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6章 凡有新器,必伴随新乱

作者:从小我就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小子,是不是故意抬杠?”


    半晌后,赢世民差点被气笑了。


    而李北玄摊开手,神色认真:“我没有抬杠,我是真的想知道。”


    厅中一时静了片刻。


    赢世民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咧嘴一笑,眼神里闪着一抹狂傲:“那就继续打!你不是说,咱们脚下的土地是个大土球吗?那便把这整个土球都打下来!”


    “哪怕走到天边,也要把所有的煤都挖干净!”


    说罢,赢世民摆了摆手,不耐烦道:“行了,你小子别故意刁难人了!”


    “别再让朕从你嘴里听见什么,如果土球上的煤也挖完了怎么办之类的蠢问题了,朕不想听!”


    李北玄:“……”


    赢世民居然预判了他的预判!


    一时间,李北玄居然有点想乐。


    他本来还准备来一句“那要是土球上的煤也挖完了呢”,结果没等自己开口,赢世民就抢先堵死了路,打断了他的技能。


    可乐过之后,李北玄心头那股劲儿反倒被彻底勾了上来。


    要说一开始,他是真没打算跟赢世民死磕。


    毕竟在李北玄眼里,跟古人讲环保、讲资源枯竭、讲环境恶化,这不是对牛弹琴嘛?


    古人思维就是天道循环、地力无穷。


    李北玄是没打算较真的。


    但赢世民这态度太气人了。


    油盐不进,只进特么的油盐。


    于是李北玄心里那股穿越者的骄傲,此刻被这态度彻底点燃了。


    他就不信了。


    自己读过那么多历史书,见过那么多新闻报道,脑子里一肚子的后世经验,难道,还说服不了一个七世纪的土着?


    于是,李北玄收起笑容,正色开口:“赵叔叔,我不说远的,就说近的。”


    “煤挖完了,坑怎么办?”


    赢世民一愣,下意识道:“还能怎么办?矿挖空了,自然就换下一个呗。”


    然而听见这话,李北玄却冷笑一声:“那矿坑大如山谷,深不见底,百姓在旁边生活,庄稼能种?水能流?坑塌下去,房屋被吞,人命该怎么算?您总不能派兵去填吧?移山?填海?这像话吗?”


    赢世民:“……”


    李北玄见他哑口,心中暗暗一爽,趁热打铁,继续逼问:“再者,煤烧出来的烟怎么办?您昨夜进宫的时候,看到蓝田的工坊了吧?那一炉煤下去,整个天井里都是呛人的黑烟,工匠们咳得嗓子冒血。”


    “一家工坊尚且如此,若千家、万家一齐燃烧,会是什么景象?渭水会变黑,长安的天也要被烟压住。到那时,百姓连气喘不上来,谁还能活?”


    赢世民闻言,神色终于郑重了几分。


    但想了想后,还是有些不服的抬杠道:“烟嘛,总能想法子散掉吧?再说了,火炉本就呛人,不是新鲜事。”


    李北玄盯着他,冷冷道:“是,火炉冒烟不新鲜,可若天下工坊、城池,皆燃煤而生烟,到时满城雾霾,寸步难行,白日不见青天,难道陛下还能派兵去驱散云雾?”


    赢世民:“……”


    他本能地想要反驳,可话到嘴边,却忽然顿住。


    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竟然真的没有答案。


    而李北玄见状,干脆一股脑把剩下的问题都抛了出来。


    “还有,煤矿必然要有人挖。眼下不过几百个工匠下井,尚且死人不断。”


    “若大规模开采,数十万、上百万劳力没日没夜在地底作业,生死安危,工期调度,谁来管?谁来担责?若塌井,若哄抢,若反叛,您打算怎么办?”


    听到这里,赢世民脸色一变,眉头拧紧。


    这一次,他再也无法轻描淡写。


    因为李北玄说的,不再是虚无的未来,而是摆在眼前、迟早会遇到的现实。


    赢世民虽然不懂什么环境保护,不懂资源枯竭。


    但他是统治者,是帝王。


    他读过史书,知道世间任何大变革,都不是无声无息的。


    凡有新器,必伴随新乱。


    正如几百年前,汉武帝时的盐铁官营。


    那时候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的建议,设立均输法,收盐铁之利。


    此法一出,国库的确富足了,可民间怨声载道。


    因为盐铁本是百姓赖以为生的行当,一旦收归官府,民间生计顿断,于是盗贼四起。


    史书上写得清楚,汉武帝晚年几乎被税赋压得透不过气。


    再比如,隋炀帝开大运河。


    大运河千年受益不假,可当年役使的百姓,死伤无数。


    劳役繁重,怨气积聚,终成隋末天下大乱的导火索。


    亦或者,是魏晋以来的屯田制。


    屯田制,原本是解决军粮问题的好法子。


    可一旦推行,士兵既当农夫,又当兵卒。


    战时无人可战,农时无人可耕,反而弄得两头都荒。


    想到这些例子,赢世民心里一震。


    他抬起头,盯着李北玄,目光第一次真正带上了几分凝重:“人和,你的意思是,这蒸汽机若大规模推行,未必是纯粹的利,反倒会衍生新的祸患?”


    李北玄缓缓点头:“正是。”


    赢世民沉默了。


    忍不住回忆起昨夜收到的奏报。


    蓝田工坊彻夜不熄,炉火通明,数十学子与工匠在那铁皮飞轮前欢呼雀跃。


    当时赢世民听说此事后,兴奋到不能自抑。


    那时的他,本以为那是国之幸事,是富国强兵的起点。


    可现在细一想,背后潜藏的风险,确实不容忽视。


    而且,帝王的直觉还告诉赢世民。


    若这东西真能推动天下的生产力,那势必会打破旧有的秩序。


    比如工坊。


    原本织布靠女工一梭一梭慢慢织,纺车靠手摇。


    可若有了蒸汽机,数十人之力,可由一台铁疙瘩取代。


    那这些女工,要如何安置?


    再比如兵甲。


    若铁匠铺不再靠人力打铁,而是靠蒸汽锤昼夜不停地砸铁,兵器产量必然激增。


    那军备要如何调控?


    若军阀、节度使各自掌握工坊,他们会不会反过来仗恃武器造反?


    再比如赋税。


    若煤炭成为根本,国库如何分配?


    矿井之利要归谁?


    官府?


    士族?


    还是百姓?


    一旦分配不公,矛盾必然激化。


    赢世民想到这里,眼神终于变了。


    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