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汉武大帝——刘彻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管这叫简单锐评?朕的底裤都快被你扒出来了!


    李世民嘴角抽搐一下。


    【“我汉室七十年来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至于士气蹉跎,国威沦丧!这种局面必须要彻底扭转!”


    “朕此战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与匈奴人!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刘猪猪来啦!>


    <汉武大帝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秦皇画皮,汉武铸骨!>


    汉朝,武帝时期。


    “好一个寇可往!我亦可往!”


    刘彻激动的看向那些反对他攻打匈奴的‘老臣’


    “看到没有?看到没有!”


    “就连天幕上的后世子孙都赞同朕打匈奴!”


    群臣面面相觑。


    可这匈奴宛若天神,不可战胜啊!


    【现在小张就好好唠唠汉武大帝刘彻。


    刘彻,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文帝刘恒之孙,西汉第五位皇帝。


    他在位时,汉朝在文景之治之后国力强盛,但对于匈奴一直采取和亲、防守策略。


    因此,年少的刘彻便在心中埋下打匈奴的种子!


    公元前140年,刘彻继位,建立年号制度,是为建元!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年号。


    在政治上;他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维护社会秩序和加强中央管理。


    设立内朝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内朝由亲信近臣,如尚书、侍中等组成,参与有关核心机密的决策,成为拥有实际决策能力的机构。


    这样以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极大加强了皇权。


    并设立十三州刺史部,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派刺史定期巡视,监察郡国守相及地方豪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西汉初期。


    “怎么会是薄姬的儿子?”吕雉心中一阵翻江倒海。


    刘邦对性格懦弱的刘盈早就心怀不满,一直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如果不是自己从中斡旋,恐怕早就废掉盈儿的太子之位,立刘如意为太子。


    结果最后竟然是薄姬的儿子继承大统。


    吕雉看了一眼刘邦,发现他依旧乐呵呵的看着天幕,像是丝毫没有注意到。


    三国。


    “孝武皇帝的推恩令真乃千古第一阳谋!”


    刘备感叹一句,毕竟他都被推成卖草鞋的了。


    与之有同样感受的是西汉末年的刘秀。


    他父亲那代还是个县官。


    到他这代,被推的只能种地!


    【在经济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遵循‘天人合一’,强调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确立国家的统治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并从中选拔官吏,为儒家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


    改革经济制度;任用盐铁官营,将关系国计民生的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废除各种杂乱的地方货币,统一由国家铸造发行五铢钱,稳定了金融秩序。


    实行屯田,在西北边郡实行大规模军屯和民屯,解决了边防军队的粮食供应,巩固了边疆的稳定,为后续征讨匈奴打下基础。】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儒家毒害华夏两千余年!>


    <这个时候的儒家是崇尚大一统、大复仇思想的公羊儒,不能和后面世修降表的玩意相提并论。>


    春秋。


    “世修降表?这是污蔑!”子路拔剑指向天幕,怒目而视。


    “子路!切不可如此骄躁。”孔子呵斥一声。


    “可是......”子路愤愤的收起配剑。


    世修降表,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


    “我们和后世相隔两千多年,或许是某些心怀不轨之人歪曲了儒家的思想。”孔子解释道。


    他抬头看向天幕,希望不是他的后人歪曲了儒家的思想。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带回大量关于西域、中亚乃至更远地区的地理、物产、风俗等信息,为后续征讨匈奴、构建丝绸之路打下基础。


    还带回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多种农作物,以及西域的音乐、艺术,丰富了汉朝百姓的精神和物质层面。】


    <张骞严选好吧,带回来的都是能吃的!>


    <还有郑和精选!>


    “废话!不能吃我大老远带它们干嘛!”


    张骞无语道。


    明朝,永乐时期。


    在大海上漂泊的三宝太监郑和看到天幕上关于自己的弹幕。


    “民以食为天,我会带回更多的农作物种子!”


    【军事上,一改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变防守为攻击。


    说到打匈奴,就不得的不提及卫青和霍去病这对舅甥。】


    “啊!我?”


    卫青疑惑的抬起头。


    现在的他还只是刘彻身边的一名卫士。


    正在大街上遛鸡逗狗的霍去病抬头看向天幕。


    “怎么还有我的事?”


    熟悉霍去病的人一阵纳闷。


    打匈奴跟这个纨绔子弟有啥关系?指望他去打匈奴?


    【从白登之围以后,西汉对于匈奴采用和亲防守为主策略,也曾和匈奴多次交手,但都以失败告终,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朝堂上的官员认为匈奴是天神下凡,不可战胜。


    但这个神话终结在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刘彻一改往日的作战部署,选择主动出击!


    分四路大军进攻匈奴,李广出雁门,公孙贺出云中,公孙敖出代郡,卫青出上谷。


    此时的卫青初出茅庐,刘彻并没有把胜利的希望放在他身上,更多是寄托于飞将军李广。


    但战果却出乎意料,李广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全军覆没,自己还被俘虏,最逃了出来。


    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惨败而归,至于公孙贺直接迷路了,在大漠边缘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而卫青出奇兵,放弃和匈奴缠斗,率军奔袭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首七百余人,大胜而归。


    此战粉碎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后卫青七战七捷,彻底扭转汉匈攻守关系!】


    “好!好啊卫青!你果然没有辜负朕对你的期望!”刘彻大喜过望。


    “陛下缪赞了!”


    “臣等作战不利,请陛下恕罪!”


    李广、公孙敖和公孙贺三人羞红着脸,半跪着拱手道。


    “朕不以未来之事治你们的罪!先起来吧!”刘彻看了看李广,心中暗暗摇头。


    人啊!有时候真得看运气。


    “你们四个,有空了多交流交流兵法心得,别一天天摆个前辈的架子,在朕这里,不管用!”


    “是!陛下!”


    四人异口同声道。


    【还有霍去病,简直就是老天爷赐给大汉朝的限时外挂,专门用来打匈奴!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刘彻发动漠南之战。


    身为骠姚校尉的霍去病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战,一开始卫青也只是打算让霍去病先见见世面,打仗的事不着急。


    但架不住霍去病软磨硬泡。


    “行!你率领你的八百骑兵去抓几个舌头回来,不要跑太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