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一个平常的下午……
黄昏之时,秦翊乘坐马车回宫。
秦翊在皇子所洗漱了一番,换上一身月白色的常服,腰间挂着当年徐大儒赐予的羊脂白玉佩。
随后便带着他的贴身小太监庆云,如往日一般,去给舒太妃请安。
顺便陪舒太妃用个晚膳。
*
皇城大内,慈安宫。
拦住了准备行礼通报的侍女,秦翊直接走了进去。
进了内室后,不用舒太妃吩咐,秦翊已经自觉地坐到了离母妃最近的太师椅上。
余光瞥见自己的儿子,舒太妃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刺绣。
深宫守寡的太妃,整日无所事事,打发时间之物罢了。
“翊儿回来了~”
“今日在书院如何?”
“徐大儒教授的知识可是听懂了?”
这个时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一向是多规矩而少温情。
紫禁红墙之内,更是如此。
之于深宫之中的女子而言,孩子不像是孩子,倒像是争宠夺权的工具。
是一个为了家族荣耀而战的女子,登临太后之位,夺取天下至高之位的物件。
再加上乳母之类的存在,母子乃至父子之间的温情又能有多少呢?
即便是有真心,但三分真心七分利益掺杂的父爱母爱才是大多数吧!
像舒太妃这样不拘泥且真心疼爱孩子的母亲,反倒是少数。
不过这其中未尝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诸如——
先帝早逝,舒太妃入宫太晚,怀孕更是失尽了先机。
秦翊是先帝幼子,出生之时嘉元帝已经年近而立,嫡长子秦铮都比秦翊年纪大。
更别提秦铮小小年纪便展露了卓越的天资,昭示着嘉元帝一脉后继有人。
身后跟随的众臣必然归心。
这样的巨大的年龄差,让嘉元帝连防备之心都生不出来。
再说舒氏一族家族势力薄弱,全族上下连一个四品官都没有。
根本没有上桌的资本!
要不是舒太妃入宫,成为天子妃嫔,这偌大的上京城,谁又知道舒氏是谁?
年岁小加势力弱,呵呵,后面想都不用想了。
秦翊这辈子的命运一眼都望得到尽头——那就是成为嘉元帝展示自己兄友弟恭、施恩宗亲的绝佳工具人!
如果再有些能力,嘉元帝随便赐个散官职位,也就是了……
但世间之事,大多福祸相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也正因如此,没有利益追求,没有权欲之争,他们母子才能拥有现在这般平静的生活。
才能有这样不掺杂其他因素,称得上纯粹的感情。
即便这份纯粹是种种因素结合下的结果,但也很好了不是吗?
人生在世,哪能十全十美呢?
舒太妃自秦翊进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对于舒太妃的关切和问话,秦翊也接受良好。
显然,这种相处方式,秦翊已经很习惯了。
他的脸上带着亲昵的笑意,十一二岁的少年郎眉眼温和,语气舒缓,对待自己的母亲极为有耐心。
每个问题都一一道来。
即便这些问题舒太妃每日都要问上一遍,他也没有丝毫的厌烦。
“回来了,儿给母妃请安~”
“今日在书院一切都好!”
“师父讲的东西基本都听懂了,虽有少许不解之处,待儿晚上先自行思考,再有不懂,明日请教师父便是……”
“母妃不必忧心!”
舒太妃闻言点点头,嘴角不由扬起一抹笑。
以她的眼光来看,翊儿的天资可以说是同龄人中一等一的好。
她更是以此为傲!
她心知翊儿出身皇族,只要有能力,无需科举,将来也定然在官场有一席之地。
甚至只要努力,受到当今重用也并非不可能。
但是读书学习依旧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学到了才是自己的。
科举是天下人鲤鱼跃龙门的途径,可她的儿子生来便在龙门。
舒太妃虽然在读书上七窍通了六窍,却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更何况翊儿作为皇室宗亲,要地位有地位,要富贵有富贵,唯一的希冀便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的儿子她清楚,定然不是只愿做闲散宗室混吃等死之人。
他的目标是贤王!
是名留青史!
是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秦翊”的痕迹……
思及此,舒太妃毫不吝啬的夸了儿子几句,直将秦翊初显清俊的小脸夸的通红。
舒太妃:鼓励式教育,非常成功!
“翊儿,看来母妃当初将你送进归鸿书院是对的,名震大宣的徐大儒果然名不虚传!”
“这几年你学业有成,才学的长进更是肉眼可见。”
“比你留在南书房跟着少傅读书的那几个皇兄强多了!”
舒太妃口中的那几个,正是先帝排行三、四、五的那几个皇子。
分别是北静王秦明、南辰王秦励和西宁王秦赋。
秦翊这位东沂王是幼子,在先帝皇子中排行第六。
至于先帝次子,幼年夭折,死于宫廷倾轧。
长子便是当今了。
既嫡又长,能力出众,又和后面的弟弟拉开了巨大的年龄差。
光看后面的弟弟现在还在读书,就知道这年龄究竟差了多少。
在北静王还没出生的那些年,作为先帝唯一的儿子,嘉元帝不可谓不受宠!
这皇位不稳固才是怪了……
听到舒太妃这话,秦翊深以为然。
他那几个在南书房混日子的皇兄,现在都已经过了舞勺之年。
再长两三岁都是可以成家的人了。
便是现在,听闻年纪最大的三皇兄也已经有了房里人。
可是论起学业来,也不过比他强了一星半点,可见读书是何等的不用心!
不然也不至于现在还无法从南书房结业。
听闻太子再过几个月,满十四岁便要正式出阁,组建东宫班底了!
到时候大侄子都进了朝堂,涉及政事,这几位叔叔还没结业,那乐子可就大了。
思及此,秦翊感叹道:“还是皇兄有先见之明,把三皇兄他们几个和皇子们分开来读书。”
一个在南书房,一个在无逸斋。
太子则是在东宫和南熏殿(帝王宫殿)两头跑,单独接受太子三师和嘉元帝的教导。
“不然要是侄子们被几个皇叔带歪了,那可就……”
秦翊剩下的话没有说尽,但是舒太妃都了然于心。
“翊儿说的是~”
母子俩对视一眼,话未尽但意已至。
聊到这里,舒太妃母子俩默契地止住了话题,转而聊起了别的。
毕竟这宫里一块石头一根草都会说话,可是不好多言。
至于转移的话题,自然便是今日宋和臻和徐大儒的楹帖之战了!
言语之间,秦翊对宋和臻这个小他好几岁的师弟多为推崇。
“母妃,现在我每日读书都嫌时间不够呢,生怕被臻哥儿追赶上来!”
“若是如此,那就丢人了,我岂非是白长臻哥儿几岁?”
“你是不知道,今日上午臻哥儿和师父对楹帖,对的甚是迅疾……”
说着说着,秦翊就歪楼了。
忍不住聊起宋和臻平日里其他的种种惊人之处。
比如什么背书朗诵一遍就能熟记,闻一知十,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啦!
什么连在算学上更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酒花茶皆有涉猎……那都是最不值一提的事情了!
还有宋和臻出身武将勋贵之家,连武艺都极有天赋!
这一条条的,听得舒太妃都有些怀疑人生!
儿啊,你确定你这番言论是为了夸赞宋和臻么?
而不是为了佐证——不是自己太菜,而是师弟太逆天? !
……
皇宫的另一边,南薰殿。
嘉元帝放下一道批完的折子,忍不住吐槽道:“曹爱卿的文采确实不错,不愧是先帝年间的状元!”
泰安闻言,嘴角抽了抽。
陛下是会说反话的。
这话确定不是在讥讽曹巡抚废话连篇?
这时,一道暗卫身影出现,将手中的密折递到了嘉元帝手中……
——————
蒔宜:“宝子们,明天开始日更四千啦,月底冲击十万字,首秀成绩就看你们给不给力啦!”
“快来看吧,你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冲啊!”
“爱你们呦(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