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日,天高云淡。
人大校园里的梧桐树,叶子已染上浅浅的金黄。
平日里上课的时候,秦教授秦怀远住在大学分配的职工家属楼,一日三餐也多在食堂解决。
家属楼是红砖砌成的筒子楼,狭小拥挤。
秦师母本名王秀菊,地道的农民出身,不喜欢拘束,城里住不惯,大部分时间住在昌平乡下张各庄村里带院子的平房。
院子里开了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还养了几只鸡。
秦教授平反到大学任教后,老两口就是这个生活状态,时间长了倒也习惯。
每到周末,只要系里没事,秦教授会骑上二八大杠赶回村里。
陆南星早在大三实习的时候,心中就盘算着一个计划:提前进行毕业实习。
按部就班等到最后一学期,对她而言,有些浪费时间。
大四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清晨六点刚过,陆南星就醒了。
她习惯性地早起,洗漱后,在院中打了套太极,活动活动筋骨。
“南星,你这还挺像模像样的!”宁三嫂端着早餐走出厨房,笑着在一旁打趣。
待陆南星停下动作,她继续道:“饭好了,快来吃!”
“来了,”陆南星走到院子石桌前,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碗小米粥、两个肉包子、一碟酱黄瓜,还有一个煮鸡蛋。
陆南星很快吃完,放下碗筷,走到厨房门口。
“三嫂,”她对正忙碌着的宁三嫂说:“我今天去我师傅家,中午就不在家吃了。”
宁三嫂闻声,用围裙擦了擦手,从厨房探出身来:“行,我知道了。”
陆南星点点头,转身回了自己住的正房。
没一会儿,她双手提满了用麻绳捆扎好的山货走出:牛皮纸包着的蘑菇、木耳、黄花菜......,用麻绳捆得结实实实。
宁三嫂从厨房窗户瞥见,赶忙小跑出来,不由分说地从陆南星手里接过大半。
她一边接过牛皮纸包,一边心疼地念叨:“哎哟,又拿这么多,秦教授他们就老两口,哪儿吃得完......”
陆南星腾出手,快走两步,推开院门:“都是些不值钱的山货,给师傅师母尝尝鲜。”
门外,停着一辆半新的拉达轿车,她用钥匙熟练地打开后备箱,宁三嫂将手里的山货放了进去。
小飞虎摇着尾巴兴奋地追在陆南星脚边打转,湿漉漉的鼻子蹭着她的裤腿,嘴里发出“呜呜”声。
陆南星俯下身,揉了揉小飞虎毛茸茸的脑袋:“听话,今天不能带你,我去办正事。”
小飞虎似乎听懂了,摇动的尾巴停了下来,仰着头,黑亮的大眼睛里满是委屈。
陆南星别开眼:“撒娇也没用!”
宁三嫂赶紧上前拉住小飞虎:“你先走,我看着它呢!”
陆南星直起身,摇了摇头:“不急,还有几张皮子没拿呢!”
“在哪?我去拿!”宁三嫂说着就要往回走。
“在我屋里柜上,”陆南星说着,跟上宁三嫂一起返回屋里,边走边说,“一起吧,你不知道具体是哪几张。”
二人取了几张鞣制好的兔皮和狗獾皮。
前阵子于西西托人捎给她的,用来做褥子或是护膝,既暖和又防潮。
还有两张漂亮的狐狸皮,陆南星打算留下自己做围脖。
将皮子放进后备箱,陆南星拍了拍手上的灰,对宁三嫂摆摆手:“走了!”
话落,她利落地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座。
“路上开车当心!”宁三嫂拉着小飞虎叮嘱。
陆南星启动车子缓缓驶出胡同,隐隐还能听到小飞虎不甘心地“汪汪”声,她嘴角不自觉地翘起。
车子拐上大路,陆南星加速朝郊区驶去。
路两边,杨树挺拔的矗立着。
田野里,玉米秆开始变得枯黄。
陆南星摇下车窗,微风吹进,她舒服地眯起眼睛。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驶入张各庄村。
村里的土路不算宽敞,路两旁是高低错落的平房。
将车停秦教授家门口。
陆南星开门下车,整了整身上的红色运动装,抬手叩响虚掩的院门。
“门没关,谁呀?直接进来!”里面很快传出一个爽朗的女声。
陆南星应了一声,推门而入。
秦师母王秀菊正弯着腰,手里拿着个小竹篮,在院子东边的菜地里摘豆角。
“师母,忙着呢?”陆南星笑着走近,语气熟稔。
秦师母闻声直起身,用手背捶了捶后腰,看到是陆南星,脸上立刻绽开笑容:“是南星啊!我说听着声音耳熟。”
她虽年近五十,早年间的辛苦劳作让她看起来略显沧桑,但眼神清亮,精神头十足。
陆南星环顾小院,菜地畦垄整齐,茄子、辣椒、小葱长势喜人,墙根下还种着几棵月季,收拾得井井有条。。
她由衷地称赞:“师母,这小院看着就舒心,打理得可真好,家里吃的喝的啥都不缺了。”
秦师母笑着摆摆手:“嗨,瞎弄的,闲着也是闲着。”
“找你师傅吧?你等一会。村尾老赵家的大小子后天办喜事,非要请你师傅去给写几个大红喜字和帖子、对联......你师傅拗不过,一早就被请去了。”
说着,她抬头看了看天色,“估摸着也快回来了。”
陆南星附和着夸赞:“那新人真有福气,我师傅那一手颜体字,浑厚大气!称得上是‘墨宝’了。”
秦师母又弯腰摘了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拔了几个辣椒,顺手又拔了一把小葱放进篮子里:“今儿个中午就在这儿吃。”
“那敢情好,”陆南星也不客气,笑呵呵地:“你就是赶我,我也不走!馋你这手艺好久啦!”
说着,她自然地跟着秦师母走到屋前压水井边,接过井把,开始压水。
秦师母就着水开始清洗刚摘的菜。
二人一边忙活,一边闲聊。
“刚好你来了,要不然过两天我也得捎信让你来一趟。”秦师母想起一事:“你去年教我弄的那个小的塑料大棚,哎呦,可真是太好了!冬天里都能吃上新鲜的绿叶菜,村里人见了没有不眼热的。好几户人家想弄呢!”
“现在不是已经把土地分给各家了嘛,村委觉得冬天种菜销路肯定不错,就想着响应号召带领村民致富,就是......”
她叹了口气,面露难色:“就是这塑料膜,托了不少人打听,实在是搞不到,有钱也没地方买。”
她抬眼,眼含期待:“南星,你门路广,能弄到不?”
陆南星停下压水的动作,沉吟片刻:“师母,现在这类资源紧缺,你去年问我,我还真没辙。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蔬菜大棚技术成熟了,我有个朋友正在筹备开一家专门生产农用塑料膜的厂子,地址都选好了,手续也批得差不多了。但是吧......”
她话锋一转,“从建厂到投产,再到产品生产出来,怎么也得几个月。今年冬天能不能赶上,还真不好说。”
“这样啊,”秦师母点头:“没事没事,我就是帮大伙儿问问,有这么个信儿就成。”
陆南星又压满一桶水:“师母,我觉得像是这类物资采购,运费可不便宜,量小的话运一次不合适。”
想了想,她建议:“可以以生产队或者村里的名义,写个申请,走集体采购,这样除了价格方面......符合规定也更稳妥些。”
“你说的在理!”秦师母连连点头,“回头我就跟村长他们说说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