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5章 神勇收辽东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公元667年九月,李绩攻克高句丽边境重镇新城,并命庞同善、高侃镇守。


    泉男建率兵奇袭新城,妄图夺回这座战略要地。


    薛仁贵闻讯,及时领兵支援,击败高丽军,斩首数百人。


    而后,高侃进攻金山失利,遭受到高句丽军追击。


    薛仁贵再次领兵支援,从高句丽军侧翼进攻,成功将其断成两段,分而击之,斩首五万余人。


    乘胜追击至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占领包括南苏在内的三座城池!


    公元668年,薛仁贵率领三千人进攻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今吉林四平)


    这时,他的部将都在以兵力过少劝说他暂停进攻,等到其他队伍援军抵达也不迟。


    但薛仁贵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即使是三千人,只要运用得当,能比之三万人!


    于是率军出征!】


    高句丽。


    “狂妄!”


    看到薛仁贵如此狂悖,渊盖苏文怒道。


    三千人就敢进攻扶余?


    你真把自己手下的士兵当成关羽、张飞那般万人敌了?


    真是大言不惭!


    本将军就看看你这次如何名声扫地!


    唐朝,贞观时期。


    “三千人?三千就三千!我大唐将士无不以一当十!”李世民自信满满。


    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吗?能与我大唐天兵抗衡?


    “就是!一个弹丸小国而已,陛下,给臣一万兵马,臣一年就能把它平掉!”尉迟敬德附和一句。


    “一万兵马?一年?”程咬金鄙视的看了一眼尉迟敬德。


    “陛下俺老程只要五千兵马,半年平掉高句丽!”


    “你!!!我只要三千,三个月就能平掉!”


    “......”


    看到两人又开始抬杠,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


    三千?三个月?


    你俩比朕还能吹牛逼!


    府上的牛都是被你俩吹死的吧?


    【镇守在扶余城中的高句丽将士,在看到只有攻过来的三千唐军时,心里高兴坏了。


    这可是名震天下,横扫诸国的大唐军队!


    如果他们在这里把这三千唐军击败,岂不是名扬天下?


    想到这里,高句丽士兵迫不及待出城迎战。


    领兵在前的薛仁贵看到出城迎战高句丽军微微皱眉。


    这简直狂妄!


    没看到我们这里有足足三千大唐军士!


    你们还敢出城迎战?


    真是没挨过打!


    两军相互冲锋,战成一团。


    战斗一开始,高句丽军就发现有些不对劲。


    这三千唐军为什么气势这么足?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们的人数占优势呢!


    没等他多想,一名身穿白袍的将领手持一杆方天画戟向他杀去。


    挡在他前面的高句丽军士如同秋天枯黄的野草一般被其轻松收割!


    战斗发生没多久,胜利的平衡向唐军倾斜。


    三千唐军在薛仁贵的带领下只进不退,杀的高句丽军丧胆而逃。


    此战斩首一万余人,攻克扶余城。


    唐军威名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望风而降!】


    高句丽。


    渊盖苏文:“......”


    这...只能说是唐军太强...不是他们高句丽军太弱!


    对!


    毕竟唐军是横扫西域、大漠诸国的无敌军队,更有历史排名第六的猛将率领......


    一定是这样的!


    他不停在心里安慰自己。


    可是这样的战绩,怎么看都觉得丢人啊!!!!


    你特么的让本将军怎么圆回来!


    唐朝,贞观时期。


    “该当如此!”李世民轻飘飘说了一句。


    以少胜多?这不是很正常吗?


    对于大唐来说,一次性派出‘万’以上的兵马,那就是冲着灭国去的。


    攻取城池什么的,几千兵马就够了!


    东汉末年。


    “好家伙,现在当猛将的标准都这么高了吗?”张飞嘟囔一句。


    三千对数万,优势在我?


    这对吗?


    不仅能打赢,还能斩首一万多人!


    本以为俺老张也能上个猛将的排名,现在越看越觉得不可能了!


    ......


    “嘶~”曹操倒吸一口凉气。


    他有一种感觉,从第六名的薛仁贵开始,后面的猛将会一个比一个恐怖!


    看来他手下的许褚典韦两位蘸酱无缘榜单了。


    ......


    “这战绩?还算不错!”吕布评价道。


    当年他带着几十人将拥兵近两万多人的黑山军冲的稀巴烂。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行军,与李绩会师于平壤。


    同年九月,一名僧人打开平壤城门,引唐军进城,一举擒获泉南建。


    至此,雄霸辽东两个王朝的高句丽,灭亡!】


    隋朝,大业年间。


    “哦?高句丽被灭亡了?”


    无力回天的杨广索性也不努力了,让那些反贼去打吧,打个头破血流!


    他自己最后这几天一直在洛阳行宫整日饮酒作乐。


    如今看到让自己损兵折将的高句丽灭亡,他心中莫名生起一丝愉悦。


    不管怎么说,这个半农耕半游牧,对中原威胁最大的王朝终于覆灭了!


    至于是大隋灭的,还是大唐灭的?


    无所谓!


    北宋,东京。


    “如果高句丽不灭亡,它会是中原王朝最难对付的国家!”赵匡胤说道。


    半游牧半农耕,给它时间发育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也是为什么杨广、李世民、李治三代人要死磕高句丽的原因。


    【占领高句丽后,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统辖高句丽四十二州一百县。


    公元669年,薛仁贵领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因为高句丽遗民叛乱,他在赴任后便来到新城。


    在任期间,他实行一系列宽仁政策。


    例如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句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


    一时间,高句丽人民忘记了亡国之痛,心中记得大唐对他们的好。


    这段时间被称为‘仁政高句丽’】


    隋朝,开皇年间。


    “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萨心肠!”杨坚点了点头。


    既能强势镇杀九姓铁勒数十万叛军,又能安抚因战争失去亲人的老人孩子。


    这属实难得。


    如果换作其他只知道杀杀杀的将领,恐怕早就大开杀戒了。


    当然,那样的将领也不会被委任管理一方。


    秦朝。


    嬴政面露疑惑之色。


    为什么大秦对待六国贵族不杀不抢,他们还要反抗大秦,光复六国呢?


    仅仅只是为了他那优异的贵族身份吗?


    那为何不用自己的才能从头开始呢?


    大秦朝堂上也有不少六国之人。


    看来统一之路还长着呢!


    任道重远啊!


    西汉,宣帝时期。


    “仁政?那也得把他们打服了仁政才有效啊!”刘询说道。


    比如匈奴。


    要不是孝武皇帝拼着国力去打,他这一代也无法那么容易施以仁政。


    说来说去,还得拳头硬!


    【吐蕃,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强大国家。


    也是和大唐死磕了两百多年的国家。


    大非川战役,这一战直接把薛仁贵打出了武庙!


    也是他这一生征战中,最大的战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