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 乞丐皇帝——朱元璋(四)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朱元璋不知道汉朝的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吗?”李世民疑惑。


    这两次诸侯国之乱是典型的地方权力大于皇权后产生的巨大影响。


    尤其是八王之乱,消耗了晋朝大部分国力,让胡人做大,从而引发了五胡乱华!


    【战乱停息,天下安定后,朱元璋开始大肆给他的儿子们封王,让他们驻守明朝边疆。


    最出名的就是九大塞王,驻守在北方边境战略要地,抵御北方威胁,拱卫京师应天府。


    这些塞王拥有强大的军事权力,他们被授予精兵,少则三千,多则近两万,并拥有指挥辖区内卫所军队的权力。


    并且在封地内地位尊崇,虽然不能直接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但对地方军政长官有监督和节制之权,尤其在军事行动上。


    藩王制度在明朝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但藩王势力强大,尤其是九大塞王,已然对皇权构成潜在威胁。


    朱元璋在晚年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着手削弱部分藩王,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格局,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祸根。】


    <来了来了!靖难之役来了!(狗头)>


    <靖难之役也不算祸根吧!没有靖难,大明可能二世而亡!>


    <追评:明成祖给你点了个赞!(狗头)>


    “靖难之役?这群小兔崽子!竟然敢造反!”这句话完全是从朱元璋牙缝里蹦出来。


    语气中愤怒哪怕三岁小孩都能听出来。


    “来人!通知老二、老三老四都咱滚过到应天府来!”


    那么多藩王里,有如此军事能力的也只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了。


    “还明成祖?小崽子还称宗做祖了!真是反了天了!”


    朱元璋愤怒之际,一旁的朱标发现了盲点。


    ‘没有靖难,大明可能二世而亡?’朱标心里喃喃自语。


    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是第二位皇帝。


    但自己能力也不差啊!怎么能将大明弄到差点二世而亡的地步?


    难道说中间出了什么意外?


    同一时期的藩王们在得知未来有人敢造反,都在猜测是谁那么大胆子。


    永乐时期。


    “嗯?明成祖?”


    朱棣一眼就看到这三个字,抄起桌子上的东西砸向朱高炽。


    “好你个老大,这是你给朕上的庙号?”


    成祖!


    这不摆明了他朱棣是造反上的位,直接另起炉灶了吗?


    “爹你是了解我的,肯定不是我啊!”朱高炽急忙起身解释。


    “瞻基!是不是你!”朱棣又看向朱瞻基。


    “爷爷您借给孙儿仨胆子,孙儿也不敢啊!”朱瞻基惶恐道。


    朱棣一身的怒火无处发泄,索性抓起朱瞻基打一顿。


    爷爷打孙子天经地义!


    【然后就是皇室供养制度,从永乐一朝开始实行‘禁藩’,藩王不得参政,不得离开封地,不得互通,不得从业。


    那有人问了,什么都不让干,那这些藩王们吃什么?


    当然是按照爵位高低定期发放俸禄,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就是说让大明百姓去养这些藩王。


    其实养了个一代两代没啥大问题,关键是一直养,到嘉靖时期,大明宗室人数已经来到一点八万人,光发放宗室俸禄就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各地的藩王仗着宗室身份欺压百姓,掠夺百姓田地,例如明末蜀王的王庄占据成都七成的耕地!】


    <大明养‘猪’扬(狗头)>


    <宗室供养直接拖垮了明朝经济,到明末连军饷都发不出。>


    <明末朱家宗室共有二十多万人,九成九的废物,在大明灭亡之际,一个能站出来扛事都没有!>


    <后期的明朝就该亡!>


    观看天幕的所有人都想不出朱元璋竟然能搞出这么奇葩的制度,


    虽然说这天下姓朱,但不能真让天下之民来供养你朱家人啊!


    “这......”


    朱元璋欲言又止。


    他不就是想让后世子孙过的舒服一点,没想竟然拖垮了大明朝。


    “父皇!儿臣斗胆请求取消宗藩制度!”朱标拱手道。


    “重八!你也看到了,一个王庄竟然占据当地七成的耕地,那其他百姓该怎么过活?”马皇后严肃的说道。


    这已经不是制度不制度的问题,这完全是把大明推进无尽的深渊!


    “回头再商量商量!”朱元璋看着马皇后赔笑道。


    马皇后:......


    【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屠戮开国功臣及其家族,虽然消除了权臣威胁,但也导致人才断层、朝堂噤若寒蝉,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和治理能力。


    此外,禁锢文人思想,以程朱理学为唯一正统,并采用八股取士、文字狱等,造成文化恐怖,限制了思想活力。】


    明朝,洪武时期。


    被提到名字的胡惟庸和蓝玉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们干了什么让朱元璋挥起屠刀?


    其余的开国功臣们也都在回想自己有没有干过触及到皇帝底线的事情。


    洪武后期的大明各朝臣子们都在庆幸自己没有在洪武朝当官。


    清朝,乾隆时期。


    “比之朱元璋这个大肆屠杀功臣的屠夫,我们大清朝的皇帝对臣子可好太多!”乾隆神情自信。


    “万岁爷说的是,朱明王朝怎么能和大清朝相比?”


    和珅表面恭维,心里暗暗吐槽多尔衮的下扬。


    【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外贸易,虽然有防止倭寇骚扰的考量,但也严重阻碍了沿海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使中国开始落后世界大航海时代。】


    <‘海禁’短时间可以弄,但不能一直闭关锁国。>


    <追评: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就基本和外界断了联系。>


    以及大明宝钞制度,宝钞不可兑换金银,只能由政府单向收取金银兑出宝钞,这本质上是皇权对民间财富的一种掠夺。


    无限制的发行宝钞让其价值贬值速度惊人,到明朝中后期彻底沦为废纸,使得明朝财政危机加速崩坏,社会矛盾加深。】


    <大明宝钞在洪武末年都开始变成废纸了!>


    <宝钞和金银的单向兑换就是掠夺百姓财富,朱八八完全不把天下百姓当成人看,而是当成家养的猪牛羊!>


    <追评:老朱小农思想严重,《皇明祖训》中很多规定都能体现出来!>


    “啊?宗藩制度不能弄,海禁也不能搞?宝钞也不能发?”


    朱元璋好似受到重大打击一般,整个人陷入自我怀疑的循环。


    他亲自编写,引以为傲的《皇明祖训》竟然被后世人贬低一文不值。


    “父皇,儿臣觉得祖训里的规矩可以根据时代改变,不能固步自封!”朱标避重就轻道。


    “哎~罢了!这些事咱爷俩...还有妹子,咱仨好好商议商议!”朱元璋深叹了一口气。


    本以为自己以乞丐之身登临九五之尊,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可现在看来......


    <所以说,大明实亡于朱元璋!>


    <追评:我觉得实亡于朱五四!(狗头)>


    朱元璋:......


    【洪武皇帝朱元璋具有争议的永恒性:


    他是雄才大略的复兴者,也是冷酷无情的独裁者,其功绩惠及后世,其过失亦遗毒深远。


    他的铁腕手段在元末明初时期有其“合理性”,但其对人性尊严的践踏和对制度健康的破坏,也是无法回避的历史污点。


    他再造了华夏,也铸造了一个更加专制的牢笼,他的统治既是乱世后的必要重建,也深刻塑造了明朝内向、保守、皇权至上的基本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