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四章 谈判

作者:君子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下午,金融中心顶层,私人会所。


    苏正鸿坐在真皮沙发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目光审视着推门而入的少年。


    陈默穿着简单的黑色衬衫,身形挺拔,眼神却沉稳得不像个高中生。


    他微微一笑,礼貌而不卑不亢:“苏叔叔,冒昧前来打扰,还请见谅。”


    苏正鸿没有任何回应,只是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坐下,语气带着几分讥讽:“小小年纪,手段倒是挺老练。”


    陈默神色不变,坦然落座。


    “利用我女儿接近我,这招玩得不错。”苏正鸿冷笑,“说吧,你接近明月,到底图什么?”


    陈默没有急着辩解,而是轻轻放下手中的文件袋,语气平静:“苏总,这叫合理利用人脉。”


    苏正鸿眉头一挑。


    “如果我真想利用明月,就不会直接来找您谈合作。”陈默直视他的眼睛,“我大可以继续通过她迂回试探,但那样效率太低。”


    苏正鸿眯起眼。


    这小子......越来越有意思了......


    陈默没有废话,直接递上那份商业计划书。


    “我今天来,是来拉投资的。”


    苏正鸿接过,随手翻开,起初只是漫不经心地扫了几眼,但很快,他的目光顿住了。


    短视频社交平台。


    算法推荐机制。


    数字经济生态链。


    这些概念,在2014年,几乎没人真正重视。


    苏正鸿缓缓合上文件,眼神锐利:“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当然。”陈默微笑,“现在的互联网,还是图文时代,但很快,短视频将成为主流。”


    “凭什么?”


    “苏总,您作为商人没听过这样一句话吗?”


    陈默语气笃定:“所谓的市场,是需要有人来引导的。”


    苏正鸿闻言一怔,目光仅仅盯着他,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动摇,但陈默的眼神始终沉稳如渊。


    这小子,哪来的自信?


    “苏总,您应该比谁都清楚,商业的本质就是抢占先机。”陈默缓缓道,“现在布局,未来就是行业龙头。”


    苏正鸿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年轻人,野心不小。”


    “没有野心,怎么配和您谈合作?”


    苏正鸿终于正眼看他:“你凭什么认为我会投资你?”


    “因为您比任何人都需要新的筹码。”


    陈默这句话,让苏正鸿的眼神骤然一冷。


    这小子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他怎么知道苏家在内斗的?


    苏正鸿这几年虽然渐渐在苏家站稳脚跟,但家族内部仍有不少反对声音。


    他需要新的业绩,需要更大的话语权。


    而陈默,似乎看透了他的处境。


    “苏总,您投资我,我给您一个全新的商业帝国。”陈默语气平静,却字字如刀,“这笔买卖,您不亏。”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苏正鸿忽然笑了,这次不再是讥讽,而是带着几分欣赏:“陈默,你确实让我意外。”


    “谢谢。”


    “但光靠一张嘴,可说服不了我。”


    陈默早有准备,从手机里调出一份数据模型:“这是市场预测和初期运营方案,您可以看看。”


    苏正鸿接过,越看,眼神越深。


    这份计划,太成熟了。


    成熟得不像一个高中生能写出来的东西。


    整本商业计划书并非空谈,而是基于对2014年互联网市场的深刻洞察。


    当时,国内社交平台仍以微博、微信为主,内容形式以图文为核心,短视频领域仅有美拍、秒拍等早期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陈默敏锐地捕捉到几个关键点:


    2014年是中国4G商用元年,网速提升将极大降低短视频的传播门槛。


    年轻一代对碎片化娱乐的需求激增,传统图文已无法满足。


    而且这时候今日头条已初步验证了算法分发的可行性,但尚未应用于短视频领域。


    陈默在计划书中明确提出:“未来的社交娱乐,将是15秒的黄金时代。”


    里面还写有详实的数据模型,展示了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增长曲线、广告变现潜力,以及未来三年内可能达到的估值——百亿级市场。


    苏正鸿起初对“烧钱换市场”的策略持怀疑态度,但陈默用三个核心论点说服了他:


    低成本获客:通过“用户补贴+网红孵化”快速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单用户成本控制在行业最低水平。


    生态闭环:不仅做内容平台,同时布局MCN机构、直播电商、广告联盟,形成自给自足的商业生态。


    技术护城河:自主研发推荐算法,确保内容分发的精准度远超竞品。


    抖音在2016年才成立。


    “如果我们现在起步,至少有18个月的时间窗口。”


    陈默用这句话直击苏正鸿的软肋——抢占先机就是最大的商业规则。


    面对苏正鸿对风险的顾虑,陈默抛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是对赌协议:若三年内平台日活未突破500万,陈默个人股权将无偿转让20%给苏正鸿。


    其次Pre-IPO阶段引入腾讯或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确保苏正鸿可随时套现。


    最后再借助苏氏集团的线下零售网络,为平台商家提供供应链支持,实现“流量-变现”的短链路。


    “您投资的不只是一个APP,而是一张通往下一代互联网的门票。”


    陈默当场演示了产品原型:


    单列全屏沉浸式浏览,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内置“挑战赛”“合拍”等社交裂变功能。


    初期聚焦二三线城市,避开与微博、微信在一线市场的直接竞争。


    最后,沉默使出了杀手锏:


    “苏总,您控股35%,但投票权委托给我——您坐享收益,我来承担压力。”


    这一安排既给了苏正鸿安全感,又保留了陈默的战略自由度。


    “你到底是谁?”苏正鸿终于问出这个问题。


    陈默微微一笑:“一个能帮您赚大钱的人。”


    半小时后,苏正鸿合上文件,缓缓吐出一口气。


    “你需要多少资金?”


    陈默知道,自己赢了。


    “第一期,五千万。”


    苏正鸿挑眉:“胃口不小。”


    “比起未来的回报,这只是零头。”


    苏正鸿盯着他,忽然笑了:“好,我给你这笔钱。”


    “但我有条件。”


    陈默点头:“您说。”


    “我要控股51%。”


    陈默摇头:“最多30%。”


    “40%。”


    “35%,这是我的底线。若您还是没办法接受,那我只能去找别人了,我相信会有人感兴趣的。”


    苏正鸿眯起眼,忽然觉得有趣。


    这小子,连讨价还价都像个老狐狸。


    “成交。”


    ......


    离开会所时,天色已暗。


    陈默站在高楼之下,抬头望向星空,嘴角微扬。


    这场博弈,从进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而现在,是他陈默赢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