就因为昭阳是公主,便不能开几个铺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此事休要再提!”
那黄御史却梗着脖子,坚持道:“启奏陛下,公主殿下享天下之养,本不该......”
“陛下,臣以为,黄御史此言差矣。”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御史的话。
众人望去,竟是丞相谢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