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8章 这梁子是结下了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弥漫的白雾渐渐散去,露出李里正煞白的脸和惊恐未定的眼神,他脸上沾着石灰粉,衣服也湿了。


    他看着地上还在嗤嗤作响的石灰浆,又对上宋老头那凌厉的目光,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好…好!算你们狠!”李里正色厉内荏地指着宋家人,声音都在发颤,“你们等着!这事没完!张癞子!李二狗!扶…扶我走!”


    他挣扎着想站起来,腿却软得像面条,张癞子也吓破了胆,和李二狗一起,连拖带拽地把魂不附体的李里正架了起来。


    三人跌跌撞撞,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宋家院子,仿佛后面有鬼在追。


    看着他们连滚爬爬消失的背影,院子里紧绷的气氛骤然一松,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都惊出了一层冷汗。


    苏明华腿一软,扶住了灶台,赵氏拍着胸口直念“阿弥陀佛”。


    孩子们从大人身后探出头,小脸上满是不屑,觉得三人弱爆了。


    “墨玉!我的大功臣!”宋安沐欢呼一声,冲过去想把墙头的黑猫抱下来。


    墨玉却轻盈地一跃,避开了她的手,跳到更高的断墙处,优雅地舔着爪子,仿佛刚才那惊天动地的一击跟它毫无关系。


    “哼,区区小事,也值得大惊小怪?脏死了,本喵要去洗洗。”它说完后迈着猫步,施施然的走开了。


    危机暂时解除。


    锅里的米饭焖得正好,咸菜腊肉炒菜的香气依旧诱人。


    宋老头走到院子中央,看着那缕笔直上升的炊烟,又看看糊好的墙,再想想刚才三人惊恐逃窜的样子,布满皱纹的脸上却没有多少轻松。


    “都进去吃饭吧。”宋老头招呼大家,声音带着疲惫后的沙哑。


    一家人围坐在新灶旁,默默地吃着这顿来之不易的早食,饭菜很香,新灶的火力让米饭粒粒分明,炒的菜更是下饭。


    但气氛却有些沉闷。


    宋老头扒拉着碗里的饭,他放下碗,目光扫过众人,表情显得凝重:“刚才的事是墨玉大人有办法,暂时吓住了李里正那起子小人,但你们记住,这梁子,咱们是结死了!李里正丢了这么大的脸,绝不会善罢甘休,以后他不敢明着来硬的,背地里的阴招,怕是少不了!”


    众人心头一凛,刚刚放松的心情又提了起来。


    “咱们的脚跟,只是刚沾了点地皮,离站稳还远着呢!”宋老头沉声道,“墙是糊好了,灶是垒成了,但这院子还是破的,门也没有,经不起人惦记,往后,你们的眼睛都放亮点!那新泥巴光糊墙还不够,大家再琢磨琢磨能不能弄点别的用处?比如做点砖坯把院子围起来。”


    “还有,”他最后看向那缕炊烟,“饭要一口口吃,家要一点点垒,都打起精神来!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有墨玉大人护佑,有手有脚肯干活,这太平村,咱就待定了!吃饭!”


    “是!”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透着一股被逼到墙角后反弹的韧劲儿。


    他们捧起碗,继续吃饭。


    炊烟依旧袅袅,带着一份面对未知风雨的决心,飘向湛蓝的天空。


    李里正被“石灰惊雷”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跑走了,宋家院子总算安静了下来。


    可这短暂的平静底下,是暗流涌动,谁都知道,那老狐狸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轻拿轻放。


    宋老头心里跟明镜似的,与其坐等人家找上门,不如趁这空档,把自家的篱笆扎得更牢靠些。


    他把全家男人叫到了刚刚糊得结实平整的西墙根下,指着那豁牙漏齿,只剩残垣断壁的院墙。


    “咱们的墙是糊住了,能遮风挡雨了,可这院子没遮没拦的,跟大敞院有啥两样?这不行!咱得把这院墙也给垒起来,就用那糊墙的泥巴,做些土坯砖围上!”


    目标钉死了,全家像上足了发条行动起来,宋金秋和宋青阳抄起麻袋和锄头,趁着薄雾未散,一溜烟钻进了后山洼地。


    两人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几趟下来,院子的角落就堆起了一座深褐色的小土山,散发着湿润的土腥气。


    宋瑞峰蹲在黏土堆旁,用上次还没用完的大半桶细腻的熟石灰膏,混上新挖的黏土,再拌入切得碎碎的干草筋末子,加水调和。


    挖土回来的宋金秋连汗都顾不上擦,光着膀子就加入了和泥的队伍。


    沉重的木棍在他手里翻搅,粘稠的三合泥浆被反复捶打揉捏,渐渐变得油光发亮,筋道十足。


    真正的核心在宋安沐那边。


    她早用破木板钉好了几个方方正正的模子,此刻正蹲在泥堆旁,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抓起一大团和好的三合泥,用力摔打进模子里。


    小木板刮过,泥面瞬间平整。


    她屏住呼吸,手腕轻巧地一提,一块棱角分明,草筋均匀分布的土坯砖便脱胎而出,稳稳立在泥地上。


    “泥要摔实!草筋搅匀!脱模轻点手!”她一边动作不停,一边不忘提醒来帮忙的人。


    他们将这些湿漉漉的泥方块搬到清理干净的地面上,每一块都排列整齐,让晨风慢慢带走水分。


    宋安宇拿着炭笔和小本子,像个严谨的账房先生,认真的记录着每一块土坯的诞生。


    另外三个小娃也跟着玩泥巴,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主打一个各干各的,互不干扰。


    墨玉慢慢地踱了过来,在刚脱模的湿土坯砖之间优雅地穿梭,油亮的黑毛在晨光下泛着缎子般的光泽。


    它伸出爪子,在一块土坯上按了一下,留下个清晰的梅花印。


    “这泥巴块方头方脑的,比那破墙看着顺眼些,留个本喵的印记”,它爪子又按了按另一块:“这块心是虚的,泥没填满,干了准裂开。”


    宋安沐凑近一看,果然那块泥料填得有点松,赶紧返工。


    陈三罐在旁边看得直咂舌,对墨玉的火眼金睛佩服得五体投地。


    刚忙活开,院门口就传来窸窣的动静,王婆探进头来,身后还跟着一个拄着拐棍,脸色蜡黄的老妇人。


    是村里的钱婆子。


    “苏老哥在吗?”王婆的声音带着点局促。


    苏老头放下切草筋的柴刀,迎了上去:“王老嫂子?可是有什么事?”


    钱婆子咳了两声,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哼哼:“苏老哥,听王婆说你懂点草药门道,我这老寒腿,还有这腰每日都疼得钻心剜骨,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能麻烦你给瞧瞧不?”


    她眼睛里满是卑微的期盼,又怕被拒绝,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快进来坐!”苏老头连忙招呼,把两人让到一块干净的石头上,宋家人好奇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看过来。


    苏老头仔细问了钱婆子的症状,听她说遇冷就钻心疼,酸麻得抬不起腿,又看了看她白腻的舌苔,在简易的平面石头上搭了下脉。


    “老嫂子,你这是风寒湿气钻了筋骨,痹住了,叫痹症。”苏老头转身从随身小药篓里拿出祛风散寒的草药,又添了点活血通络的辅料,用一块干净的旧布仔细包好,递给钱婆子。


    “这些拿回去,三碗水熬成一碗,早晚热热地喝下去,另外…”他又拿出些捣烂的新鲜草药泥,“这个晚上睡觉前敷在疼得最凶的地方,用布包严实了,先试试看能不能松快些。”


    钱婆子捧着那包草药,双手抖得很厉害:“这…这…太谢谢你了!这得…多少钱?”


    苏老头摆摆手:“都是山里采的,不值多少钱,你先用着,感觉松快点了再说,别的甭提。”


    他没打包票,只是说先试试,就这样钱婆子还是激动的千恩万谢,然后颤颤巍巍的被王婆搀扶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