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溜出来的?
在梁怀月的眼中看来,魏舒妤无疑是极其乖巧懂事的姑娘家,也断然不可能会贸然做出这种事。
“你为何要偷偷溜出来?”
梁怀月神色不改,只不疾不徐地开口问了一句。
“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要问问。”
“若魏小姐觉得我所说的这番话逾矩,又或者是不合规拒的话,那便不用理会。”
魏舒妤自然听清楚了梁怀月关切的问话。
她迟疑片刻之后,缓缓地垂下眼眸,纤纤素手紧攥着自己的衣袖,终究是做出了决断。
“梁小姐,我今日之所以会突然跑出来,实则是因为我听闻百姓饥一顿饱一顿,便想着过来搭棚施粥。”
“父亲平日里,也不准许我只身一人离府。”
说话时,魏舒妤的脸上流露出些许慌乱无措。
魏知府极其珍视魏舒妤。
这事,梁怀月自然也是知晓的。
只不过梁怀月根本就没有意料到,如今魏知府竟然会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拒绝魏舒妤出府。
就算是施粥这种善举,魏知府依然有意阻拦。
这其中必然藏着什么事。
梁怀月微不可察地敛下眼眸,“我倒是觉得魏小姐能够有这样的心思,实属不易。”
她说话时,眉眼舒展开来。
再次看向魏舒妤的时候,梁怀月眉眼弯弯,嘴角亦是微微上扬,满脸皆是遮掩不住的赞赏之色。
“再者是说,魏小姐亦是处处为百姓着想。”
“单单这一点而言,我觉得魏小姐所做之事,并没有任何过错的。”
被梁怀月这般夸赞的时候,魏舒妤反而觉得自己这心里面或多或少都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
她羞窘地低下头,脸颊跟着微微泛红。
“这……”
“谢谢梁小姐的称赞,但我也仅仅是想要尽可能地对城中的百姓好一些。”
提及于此,魏舒妤脸上的神采奕奕逐渐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沉重。
“可是想要让他们脱离这种困境,仅仅是凭借我的能力根本就没办法做得到。”
说到底,魏舒妤始终为百姓着想。
这样的好姑娘,属实不多。
梁怀月稍加思索,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魏舒妤的肩。
见魏舒妤后知后觉地回过神来,梁怀月静静看着她,仍旧温声细语地开口说道。
“江南城水患之事,并非是我们大家喜闻乐见的。”
“但现如今,所有人都在竭尽可能地为了解决这种事不断地努力,大家的心是一条绳上的,这就足够了。”
听见梁怀月有意宽慰的这番话,魏舒妤原本紧皱着的眉头逐渐舒展。
她再次抬起头望向梁怀月的时候,索性是冲着她点头如捣蒜地应答了下来。
“梁小姐,谢谢你愿意这般宽慰我。”
“你说的话,我通通记住了。”
瞧着面前近在咫尺的魏舒妤,梁怀月还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系统曾经提出的支线任务。
调查魏舒妤的身世,也是梁怀月必须要做的事。
她轻轻咳嗽一声,又问。
“魏小姐,我听说你是魏知府老年得女。”
“魏知府对你更是疼爱有加——”
梁怀月话说一半,有意拉长自己说话时的语调。
果不其然,当魏舒妤听到这话时,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慌乱。
“父亲一直都极其疼爱我。”
“他也特意嘱托过我不能乱跑,梁小姐,实在抱歉,今日时候不早了,我便先回去了。”
留下这番话,魏舒妤慌慌张张地转过身。
她叫住了正在施粥的侍女,这一主一仆便一并急匆匆地从此地快步离开了。
望着魏舒妤落荒而逃的背影,梁怀月不由得挑起眉。
她也渐渐地意识到,魏舒妤身上必然藏着秘密。
魏舒妤对此,心知肚明。
也正因如此的缘故,魏舒妤方才会听见梁怀月提起关于父女情深的事情,二话不说地起身离开。
她这分明就是心虚。
魏舒妤离开后,夙夜从背后快步走近。
他对着梁怀月恭恭敬敬地行礼。
“属下见过梁小姐。”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的便是现在的这种情况。
忽然听到这声音响起来,梁怀月后知后觉地转过身,她瞥见快步回来的夙夜,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你可查探到什么情况了?”
如今之际,夙夜便将自己调查的事情通通说道出来。
“梁小姐,这附近确实没有魏知府府中的人,此番魏小姐确实只带了一个丫鬟出来的。”
听闻此话,梁怀月微微眯起眼眸。
她侧目看向夙夜的同时,继续吩咐下去。
“你找人去向魏知府送口信,就说今日在城西驻扎的营地看见了正在替百姓施粥救济的魏小姐。”
话说一半,梁怀月稍作停顿片刻。
她伸出手拦住了夙夜的去路,继续说道:“你记得说不少百姓都极其感激魏小姐的大恩大德,也有很多人想要当面向魏小姐重谢。”
若梁怀月直截了当地将这一切揭露出来。
这未免显得她太过于功利。
可如果梁怀月以这种方式将消息泄露出去,魏知府不仅会知晓魏舒妤偷偷出府的事情,也会知晓城中的百姓全然是极其感激魏舒妤的。
如此一来,这一切也算得上是顺理成章。
想必魏知府也断然不会随意怪罪魏舒妤。
原先夙夜仅仅是觉得梁怀月空有其表。
自家主子喜欢梁怀月这样的姑娘,当真是看走了眼。
可后来,夙夜屡次三番地接触过梁怀月,他方才逐渐意识到真正瞎了眼的人,是他自己。
梁怀月不仅是极其聪慧过人的,亦是筹算缜密。
夙夜依然对着梁怀月恭敬行礼,“属下明白。”
由于夙夜故意散布了消息,以致于整个城西驻扎营地的百姓们都知晓了,这段时日一直在给大家搭棚施粥的好心姑娘便是魏家的小姐魏舒妤。
也有不少人想要叩谢魏舒妤。
再后来,通过夙夜的暗中助推。
这种振奋人心的消息,自然也是不胫而走,最终还是传进了魏知府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