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多多亲近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空逐渐放亮。


    原本肃静的酸枣门外,却一遍遍回荡着万千将士洪流巨涛般的呼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梁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


    郭宗训愣了愣,忍不住扫了眼在一众文武大臣带领下齐齐跪倒的万千将士:


    这就是山顶的风景?


    但很快,他也跟着跪了下去。


    可嘴角却是彻底压不住了,只能埋着头强忍激动。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被封为梁王。


    何为梁王?


    大周的都城可就叫大梁城。


    而且历史上的柴宗训就是以梁王的名义继承皇位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自己已经是实际上的太子了!


    至于为何不直接封为太子?


    没办法,乱世之中,幼主立储的风险不得不考虑!


    封王则是最务实、灵活的办法,恰恰证明了父皇的高明。


    当然,他知道历史上后周封王的本质大多是“荣誉虚衔”。


    而且作为郭荣活着的儿子中最大的一个,太子之位迟早是他的。


    但提前被封王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被封亲王,那他就有资格开府!


    开府就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组建自己势力。


    虽然自己只有六岁,但那又如何?


    神童、太子双BUFF加持,还不能组建自己的班底了?


    不说别的,亲卫队至少得有吧……


    不过这对他来说只是意外之喜。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从今天开始,在这个被历史上赞为五代第一明君的父皇眼里,自己已经是真正的神童,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了!


    换句话说,从今日起,自己已经成功踏出了取得父皇信任与重视的第一步。


    但自己今天最重要的另一个目标还没有达成……


    眼看着已经过了出征吉时。


    但此时的郭荣却并不在意。


    亡妻托梦说此次北伐必定大胜,而且还突然发现自己的好大儿是神童!


    他的嘴角早就被好大儿吊成了上弦月:


    “好了,都平身吧,时候不早了,朕该出发了!”


    顿了顿,待众人起身,又道:


    “曹彬,你亲自护送梁王回宫,封王的后续事宜,待朕北伐归来……”


    郭宗训挑了挑眉,看向曹彬:


    他就是“曹彬沽酒”的曹彬啊!


    没记错的话,此人虽是宋朝开国名将,但以仁厚、清廉著称。


    赵匡胤曾向其索要酒水来饮,曹彬拒绝,道:“这是帝王家的酒,不能擅给”,但他随后自掏腰包买酒与赵匡胤对饮。


    赵匡胤称帝后,常对群臣提及此事,称世宗(柴荣)麾下旧臣不欺主瞒上的,唯有曹彬一人,从此将其视作心腹。


    这也就是“曹彬沽酒”这个典故的来历。


    嗯,必须将此人发展成自己的心腹!


    郭宗训收敛心神,见父皇还是要送自己回宫,于是连忙说道:


    “爹爹,可是娘亲梦里说您不必要亲自北伐……”


    郭荣露出了慈父的笑容:“训儿,你既然都能分析出此次北伐的重要性,就应该知道……”


    顿了顿,郭荣的目光再次锐利了起来,坚定道:“就应该知道,此战,朕必须亲征!”


    郭宗训早就知道改变不他亲征的决心。


    于是瞪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无比乖巧地央求道:


    “既然如此,孩儿愿追随爹爹一同北伐!”


    此言一出,周围的一众心腹瞬间炸开了锅:


    “这怎么能行?”


    “梁王才六岁,怎能随军北伐?”


    “这可不是儿戏啊……”


    听着众人的议论,郭荣也无奈地摇了摇头:“训儿,你不行,你太小了,怎能随军出征……”


    不行?


    太小?


    郭宗训双手叉腰,肚子往前一顶,气鼓鼓道:“我乃郭家男儿,怎能不行?”


    “而且谁说我小,我哪儿小了!”


    “古有赵武随母入营、萧摩诃随父从军,拓跋焘随父出征。”


    “虽然他们当时都比我年长几岁,但都未及冠!”


    “更何况,爹爹英明神武,肯定能保护好我的。”


    “爹爹放心,孩儿保证,绝不给您添麻烦!”


    也许是受到原主的影响,也许是脸皮够厚,郭宗训扮起小孩的姿态完全没有任何尴尬或者不适。


    相反,他十分自然,甚至有点享受!


    他也不知道他这是什么心理……


    倒是郭荣,他明显一愣:赵武、萧摩诃、拓跋焘?


    但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


    毕竟他也是“略通书史黄老”的。


    只是他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12岁时便随父亲拓跋嗣(明元帝)出征柔然,参与军事决策。


    南朝陈国的萧摩诃出身兰陵萧氏,13岁时随父亲萧谅在南朝梁军中任职。


    父亲战死后,他被姑父蔡路养收养,继续随军作战,终成“南朝第一猛将”。


    这些都没有问题!


    可那赵武什么时候随母入营了?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


    郭荣愣了愣,回头看向曹彬:“曹彬,赵武是随母入军营的吗?”


    曹彬一怔,努力地回想着:“回陛下,臣乃武将,恕臣无知!”


    此时,宰相王溥突然站了出来,恭敬行礼,道:


    “陛下,那春秋时期晋国的赵武,也就是赵氏孤儿,幼年时家族遭灭门,被程婴救出后,在晋军将领韩厥的庇护下隐于军中长大。”


    “其成年后恢复赵氏爵位,更是率晋军与郑国、齐国作战,重振家族荣光。”


    郭荣挑挑眉,笑道:“王平章果然博闻强识,朕就说嘛,那赵武什么时候随母入营了……”


    闻言,郭宗训悄悄抬眼看向眼前这个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儒者风范,不到四十的中年人。


    皱了皱眉:王平章?


    好啊,你就是宰相王溥吧?


    后周三大宰相,就你早年曾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有同僚之谊,后来又与后周禁军将领交集颇多。


    赵匡胤陈桥兵变时,你特码还是三位宰相中率先归顺下拜的。


    鬼知道你有没有暗地里参与陈桥兵变,当赵匡胤的帮凶?


    就算没有,那也是个投机者!


    此人必须得多多提防……


    想到此,郭宗训又看向王溥身旁的那两个人:他们应该就是另外两个宰相范质、魏仁浦了吧?


    他记得,范质此人在得知兵变后曾抓着王溥的手说:“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甚至直接将王溥的手抓出血!


    可见他当时的愤怒与无奈!


    虽然后来被迫为赵匡胤草拟禅位诏书,但他始终对后周怀有愧疚,临终前甚至要求“不请谥、不刻碑”,以表对旧主的歉意。


    《宋史》也有记载,宋太宗赵光义评价其“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嗯……


    范质必须好好拉拢!


    而作为郭荣最信任的“潜邸旧臣”,宰相魏仁浦,《五代史补》记载他“兵变时,欲奉太后以讨太祖,不克”,失败后“称病不朝,未几卒”。


    此人是三位宰相中唯一一个要反抗赵大的!


    此为心腹!


    就在郭宗训已经开始在心底默默盘算他日后的心腹时,宰相王溥优雅地捋了捋胡须,看向郭宗训。


    微笑道:“陛下,梁王六岁,尚未入学便能知晓赵武、萧摩诃、拓跋焘等人的事迹,甚至还能用于奏对,已然是天纵奇才!”


    “偶有误记,也是情有可原嘛……”


    此言一出,其余心腹纷纷赞美附和:


    “是啊,梁王真乃神童也!”


    “小小年纪不仅有英雄气概,而且还能无师自通、引经据典……”


    “当真是我大周之幸、陛下之福啊……”


    郭荣笑开了花,再次看向自己的好大儿,眼里满满的自豪,目光都快拉丝了:


    “我儿虽年幼,但却如此有胆魄,还能引经据典,朕心甚慰!”


    “好吧,既然如此,且随朕一同北伐吧……”


    正说着,一道黑影突然跪倒在郭荣面前。


    “臣万死,扣请陛下三思!”


    众人看去,竟是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


    郭宗训皱了皱眉:这家伙什么意思?


    竟然直接站出来反对!


    郭荣同样疑惑,在他的印象中,这赵匡胤可是从未反对过自己的任何一句话。


    甚至当初强行给赵匡胤赐婚,让他迎娶了王氏时,他都没有任何一丝反对。


    此刻为何如此反对?


    于是忍不住问道:“赵指挥使为何如此?”


    赵匡胤正色道:“回陛下,仰赖陛下信任,让臣担任殿前都指挥使,臣的职责之一便是护卫陛下。”


    “然军旅风霜酷烈,战况多变,梁王尚幼,恐伤身体!”


    “梁王天纵奇才,理应留手京都,陛下方能专心克敌,无后顾之忧……”


    闻言,郭宗训不由地挑了挑眉:


    说得这么大义凛然、大公无私!


    谁知道你是不是怕保护不好我因此受罚?


    也难怪,历史上这家伙以“军门夜禁”制度为由,不让其父夜间进城,待天亮后才开门迎入。


    导致本就年近六旬、征战劳顿的父亲淋雨受寒,引发急病。


    说是为了军纪,为了大义,却间接导致父亲病故。


    这种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不过,他到底是真的为了大义,还是怕因此授人以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郭宗训知道,赵匡胤的这个理由简直无敌!


    毕竟自己刚被封为梁王,又是父皇眼里的神童。


    谁会舍得自己的宝贝疙瘩有危险?


    果然,郭荣脸色明显变了,他看向郭宗训,叹了口气:“训儿,赵指挥使说得有理!”


    “要不,你就乖乖留在京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