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7章 高士廉值得信任!

作者:昨日即今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新建的庭院带着木料与漆料的淡淡余味,月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清辉。


    两道人影,融入月色,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恪所居小院的月洞门外。


    正是李崇义与房遗直。


    白日里益州的景象,尤其是百姓十足的精气神,还有那支迎接李恪的部队,让他们大为震惊。


    当王府内的那扬会议结束后,知晓的那一切如同重锤狠狠地砸在他们心头。


    开皇卫!


    墨家工坊!


    一旦暴露,恐怕连陛下都忍不住心动!


    “小三。”


    李崇义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没睡就赶紧出来,找你有事!”


    房遗直沉默地站在他身侧,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黑暗的角落,仿佛在确认是否有无形的眼睛。


    “吱呀!”


    院门无声地开了一条缝。


    李恪披着一件宽松的常服,倚在门框上,脸上并无睡意,只有一丝被打扰的无奈,“就知道你俩憋不住,进来吧。”


    小院不大,陈设简单,一张石桌,几个石凳。


    李恪随意坐下,示意两人也坐。


    房遗直没坐,他站在月光下,眉头紧锁,开门见山道:“小三,益州太惊人了,无论是墨家工坊,还是开皇卫都不该是一位藩王掌握的力量!如此根基,如此实力,一旦被朝廷知晓......”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寒意,“轻则削爵夺权,贬为庶民,终生囚禁于宗正寺高墙之内!重则...恐有杀身之祸,牵连无数!”


    李崇义虽未开口,但眼中的凝重与房遗直一般无二。


    他补充道:“小三,申国公身份特殊,既是皇后娘娘的舅父,又是陛下心腹忠臣,当初在玄武门立下了大功。你手上的东西全部暴露在他眼前,若是传信长安......”


    后面的话不言而喻,一位皇子,而且还是李恪这样拥有两朝血脉的皇子,拥有这样一股力量,所为何事?


    谋反的罪名一旦安在李恪头上,无人能救!


    这绝非杞人忧天,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危机!


    李恪听完后,脸上不见丝毫紧张,反而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目光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深邃。


    他慢悠悠道:“你们担心的无非就是三件事,第一,我到底想干嘛,第二,舅姥爷到底会不会把益州的消息传入长安,第三就是益州的力量暴露后引来猜忌,导致杀身之祸,对吧?”


    李崇义和房遗直点头。


    “好,那我就告诉你们。”


    李恪笑道:“第一个问题,我没有与大哥争夺太子之位,甚至是推翻我老爹的统治,重建旧朝的天大野心。我呢,就想做个逍遥王爷,你们都知道,我也不会害了你们。”


    李崇义与房遗直对视一眼,这个话,他们信,指望这家伙处理朝政,还不如让他斗鸡遛狗来得痛快些。


    “第二,舅姥爷不是被贬出长安,而是我与他心照不宣的一步棋,目的,就是让他来保住益州这份基业。”


    李恪的声音平淡,但是说出的话却石破天惊!


    “什么?”


    李崇义和房遗直同时愕然,难以置信。


    李恪的目光扫过二人,继续道:“原因,稍后给你们说,第三益州目前不会暴露在我老爹眼里,除了,益州本身具备的力量之外,还有舅姥爷的助力。”


    他微微一笑,“益州是我的退路,同时也是给我大哥准备的势力,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对抗我老爹,而是为了在某些关键时刻,保住我大哥。”


    “承乾?”


    李崇义更懵了。


    李恪站起身,走到院中那株新移栽的桂花树下,仰头望着被枝叶切割的月光,思绪仿佛飘回了数年前那个风声鹤唳的夜晚。


    “还记得玄武门事变之前吗?”


    李恪的声音带着一丝追忆,“当时,风雨欲来,整座长安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会被点燃。我老爹和大伯之间,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然而,我老爹手中可用之兵,不过区区八百人。”


    他转过身,月光照亮他半边脸庞,平淡道:“八百人,对抗东宫六率,甚至是整个长安的防卫力量,风险太大了,大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那时,我找到了舅姥爷。”


    李恪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穿越者特有的笃定,“我将我的一些推测告诉了他,依照他们的计划,恐怕胜算不足三成,但是,若是以我的计划进行,至少有六成把握成事!”


    房遗直惊呼一声,“绝无可能,申国公怎么会信你?”


    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事,那时候的李恪才多大?


    八岁,还是九岁?


    高士廉这种能培养出长孙无忌的老狐狸,怎么会听一个总角稚童的话?


    “信不信重要吗?那时候,死马当活马医,哪怕只是增加一成胜算,也敢试一试!”


    李恪的手指在空中用力一点,“我告诉舅姥爷,破局的关键不在宫内,而在宫外。大伯在长安经营多年,城外必有后手,一旦消息传出来,定然有援军驰援玄武门,内外夹击,我老爹那八百人,顷刻间便会化为齑粉!”


    “所以你是让申国公去......”


    房遗直脑中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


    李恪露出一个赞赏的目光,“没错,我让舅姥爷去和那些桀骜不驯、悍不畏死的重犯、死囚谈了笔生意,许诺他们,只要听从号令,事后不仅赦免其罪,更赐予钱财田地,许其新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房遗直喃喃自语。


    高士廉当时担任雍州治中,本就掌握长安部分司法刑狱,他出面,根本没有人会怀疑,而那群死囚、要犯本就是该死之人,有一线生机,足够他们拼命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一支奇兵,哪怕人不多,但是悍不畏死,凶性更盛,拦下隐太子的后手,拖延一段时间,自然不在话下。


    “有意思,原来当时申国公带领死囚出现,竟然是你的主意。”


    李崇义震惊道。


    “有意思?”


    李恪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笑容,“只是有意思?不用想都知道那是一扬惨烈无比的遭遇战!那些死囚为了活命能有多疯狂?硬生生拖住了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援军!没有他们拼死阻拦,我老爹他们想要彻底解决大伯和三叔谈何容易!”


    李恪叹息一声,“那拨死囚,最后十不存一,也算...死得其所。”


    “他们本就是死囚,给了他们生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何必介怀。”


    李崇义以为李恪是妇人之仁,觉得那些死囚是因他而死。


    殊不知,李恪并没有这种想法,只是感慨罢了,这拨奇兵乃至死都不知道完成了怎样的壮举,而史书,注定只是一笔带过。


    房遗直则彻底傻了,万万没想到那时候的李恪已经参与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事中,而且,他还是关键的幕后推手!


    “正是此役的成功,舅姥爷才真正相信了我。”


    李恪的声音恢复了平静,“我又推敲了一些事,让他自己做抉择,也就有了后面你们看到的一切。”


    他的目光扫过两人,带着几分看透世事的淡然,“人生在世,总有所求,有人贪财,有人图名,还有人为了子孙后裔日夜奔波。”


    “舅姥爷所图甚大,他想要大唐长盛不衰,他想要青史留名,他想要母后、舅舅们有个安稳的后盾,他想为大哥提供一份强力的保障,他想要渤海高氏与世长存......这些都没问题,我能做到,那么舅姥爷又该付出什么?”


    李恪轻笑一声,“自污名声,急流勇退,远离长安来到益州,就是他的选择!他就是我与长安之间,那道最坚固的屏障,有他在,可以遮挡来自长安的窥探,同时,他也能深入了解益州的动向,一旦我有二心,他手中的东西足以让我老爹对我痛下杀手。”


    明白了,明白了。


    所以,高士廉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制衡,只要他与李恪之间的平衡不被打破,那么他在益州就绝对值得信任!


    而李恪又怎么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长孙无忌对待李恪的态度,长安勋贵子弟哪有不知晓的?


    李恪背后握着这么一股力量,一直没有对他出手,究其原因,还是在皇后娘娘身上。


    只要他还敬重皇后娘娘,对渤海高氏保留一份善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那么高士廉会比李恪更想稳定这种平衡。


    原因无他,高士廉所图甚大!


    小院内一片死寂。


    只有夜风吹过新栽桂树的沙沙声,和远处不知名小虫的微弱鸣叫。


    李崇义与房遗直僵在原地,明白这深层的关系后,只觉得一股巨大的洪流挟裹着震撼、后怕、难以置信,猛烈地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李恪胆大包天,竟然敢暗中参与玄武门事变,若是高士廉不信他或是将他的话转给陛下,无论结果如何,他只会被彻底按死在长安,不得半分动弹。


    高士廉的气魄与担当令人惊骇!


    以他国舅之尊、开国元勋之功、陛下心腹之重,竟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宰辅之位,自污声名,远赴边陲,只为了一些推测,替李恪守住益州这份基业!


    这份胸襟,这份眼光,这份近乎殉道者的决绝......让人心折!


    “行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回去睡觉,明天开始,有你们忙的!”


    李恪挥挥手,脸上又恢复了那种懒洋洋的神情,脸上带着几分嫌弃,开始逐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