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拜师,留步

作者:蒔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是日。


    镇国公和宋和臻,陆景虞父子,左栖燃父子还有东沂王秦翊和他母妃,也就是先帝的舒太妃,一同来了归鸿书院。


    在青暮院的正厅,徐大儒端坐在上首,宋和臻四人一字排开。


    挨个行礼问安,双手敬茶。


    望着站在自己身前的四个青葱似的垂髫少年,徐大儒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


    想到这几日同老友们的炫耀,收了四个好徒弟,这心里啊,着实是愉悦至极。


    跟喝了蜜一般。


    徐大儒笑了一会儿,将手放到了身旁的黄梨木茶几上,上面摆放着一个做工精致的木匣子。


    只见徐大儒从中掏出四块雕刻着松柏花样的玉佩,种水极好,做工也精致。


    每一块玉佩都不足巴掌大小,但是却都是上好的羊脂玉,莹白温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徐大儒对着他们四个郑重地说道:“这四块玉佩,除了些许纹样不同,雕刻的都是松柏。”


    “为师将此玉佩送给你们四个,也希望你们可以如松柏一般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不论是在你们的学堂生涯,还是你们日后长大成年,为师都愿你们永远保持着一颗初心和一身傲骨。”


    “须知,做人不能失了气节。”


    “望你们四人谨记于心!”


    四人听了,连连应是。


    宋和臻见徐大儒不偏不倚,四个弟子一人给了一块极品羊脂白玉,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不过,宋和臻也不奇怪。


    毕竟,在古代,地位名声到了徐大儒这个水平,随便一幅书画字帖都是千金难求的至宝,可见其珍稀。


    更何况,徐大儒本身就是世家嫡系出身呢。


    所以说,徐大儒还真不缺钱,甚至称得上富甲一方。


    君不见,当年徐大儒独女,也就是宋和臻的二婶进门的时候,那可是十里红妆。


    就算有镇国公府给的聘礼,但是徐青冉的嫁妆,也绝对少不到哪里去。


    那场亲事,也是被上京城百姓津津乐道了许久的。


    徐大儒送完玉佩,该弟子们献上拜师礼了。


    在古代,天地君亲师,师父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这拜师的仪式,更是尤为庄重且严肃。


    虽说一切从简,但是该有的礼数必须要有。


    就算是乡下最穷的地方,读书也是要交束脩的。


    不然就会被人指着鼻子骂“欺师灭祖,毫无尊师重道之心”。


    首先送上束脩的是秦翊,好歹是宗室王爷,地位不一般,怎么说也得排到第一。


    除了干肉、芹菜、莲子、龙眼、红豆这些必不可少的“束脩六礼”,舒太妃还为秦翊准备了湖笔,徽墨和几刀澄心堂纸,称得上是极其不错的束脩了。


    不过,宋和臻他们三个也不差。


    毕竟大家的家世都不错,基本的“束脩六礼”肯定是都备全了,只是其他的东西或许稍有不同。


    比如,宋和臻在六礼之外也送了笔墨,不过是上好的诸葛笔和龙尾砚,也都是笔墨中的上上极品。


    ……


    须臾,等送完了了拜师礼,这场拜师仪式就算结束了。


    徐大儒和几位“家长”便顺而攀谈起来,言语之间满是对四个孩子的称赞。


    不过仔细听去,徐大儒的言语之间对宋和臻实在是偏爱。


    光是看镇国公一张保养得极好的俊脸笑得跟菊花似的,就知道他被捧得有多开心了。


    言辞之间更是骄傲都要溢出来了。


    对此,宋和臻压根不在意,甚至为此而自豪。


    毕竟他可以让自己的家人以他为傲,不是吗?


    更何况,他本来就是要做最受人偏爱的那个,就是要出风头。


    就算别人见了,也不过就是一句“小孩子嘛,就该如此”,总归没什么损失,不痛不痒的。


    自己活得开心最要紧。


    再说了,狗屁的中庸之道,他最讨厌“扮猪吃老虎”那一套了。


    想到前世看小说的时候,他一直想不通,都有“吃老虎”的实力了,为什么还要“扮猪”呢?


    难道就是为了反转更大?


    为了剧情更一波三折?


    为了爽而爽吗?


    那他想问问:打脸之前的时间,就那么被恶毒女配或男配羞辱唾骂,不觉得很憋屈吗?


    既然有那个实力,那就从头爽到尾,绝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那样不是更好?!


    重活一世,他宋和臻就是要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才好,少年就是应该这么意气风发。


    人不风流枉少年!


    别和他讲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笑话,就他这辈子的家世,他看谁敢“摧”他,怕不是九族消消乐来的更快!


    不招人妒是庸才!


    他就是要活成世人的焦点,万众瞩目的中心。


    这辈子,他宋和臻一定会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


    *


    拜师礼结束,镇国公带着宋和臻率先离开。


    就算徐大儒十分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弟子,也只能依依不舍地望着祖孙俩离开的背影。


    那小眼神,怎一个“萧瑟”了得!


    本来出了书院,镇国公和宋和臻都已经要登上马车了,但是舒太妃拉着秦翊快步走了出来,叫住了祖孙俩。


    还有左丞相,也十分上道的凑了上去,想和镇国公攀谈几句,到底是实在亲戚。


    说到底,还是镇国公位高权重惹的祸啊~


    都这么紧赶慢赶了,还是没赶上马车,叫人逮住了。


    也就是陆父,一和镇国公不是亲戚,二没那个身份和也没那个胆子敢叫住镇国公,便只是带着陆景虞匆匆离去。


    毕竟陆家出身寒门,虽说小有家资,但哪里比得上宋和臻他们三个。


    故而陆家住在外城,离书院的距离还不近呢,可不得早点走,如若不然,就要踏着夕阳回家了。


    既然都被人叫住了,镇国公也不好意思当没听见。


    毕竟都是自家臻哥儿未来同窗的长辈。


    再说舒太妃身份尊贵,左丞相又和他家老大是连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都不太好拒绝啊。


    一向讨厌交际的镇国公有点脑壳痛。


    宋和臻作为一个三岁奶娃娃,他表示:他还小,听不懂大人之间的对话,勿cue。


    然后,就心安理得地抛弃了自己祖父。


    “孤独”的镇国公只好快步将宋和臻放到马车上,叮嘱他在车里乖乖等着自己。


    然后转身看向了叫住自己的一男一女。


    “镇国公请留步!”


    ——这是舒太妃。


    “世叔请留步!”


    ——这是左丞相。


    到底舒太妃是妇人,还是先帝遗孀,仗着性别优势直接把左丞相挤到了一边,先一步凑了过来。


    “镇国公的嫡长孙果真不同凡响,这小小年纪就已经展露了天资,以后一定是前程似锦,不可估量啊!”


    镇国公一听这话,心中那几丝郁闷顿时就散了几分。


    都说隔辈亲,对付镇国公,只要夸宋和臻,一准好使。


    舒太妃这个人显然是极会抓重点的。


    这不,叫她抓住了镇国公的脉,一下子就让镇国公心里舒坦了。


    这人啊,心情一好,也好说话不是。


    舒太妃也是这个想法,先夸了宋和臻,然后才道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镇国公,本宫常年待在深宫里,翊儿还小,也不方便照顾他。”


    “在此便是希望镇国公看在我儿是臻哥儿师兄的份上,照料几分。”


    舒太妃这一番话显得极为诚恳,而且她这话也不止对镇国公说了,也对徐大儒说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舒太妃娘家不显,没办法照料身在归鸿书院的秦翊。


    她自己也远在深宫里,无法经常出来,就这次能陪秦翊拜师还是托了太后的面子。


    不然她一个先帝遗孀,怎么好总是出宫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