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7章 流动菜摊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三罐推着板车,望着远处巍峨的城墙忍不住感叹:“乖乖,这城墙比咱们县衙还高!上头还插着旗子呢!”


    柳文渊摇着折扇:“荆州自古繁华地,商贾云集。”


    “对,这荆州城可是南北要道。”宋瑞峰笑着点头,目光扫过城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好可以在这里赚点路费。”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氏一眼,慢条斯理地补充道:“毕竟咱们空间里那些菜啊,要是再不卖出去,怕是连下脚的地儿都没了。”


    赵氏听完后,立刻心虚地别过脸去,假装对路边一棵平平无奇的树产生了浓厚兴趣,嘴里还说着:“哎呀…这树长得可真别致...”


    “奶奶种菜简直是种魔怔了。”宋安宇小声跟姐姐嘀咕。


    宋安沐忍俊不禁:“可不是,连墨玉都抱怨说菜多得没地方下脚了。”


    走在前头的苏明华听到姐弟俩的对话,抿嘴笑道:“你们奶奶也是好心,想让咱们有多点吃的。”


    旁边推着另一辆板车的宋青阳听了,忍不住说道:“大嫂说得对,就是娘这好心的有点过了头。”


    两个小家伙早就按捺不住,从板车上跳下来你追我赶,被宋金秋一声喝住:“两个皮猴子,给我回来!撞着人可怎么好!”


    随着人流缓缓前行,一行人终于挪到了城门前,守城士兵简单查验了路引和行李后,就放他们进去了。


    一进城,扑面而来的繁华景象让众人看花了眼,他们找了家干净实惠的悦来客栈住下。


    “掌柜的,打听一下,城里的集市在哪里?”宋瑞峰一边登记一边问道。


    留着山羊胡的掌柜笑眯眯地回答:“从这儿往西走两条街就是。”


    安顿下来后,一家人躲在客房里,悄悄从空间往外倒腾要卖的蔬菜,水灵灵的茄子、翠绿的豆角、鲜嫩的白菜等。


    不一会儿就堆满了半个房间。


    “哎呦我的天!”苏老头看着满屋子的菜直摇头,“这么多得卖到猴年马月去?”


    孙氏温声开口道:“苏大伯您别急,咱们这菜水灵着呢,保管一会儿就能卖完。”


    一家人兴冲冲地来到西市,交了摊位费后,他们刚把水灵灵的蔬菜摆出来,就引来不少人围观。


    “这萝卜真水灵!”


    “白菜看着就鲜嫩!”


    “怎么卖的?给我称两斤!”


    就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五个本地摊主气势汹汹地围了过来,为首的胖子一脚踹翻了他们的菜筐:“外乡佬,谁准你们在这儿抢生意的?”


    宋金秋撸起袖子就要上前理论,被宋瑞峰死死拽住胳膊。


    “几位大哥,”宋瑞峰陪着笑脸,“我们初来乍到,不懂规矩。”


    “少废话!”旁边一个瘦高个唾沫横飞,“这条街的菜摊都是我们兄弟的,识相的就赶紧滚蛋!”


    赵氏气得浑身发抖:“这集市又不是你们家开的!”


    胖子阴笑着抓起一把青菜,当众碾碎:“再啰嗦,信不信我把你们的菜全毁了?”


    就在双方推搡之际,一队巡逻的官兵闻声赶来,混乱中,陈三罐腰间的布袋被人群给撞掉。


    只听啪嗒一声,布袋掉落在地,系带松散,药包被人踩的稀巴烂,一股刺鼻的黄色粉末随风飘散。


    “啊!什么东西?”


    “我的眼睛!”


    “呸呸呸!”


    看热闹的人群像炸开的马蜂窝,推搡着四散奔逃,菜筐被踢翻,摊位被撞倒,叫骂声、哭喊声混作一团,


    宋家人趁机收拾起没被毁掉的蔬菜,在混乱中悄悄撤离,几个摊主揉着通红的眼睛,在原地打转。


    官兵们大声呵斥着维持秩序,却怎么也找不到始作俑者,街角处,一个脏兮兮的布袋静静躺着。


    回到客栈时,众人还惊魂未定,宋安沐拍着胸口直喘气:“吓死我了,还以为要被抓去见官呢!”


    陈三罐不好意思地掏出一个药包:“还好掉的是这个,是一些胡椒粉掺了姜黄粉,最多让人打几个喷嚏。”


    宋老头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抄起烟袋锅就要往陈三罐头上敲:“你这混小子!早跟你说这些毒啊药的要收好,怎的还能出这种岔子!”


    烟袋锅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陈三罐缩着脖子直躲。


    “还好那些人不晓得是咱们弄的,”宋老头继续骂道,烟袋锅敲得梆梆响,“要是害得全家被抓去吃牢饭,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


    赵氏也在一旁帮腔:“就是!你这惹祸精,也亏得不是要人命的毒!”


    陈三罐抱着脑袋讨饶:“老爷子息怒!我这不是没料到会撞掉嘛,那药包平时都系得死死的。”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数落陈三罐时,宋安宇拉了拉父亲的衣袖:“爹,咱们的菜还卖不卖了?”


    “卖!当然要卖!”宋瑞峰露出狡黠的笑容,“不过咱们得换个法子,既然不能摆摊,那就走街串巷地卖。”


    然后荆州城的大街小巷里,出现了一支奇特的流动菜摊。


    宋金秋挑着担子走在前头,扁担两头挂着竹篮,扯着嗓子吆喝。


    “新鲜水灵的蔬菜咯!”


    “青菜不新鲜不要钱!”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他的大嗓门引来不少路人侧目,有个挎着菜篮的大娘拦下他,捏了捏篮子里的菜,惊讶道:“这才九月,你家秋菜就长这么水灵了?”


    宋金秋得意地挺起胸膛:“那是,咱家有祖传的种菜秘方!”


    另一边,赵氏带着三个媳妇,臂弯上挎着精致的竹篮,专门往大户人家的后门凑。


    苏明华最是机灵,见到厨娘就亲热地喊那人姐姐,三言两语就把人哄得眉开眼笑。


    “这位姐姐,您摸摸这茄子,是不是嫩得能掐出水来!”


    “您看看这白菜,只要烫一下就能吃,甜滋滋的!”


    最绝的要数陈三罐,他穿了一身半旧的青色长衫,打眼一瞧倒有几分读书人的模样。


    他专挑那些讲究的茶楼酒肆,把白菜说成是玉田良种,萝卜称作参汤补品,还说得头头是道。


    “这位公子您看,这白菜帮子雪白如玉,叶片翠似翡翠,乃是北方玉田县的良种。”他煞有介事地介绍着,“用高汤一煨,那叫一个鲜甜爽口。”


    几个路过的书生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其中一位蓝衣公子仔细端详着菜筐:“听你这么一说,这菜看着确实与众不同,不知这萝卜又有何讲究?”


    陈三罐立刻来了精神,拿起一根长相极好的萝卜:“这萝卜甘甜多汁,冬日里炖汤最是滋补。”


    他压着声音小声道:“不瞒您说,城南李员外家的小少爷,前些日子食欲不振,就是吃了这个才开胃的。”


    陈三罐这番说辞既不失体面,又不会太过夸张惹人怀疑,就连路过的柳文渊听了,都忍不住点头暗赞:“三罐兄这番说辞,倒是深得中庸之道。”


    宋家两姐弟则带着堂弟堂妹找茶楼的酒肆进行推销,白露抱着一个菜心,奶声奶气地问:“叔叔要买菜吗?我家的菜可好吃啦!”


    这么一下午,蔬菜不仅卖了大半,还收获了不少趣事。


    柳文渊本想给人算命赚外快,结果反被个老赌棍忽悠,把卖菜的钱都输光了。


    宋老头跟个街头卖艺的老头较上劲,非要跟人家比试劈砖,结果把人家吃饭的家伙给劈断了,只好买下他全部蔬菜作为赔偿。


    傍晚众人回到客栈,围坐在一起数铜板,吴氏笑得合不拢嘴:“早知道这么卖更有意思,咱还摆什么摊啊!”


    夜深人静时,宋安沐抱着墨玉在窗前乘凉,黑猫乖巧地趴着被顺毛。


    第二天他们如法炮制,不仅卖完了剩下的菜,还接到了几家酒楼长期供货的意向,醉仙楼的掌柜甚至追到客栈,非要跟他们签订长期契约。


    离开荆州时,一家人的钱袋比来时鼓了不少。


    板车上看似没有多少东西,实则空间里装满了新添置的米面粮油和布料针线。


    宋金秋哼着小曲推车,宋老头叼着新买的烟袋,女眷们讨论着下一站的风景如何,一家人继续向南进发。


    路上,宋安宇问姐姐:“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开创了新零售模式?”


    宋安沐深以为然:“在古代搞地推,咱们可能是头一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