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挂上了热烈欢迎各位家长的红色横幅。
陈峰穿着一身体面的衣服,牵着妹妹的手,踏进了校园。
他要来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家长会。
一年级二班的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
空气中混杂着汗味与烟味。
家长们大多是附近村里的农民,或是镇上工厂的工人。
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局促地坐在小小的课桌后面,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紧张。
陈峰牵着陈悦的手,走进了这间有些嘈杂的教室。
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陈峰太年轻了。
在一屋子普遍三四十岁的中年家长中,他那张不过十七岁的脸,显得格格不入。
“哎,那不是那个少年鱼王吗?”
“他怎么来了?哦,想起来了,他妹妹就在这个班。”
“这么年轻就来当家长了,真是不容易啊。”
家长们交头接耳,私下议论。
看向陈峰的目光有些好奇,也夹杂着几分审视。
陈峰没有理会这些,他在教室最后一排空着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很快,家长会正式开始。
刘老师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讲起话来一套一套。
她先是总结了开学以来的班级整体情况,表扬了几个表现突出的学生。
然后便进入了这次家长会最核心的环节,期中考试的成绩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整体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尤其是陈悦同学。”
她说着,将目光投向陈悦。
“她取得了双科满分的好成绩,是年级第一。”
“在这里,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她表示祝贺。”
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
刘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话锋却突然一转。
“成绩固然重要,可我作为一个老师,我更看重的是同学们的品德。”
“我一直认为,学习要脚踏地,一步一个脚印。”
“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就算能得来一时的高分,那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是经不起考验的。”
她这番意有所指的话,在场稍微有点脑子的家长,都听出了弦外之音。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聚焦在了陈悦身上。
气氛变得微妙而尴尬。
刘老师对自己的这番敲打,感到非常满意。
她觉得自己不仅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更是展现了人民教师应有的风骨。
“你是陈悦的哥哥吧?你还年轻,拉扯妹妹不容易,我们都能理解。”
“孩子的教育才是根本,我们不能只看重物质,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引导。”
“尤其是女孩子,心思不能太活泛。”
“要让她懂得什么是朴素,什么是诚实。”
“不然,就算考了再多的第一名,那也是空中楼阁,将来是很容易走上歪路的。”
刘老师等着看,眼前这个乡下少年,在自己的权威面前羞愧地低下头。
陈峰的反应,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没有发怒,也没有反驳。
陈峰缓缓站起身,对讲台上的刘老师提问。
“刘老师,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可以。”
刘老师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陈峰扫过黑板上的成绩排名表。
“您刚才说,我妹妹这次期中考试是全年级第一,对吗?”
“是的。”
“那我想请问您,她领先第二名多少分?”
“总分领先了十五分。”
刘老师虽然不明白陈峰想干什么,但还是如实回答。
陈峰点点头:“那您是否可以告诉我,这领先的十五分主要体现在哪些题型上?”
“这个……”
刘老师被问住了。
她只知道陈悦考了双百,至于具体的分数分布,她怎么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就在刘老师支支吾吾的时候,陈峰再次开。
“如果您不记得,我可以替您回答。”
“我妹妹陈悦,在这次的语文考试中,基础的字词拼写部分只拿到了及格分。”
“她丢分最多的,是看图写话。”
“因为她从小生活在海边,没见过拖拉机,所以她把拖拉机形容成了不会游泳的铁王八。”
“这个比喻充满童趣,但却被您以不符合客观事实为由,扣掉了五分。”
“数学考试中,前面的口算和应用题部分她做得非常出色,没有扣一分。”
“但最后那道附加题,是关于图形逻辑推理的。难度很高,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做对了。”
“这一道题,就占了整整十分。”
“说明我妹妹领先第二名的那十五分,其中有十分,都来自于她超乎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她失分的地方,恰恰是因为她缺乏对客观事物的形象记忆。”
“换句话说,她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能力远超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孩子。”
“这种孩子心思单纯,对数字和规律极其敏感,但对死记硬背的东西却并不擅长。”
“一个连看图写话,都会被扣掉五分的孩子。她要如何才能在连您都未必能做对的数学附加题上,进行作弊?”
“请您告诉我,她是怎么做到的?”
这番话像一连串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刘老师的脸上。
教室里一片死寂,所有家长都目瞪口呆。
一个乡下渔民,怎么会对自己妹妹的学习情况,分析得如此透彻。
刘老师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她张着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因为陈峰说的,全都是事实。
她那套充满主观臆断和偏见的指控,在陈峰严谨的分析面前,被击得粉碎。
陈峰并没有就此结束。
他没有再纠缠于作弊这个话题,而是将整个谈话的维度,瞬间拔高到了教育理念的层面上。
“刘老师,其实我今天来,不是为了跟您争论我妹妹到底有没有作弊。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我想跟您探讨的是,作为一个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
“是像您一样,用充满偏见的眼光去怀疑打压,告诉他们出身不好就不配得第一。”
“还是说,应该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