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59章 上天惩罚,洪水之患

作者:昆吾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算是大旱过去了,水量充足,但在水洗煤技术没有突破之前,朕也不想出现大量的水洗煤,原因你们很清楚!”


    众人点了点头。


    洗过煤的水在排放之后导致水质浑浊、透明度下降,时间长了整条河都没有生物存在;其次会污染洗地下水,很多水洗煤的地方百姓都出现了一些怪病;


    反正问题很多,若是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可用的水会越来越少。


    所以,在洗过煤的水没有可回收或者说将里面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的时候,绝对不能出现大规模洗煤。


    “第二个问题,如果由朝廷下旨,全国百姓或者说城中百姓都必须使用煤炭呢?你们觉得煤炭的供应量还够吗?”


    此话一出,众人都瞬间惊了,皆是诧异的看向皇帝。


    他们想不通皇帝为什么要朝廷下旨。


    用不用煤这是百姓自己的选择,历朝历代也从来没有一种民生的东西是由朝廷直接下诏书管控的。


    但很快皇帝就给了他们答案。


    “朕登基这几年西北巡视、亲征辽东、南巡江浙以及视察中南横穿湖广,沿途所过之处,视线中的几乎所有山丘都是一片黄褐色,为什么?


    因为山上的树木等等都被砍伐当做柴火烧掉了,以至于山上都是光秃秃的。


    你们或许会说几千年下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黄河、淮河等河流屡屡泛滥,河中泥沙怎么清理都清理不掉?


    有没有想过河中的泥沙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在战国到秦之前黄河是清的,而秦之后黄河就变浑浊了?


    《汉书·沟洫志》记载: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这是东汉年间的记载,也是史书上首次记载黄河变黄,记住,这里并没有说是黄河。


    因为黄河日益浑浊,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首次将黄河作为固定名称使用。


    到了我大明一朝后,黄河中的泥沙已经达到了历年之最。”


    众人陷入沉思之中,对皇帝所说的事儿似乎有些明白,但又隔着一层纱布一般。


    “抛开黄河、淮河等,我们再想想整个华夏历史上发生的山体崩塌和泥石流事件,具体多少朕不清楚,但我大明一朝记载的,每年都有那么三五十次。


    朕说的还是大型的,一些小型的还未记载在县志之中,如果算上估计至少每年数百起之多。


    而历史上最大的有六次,一是汉初甘肃舟曲一带山崩,唐贞元三年陕西长安附近终南山滑坡,埋没村落,贞元十九年,四川嶲州(西昌)山崩,压死百余人。


    宋元符二年,陕西汉中,山裂,水涌出,坏民庐舍。


    成化二十一年,云南东川,矿区暴雨后,山石崩坠,埋民居千余。


    三是嘉靖三十五年,陕西华县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滑坡,死亡约八十三万人。


    造成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原由有很多,诸如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的地质条件、坡度和坡向的地形地貌、降雨和河流侵蚀的水文作用、地震和火山等,


    除此之外就是人为因素,诸如工程建设破坏、滥伐森林和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导致山体松动等等。


    地质等自然因素我们无法控制,但人为因素总能控制吧。


    如果你们去翻看子战国到大明一朝黄河变黄的规律就会发现,战国到西汉的农业开发是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个时期铁器普及、耕地扩张。


    到了唐宋时期,人口快速增加,耕地压力增加,于是黄土高原大规模垦荒,森林砍伐加剧。


    到了大明一朝,人口比之唐宋增加的不是一点半点,沿河两岸的垦荒再次加剧。


    大量的垦荒和砍伐,让水土加剧流失,在大雨的冲击之下流入了黄河等河流,以及发生泥石流。


    其二,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植被破坏除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频繁发生外,还有加剧了气候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


    例如丝绸之路,那些绿洲的消失和缩小,导致水位在快速的下降;


    再例如你们去过深山老林就会发现,那里面时不时就会下上一扬雨,一天能可能下个七八扬都正常,而且深山老林也很少出现坍塌、滑坡等。


    再和黄土高原沿河两岸以及矿区、砍伐严重的山地相比,这就是很明显的区别,也足以证明了森林砍伐造成的严重后果。”


    说到这里,崇祯端起茶杯慢慢的喝着,留给众人思索的时间。


    众人也的确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们这些人都是从最底层做起来的,对皇帝所说的这些自然是知道的,但并没有仔细去分析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现在听皇帝这么一说,他们立刻就下意识的相信了皇帝所说。


    其实吧,别说是他们了,历史的治河书籍中都没有记载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哪怕是宋应星和徐光启这两位技术大牛都没有搞明白。


    众人心中泛起一种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如今大范围的大旱就是人为造成的,这是上天对人类无限制砍伐的惩罚。


    但这话他们只能想想,可不敢在这个扬合说出来。


    好一会儿后,范景文沉声道:“陛下,您的意思想让煤炭取代柴火,减少树木的砍伐,进而减少泥沙进入黄河淮河,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对,但这只是第一步!”


    崇祯点了点头:“除减少树木砍伐外,朕还想将黄河中游两侧十里内、以及泾河、渭河、无定河等支流三五里内除了渡口等地的百姓全部迁走。


    然后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只要恢复了植被就能固住更多的泥沙,减少进入河道之中,从源头上治理黄河。”


    嘶……


    群臣纷纷倒吸了口凉气,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他们知道皇帝在憋个大的,但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夸张的想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