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经过几轮坦诚的沟通和合同细节的敲定,那个独立工作室最终接受了收购提案,正式更名为“磁动力工作室”,成为了我们“铁石”公司旗下的第一支嫡系开发团队。
林砚动作很快,直接在锐林科技所在写字楼的另一层租下了整整半层,作为“铁石”和“磁动力工作室”的新家。
用他的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方便管理和资源协调,也省得我老婆两头跑。”
办公环境装修得简洁明快,充满了科技感和创意氛围。
我也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宽敞明亮,视野很好。
但说实话,我待在里面的时间屈指可数。我更喜欢抱着一台笔记本,溜达到外面磁动力工作室的开放式办公区,随便找个空工位坐下,或者干脆就和他们挤在一起。
这里的气氛和我想象中的游戏开发团队一模一样。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创意的味道。
程序员们盯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奋地敲击键盘;新招聘的几位美术小姐姐(和小哥哥)的数位屏上,已经逐渐勾勒出我描述的那个光怪陆离的游戏世界的第一批概念图;文案策划的桌面上堆满了各种科幻、悬疑小说的参考书和写满脑洞的便利贴。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这里,和他们一起头脑风暴。
“这个地方的谜题逻辑是不是可以再优化一下?如果玩家第一时间没想到用AI去询问那个NPC,会不会就卡关了?”
“这个角色的性格设定我觉得可以再突出一点,这样玩家在和它交互的时候,对话的倾向性会更明显。”
“快来看这套场景原画!这个色调和氛围,是不是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略带诡异又充满吸引力的感觉?”
“数值大哥,这个对话选项分支带来的影响力权重,你再帮我核算一下呗?”
我发现自己异常享受这种氛围。
我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老板身份在发号施令,而是作为这个项目的灵魂和最初的设计者,和他们一起碰撞想法,解决难题。
我能提供核心的创意和AI技术支持,他们则用各自领域的专业能力,把我那些有时还略显模糊的构想,一点点变得清晰、丰满、可执行。
有时候为了一个技术实现方案或者一个剧情转折点,我们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总能找到那个最优解。
这种纯粹为了做出好东西而共同努力的感觉,让我每天都充满干劲。
林砚偶尔会“突袭检查”,美其名曰视察投资成果。
每次他来,看到我窝在程序员中间争论得热火朝天,或者和美术讨论角色发型细节时,总会露出一种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
有一次他把我从人堆里捞出来,低声道:“陈总,给你安排那么大的办公室是让你当摆设的吗?”
我理直气壮:“办公室太大,我一个人待着冷清。这里多热闹,灵感爆发!”
他无奈地摇头笑:“行吧,你开心就好。就是注意点形象,好歹是老板。”
“在他们面前,我首先是主创(Chief Creative Officer),然后才是老板(Boss)。”我纠正他。
当然,也有累瘫的时候。
当某个顽固的BUG久攻不下,或者剧情陷入瓶颈时,我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时,我通常会默默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对着窗外发一会儿呆。
但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团队成员敲门进来,可能是一杯热咖啡,可能是一个新的解决思路,或者只是简单地问一句:“陈老师,那个地方我们再聊聊?”
看着他们同样充满热情和期待的眼神,我的那点疲惫和焦虑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磁动力工作室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开始真正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吸引着所有人向共同目标前进的“磁力”。
我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看着梦想的种子终于落入肥沃的土壤,并有了一群优秀的园丁一起呵护它成长,这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
而那个偶尔会在下班时准时出现在工位旁,靠着墙耐心等我讨论完最后一个问题,然后自然无比地接过我背包的林老板,则是这份美妙之外,独属于我的那份踏实与温暖。
---
光是给这个游戏起名字,我们就头脑风暴了好几天。
各种听起来酷炫的、文艺的、悬疑的名字堆满了白板,又一个个被划掉。
最后,不知是谁提到了“钟表”这个意象,瞬间点亮了所有人的思路——它不仅契合我们想要营造的那种“时间”、“命运”的氛围,还能完美融入到游戏的核心机制和剧情线索里。
几番斟酌,《亡钟焦化之刻》这个名字被最终确定了下来。
带着点末日废土的苍凉感,又透着时间流逝的紧迫和诡异,大家都挺满意。
更让我惊喜的是,通过林砚的人脉和工作室原本的渠道,我们居然邀请到了一位在二次元风格领域相当有名的原画师来负责主要角色设计和关键剧情CG。
看到他用流畅华丽的笔触,勾勒出我脑海中那些模糊角色的第一版设定图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对!就是这个感觉!
然而,兴奋劲过去后,更具体的难题摆在了面前。
这天晚上,我对着电脑屏幕上主角团几位成员的基础设定,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他们的性格、背景、能力似乎都有了雏形,但总感觉缺少了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火花和凝聚力。
正好林砚应酬完回到家,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和疲惫。
我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把他拉到沙发上。
“林砚,快,用你聪明的大脑帮我分析分析!”我指着屏幕,“如果一个团队要一起冒险,共同面对生死危机,你觉得成员之间,最核心的角色分工和情感纽带应该是什么?”
林砚松了松领带,靠进沙发里,眼神因为微醺而显得有些慵懒,他笑着瞥了我一眼,脱口而出:“这还不简单?照顾者和被照顾者?”
我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调侃我们俩平时的模式,脸一热,捶了他一下:“哎呀!我认真的!说游戏呢!”
他低笑两声,抓住我的手,这才稍微正经了点:“好,说认真的。其实你仔细想想,很多经典作品里,主角团里总少不了那么一两个实力远超常人的‘大佬’型角色。他们要么是团队的最强武力保障,要么是智慧担当,看似高冷难以亲近,却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和主角绑定,成为最可靠的后盾,甚至发展出独特的羁绊。这种设定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能提供安全感和戏剧冲突。我觉得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确实,这种套路很常见。强大而神秘的同伴,既是金手指也是剧情推动器。”
但随即我又有点不甘心,“可是……总觉得有点太套路了。我想来点不一样的,或者说,更符合我们游戏调性的。”
“哦?”林砚来了点兴趣,侧过身看我,“说说看,你想怎么个不一样法?”
我盯着屏幕上那几个角色的草稿,努力组织着语言:“我不想设置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战力天花板’或者‘全能大神’。在这个被‘焦化’的时间废墟里,我觉得……强大的定义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或许有一个角色,他的‘强大’不在于战斗,而在于他能敏锐地感知到时间线的细微变动,甚至是预知短暂的未来碎片,但这种能力伴随着巨大的精神负荷,甚至可能是某种诅咒,使得他需要队友的‘保护’和‘锚定’才能保持清醒……”
我越说眼睛越亮:“再比如,另一个角色,她可能曾经是某个重要机构的成员,掌握着大量关于这个‘亡钟’世界的背景信息和隐藏规则,她是团队的‘数据库’,但她本身可能因为知道得太多而变得极度谨慎甚至有些悲观,需要队友的冲动和热血来点燃……”
林砚安静地听着,眼神里的醉意渐渐被专注取代。
他点了点头:“有意思。你不是取消‘强大后盾’这个功能,而是把这个‘强大’变得更加多维,甚至带有缺陷和代价。让‘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变得双向甚至多向流动,而不是单向的依赖。这样人物关系会更复杂,更有张力,也确实更符合你那个世界的诡异和残酷基调。”
“对!就是这个意思!”我兴奋地抓住他的胳膊,“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强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弱者’,他们需要彼此才能完整,而不是单纯地谁依附谁!”
林砚反手握住我的手,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发:“看来陈大主创心里早有想法了嘛,那还纠结什么?就按这个方向去深化。别忘了,你还有那个独一无二的AI插件,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依赖,正好可以通过玩家与他们的深度交互体现出来。”
被他这么一说,我豁然开朗,之前堵塞的思路瞬间通畅了。
“林总果然高见!”我心情大好,凑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奖励你的!”
林砚眼眸一深,顺势揽住我的腰:“就这点奖励?陈工,未免太没诚意了……”
“喂!我还在想人物设定呢……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